韓國高麗時期使用中國漢字,電視劇配音確實現代韓語,這是不是一個bug

而且,為什麼韓國沒用沿用漢字,而是發展出了完全不同的韓語體系


因為他們原來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古代韓國人說韓語,但是用漢字來標記。直到朝鮮世宗創造了「訓民正音」,才算有了本民族的文字。

韓國為什麼放棄漢字一個明顯的原因是:漢語是外來語,漢語和朝鮮語分屬完全不同的語系。

而且漢字比較難學,當時明清來往中國「燕行」的朝鮮知識分子都只能靠筆談才能跟中國人交流。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不識字。

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組織學者創造了給一般老百姓用的「諺文」,精英們仍然用漢字。

徹底去漢字化是在朝鮮戰爭之後,李承晚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政策,這次的去漢字化影響非常深遠。韓國的官方文字全部由漢字變成了諺文。


韓語本來就是另一種獨立語言啊。

現代意義上的韓語最初起源於公元8世紀,新羅在整合三韓舊地後語言趨於統一,在高麗時代後期逐漸成型。在這段時間內,韓語事實上是以漢字作為書面表達方式。

但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文言不一致。韓語本身是黏著語,而漢字是專門為漢語設計的文字,用漢字書寫的「韓語」事實上並不符合韓語的語法結構。這就像用英語句式書寫粵語一樣,根本不通順。

一句「我已經用傳真發送訂單」如果以韓語的表達順序(主賓謂)來寫漢字,就變成了「我訂單已發送傳真」,是不符合漢字正常的句式的。為此在1443年公布了「訓民正音」,也就是韓語現在書寫的諺文。這是根據韓語的語序和習慣創立的表音文字,僅僅這24個音節就能拼出7億個辭彙。換句話說,只需要記住幾十個諺文,就能掌握韓語的任何書寫(只要你會韓語)。而如果以漢字來流暢書寫,至少需要掌握2000個以上的漢字。這還不提漢字本身的書寫就比諺文更加複雜,和韓語發音根本不掛鉤,需要逐一記憶字體。

你看,諺文歸根結底就這幾十個字母拼起來,只要發音記住,就沒有任何難度。而漢字的字形和發音沒有任何規律(對韓國人來說),僅僅日常書寫要記憶的字體就有數千個,更何況韓語以漢語的語序書寫漢字,根本就是用外語的邏輯來書寫外國字,還添了負擔。


電視劇的配音是沒錯的,他們一千多年來說的就是韓語,沒說過漢語。寫的字和說的話是互相沒有聯繫的。至於閱讀中國書籍和文章,用的是「音讀」,即用諺文拼漢字音,但如果沒系統學過漢文是看不懂意思的。就像你看英語,「How are you?」,知道英語音標的都能拼出來,但是沒學過英語含義的就不知道是啥意思,只知道它念「好~啊~呦」。

而且韓國漢字是沒有經過任何簡化的(其他東亞漢字全都簡化過)。光認就不容易了,寫起來就更要命。學習效率根本拼不過諺文,所以肯定會被淘汰。


因為語言文字是兩碼事啊。中國南方方言北京人一個字都聽不懂,實際上都是語言。俄語蒙語保加利亞語用西里爾字母書寫。但是不同的語言。


首先,語言和文字是兩碼事,所以,漢字漢語是兩碼事,並且用漢字書寫韓語(或者其他任何語言)並不代表講漢語。語言和文字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一種語言可以用不同文字書寫,一種文字也可以用來書寫不同語言。「?????」寫成「??特別市」、「Seoul Teukbyeolsi」或「S?ul T?kpy?lsi」都是韓語,雖然後三種寫法用到了漢字/拉丁字母。

其次,上層社會人士讀寫用漢語文言文寫的文學作品並不代表任何人以漢語為母語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正如中世紀西歐精英階層用古典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但當時拉丁語早已成為死語言。實際上,韓國古代只是用漢字書寫韓語而已(並且平民還不怎麼識字),而漢語從來就沒有在韓國成為通用語。真正在當時的韓國使用的語言,正是今日韓語/朝鮮語的直系祖先。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

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

至於說朝鮮和韓國在文字方面有什麼共性,那共性可就大了,畢竟,朝鮮和韓國正式獨立建國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朝鮮文字的形成,卻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朝鮮文字的前世今生。

