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新媒體的推陳出新,給傳統媒體帶來極大的挑戰和壓力,電視媒體由傳統的單一傳播發展到如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如今三屏合一時代強勢來襲,電腦、電視、手機網路聯為一體,以新媒體形態反向融合傳統媒體,觀看節目不受場所限制,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更為廣闊,速度更為快捷,這大大提升了電視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成為輿論監督進行當中一大效果媒體。


新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人人都可以輸出新聞,人人都可以做消息的發源者。

這也意味著,當普通人遇見了自己路見不平或者損害自己權益和利益的事,可以暴躁開麥。而當某些話題有了熱度,為了防止輿論的二次發酵,一般會給人們一個答覆或者解決。

然而現實是,可能由於資本和權利,會限制到言論自由,比如如果你在微博上暴躁開麥說你學校不好,如果造成影響,學校一定會找到你頭上的,就問你怕不怕;比如有錢就可以買熱搜,有錢就可以壓熱搜等等。這些無疑是削弱了輿論監督的作用。

但只是削弱,相比幾十年前,普通人輿論的力量還是很大的。


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新聞源,人人都可以做信息發布者,這必將有別於傳統媒體時代。一方面,傳統媒體要轉變思維,擁抱新媒體,深入到社會大眾中去,接觸第一手的新聞素材。另一方面,個體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地參與社會治理和新聞輿論監督。而前提是依法依規,最終的裁判者應該是法律,這也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應有之意。


狗屁監督,一切都是為了流量,現在還有幾個新聞媒體堅持中立?不帶節奏?不喝人血?不喫人血饅頭?輿論越撕裂,他們越喜歡!輿論這麼撕裂,他們的責任至少有一半!!!都只是生意而已,money money money


新聞是新聞,輿論是輿論,監督是監督。其實3者沒啥關係


用過去的觀點去看待輿論監督現態竟然有點可笑。

顯然,很大程度上看,國人對自身的信心再度缺乏,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像白巖松所說的,樂觀的去寄希望於輿論監督。或者說「我們已經強大到無需揭自己短」。

只能看到我們「應該」看到的,輿論監督的列車並未開上回頭路,而是走上了不適合列車前進的路段(亦或是脫了軌?)。

新的害怕輿論監督的理由被發現,我們必須再度忍受 眾口一詞的陽光燦爛 。

不知白巖松重新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會不會有所感慨@白巖松

(僅代表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