朝鮮文字的誕生

其實由於古代中原王朝的強大和漢字及其完善的信息承載能力,漢字隨著中原王朝的一次次擴張,也迅速在周邊的藩屬國成為主流的文字,朝鮮也不例外。

事實上直到15世紀中葉,朝鮮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朝鮮的上流社會也都抱著崇拜的眼光看待漢語言文字,以學習和書寫漢字作為上流社會的標誌,反之,如果不懂漢字,那麼必然被朝鮮上流社會所鄙視排斥。

在當時的朝鮮半島,依據知識和階級的高低,不同人群之間形成了這幾種發音與寫字的方式:

一是說漢語寫漢字,這是極少數文化精英才能做到的事。

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者寫吏讀,這是主流社會的大部分精英所能做到的

三是說朝鮮話,不會寫字。這是占人口大多數的的底層人民。

而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覺得同是蠻夷之地的蒙古和日本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而自詡為儒家文明的完美繼承者的朝鮮卻連個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實在沒有面子,就糾集了幾十個當時朝鮮的知識分子一起研究,費了老大的勁,終於弄出了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並由此發明了韓語,也被稱為諺文。

發明一種文字相對還算容易,但是要想讓人民願意使用,那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當時的朝鮮的上流階層,也就是士大夫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諺文,理由就是諺文的推廣會影響漢字的主流地位,是開歷史的倒車,是野蠻對文明的一種替代,更是朝鮮民族自甘墮落的表現。

這可把世宗大王氣的夠嗆,但是氣歸氣,他也沒辦法有違巨大的民意,乾脆也不再強行推廣了,但不管怎麼說,代表這朝鮮文字的諺文算是正式誕生了。

朝鮮文字的發展

朝鮮諺文雖然誕生在15世紀,但是朝鮮諺文真正開始發展卻要從19世紀說起。

19世紀是什麼年代,相信大家都懂了,隨著大清王朝江河日下,兩次鴉片戰爭把清王朝徹底打落神壇,西方工業文明的時代正式開始。

到了1894年,中日爆發的甲午戰爭,更是把清王朝推向了深淵,隨著清王朝一同隕落的,就包括漢字。

而朝鮮這邊,由於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輸掉了底褲,清朝對朝鮮的影響力開始大減,朝鮮開始掀起了一場「文明開化運動」,逐漸開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而真正讓朝鮮放棄漢字的,卻是日本殖民者。

1910年,強大起來的日本吞併朝鮮,並在朝鮮到處宣揚日本和朝鮮是同一個祖先,而確實日語與韓語也有幾分相似,這也成了日本吞併朝鮮並企圖徹底消滅朝鮮民族認同的一個有效手段。

按理說,這樣發展下去,朝鮮諺文本應該更加沒有生存空間,但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由於日本對朝鮮的處處打壓,反而激發了朝鮮人民的反抗意識,他們不但開始認為學習日文是一種屈辱,順便也把漢字也當成了另一種屈辱的標誌,開始極度渴望擁有自己的文字。

直到二戰結束,朝鮮終於擺脫了日本的控制,贏得了民族的獨立,但是卻不受控制的受到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強行切割,雖然國土被強行切割了,但是朝鮮文字卻成了兩國文化與文明的聯繫紐帶。

從這一點上講,朝鮮半島也算是實現了另一種形式的統一。

這也成了兩國都在追求領土統一的一大重要原因。

結語

文字是一個文明的載體,文明強大了,代表這個文明的文字就會廣泛傳播,而文明一旦衰落,文字也會隨之走衰,甚至消亡也不是不可能,

朝鮮如此,我們中國也是如此,想想民國時期,我們的先輩們一度懷疑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落後挨打的原因,想要改成拉丁文字。

幸好沒有,才有了今天文明自信的大中華,中華文明才得以保存,中華幸甚!

願我們永遠不要再走到任人欺凌的地步!


簡單的說 之前他們是韓語發音 書寫用繁體漢字 麻煩又不利於老百姓學習 世宗大王「訓民正音」發明了韓字 書寫容易 推動了經濟文化發展


韓語類似方言。各地漢字是書寫系統。

普及漢字是保證文化載體延續和政權統一穩定。

普及普通話是降低交流成本。

有一說一,我們岳陽湘北話和韓語比較相似,比如

岳陽話「哦里搞」「哦子搞」=普通話「怎麼辦」「怎麼搞」

岳陽話「唔里個嗯媽」="我的媽媽"

其實和韓語發音很相似了。

至於文字,按歷代表達,確實和語言差距還是蠻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