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高中生,自認為是女同性戀,但經過我的思考後,我發現我似乎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女性,但同時也不認為自己是一名男性?大部分時間我的穿著很中性,很多同學會說我像一個可愛的男孩子?但有時候他們認為我很女性化???


有的。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不僅僅只有順性別和跨性別兩種。其他還包括「性別酷兒(gender queer)」、「流動性別(gender fluid)」、「非二元性別(non-binary)」、「無性別者(agender)」或「性別不符合者(gender nonconforming)」。這些術語有不同的含義,但它們都描述了那些性別身份不僅僅是男性或女性的個體。

進入正式內容之前想先聲明一下,後面的某些觀點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以前在個別回答下面因為觀念衝突收到過一些不甚友善的評論,對這樣可能引戰的內容一般個人是傾向於迴避的,然而看到題主在問題的標籤欄里添加了「性別焦慮」的話題,不由想到前段時間因為性別認同不被師長和同學接受而在掙扎中遺憾離世的重慶徐同學。

當時看到新聞的時候很是詫異,因為同為重慶人,成長於性別文化相對寬鬆的00~10年代,答主在中學時周邊世界的氛圍是一種帶有調侃性質的包容,甚至同性之間的浪漫關係也是可以在班級里被大家所公開祝福的。未曾想到十年後同一座城市裡會有十幾歲的少年因為性別認同「不容於世」而被排擠欺辱乃至於最後含恨而終。

這樣的悲劇明明是可以通過普及性教育而避免的,然而如今的社會對這方面的話題卻越發的諱莫如深。猶記得研一的時候選修劉文利老師的性教育課,老師提到他們課題組花費十數年心血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教育讀本》在偏遠地區的實驗教學已經小有成果,當時答主是真心為他們團隊感到高興。沒想到兩年後,這套書因為學生家長投訴「尺度過大」而被全網下架。。。

處於文化行業,現在很明顯地能感覺到一些尺度上的變化,未來會怎樣答主不敢妄斷,但希望徐同學這樣的悲劇能少一個是一個吧。。。

《亢奮》劇照

性別只能是二元的嗎?

從前,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性別是男性或女性。這些身份認同通常與一個人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有關。然而,歷史上也不乏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性別與他們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無關。他們中的其中一些人是跨性別者,而還有另外一些人的性別身份則更難被劃歸為現行的某一個性別分類中。

性別二元指的是性別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概念。

在一個二元性別的世界裡,人要麼是男性,要麼是女性——也即只有二元選擇。然而,有些人認為自己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男性和女性的結合,或者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性別。覺得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男女二元性無關的人,通常使用「非二元性(off the binary)」這個短語來描述自己。

公開出櫃非二元的英國歌手Sam Smith

多年來,跨性別者獲得性轉手術的資格的前提是他們的性別認同為與當前相反的性別的異性戀者(比如生理性別為男性,但認為自己應該是女性,並且喜歡男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區這個要求已經有了很大的鬆動。這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越來越接受同性戀、雙性戀和無性戀為人類可以擁有的性傾向之一。

有些人認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non binary gender),這種身份認同也被稱為「Enby」(聽起來像字母N和B)。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或者介於男性和女性之間。

非二元群體中的成員可能有著有各種各樣的打扮和外表。有些同時包含了男性和女性服裝和配飾的元素。有些人追求雙性性格。(值得注意的是,「雌雄同體(androgyny)」這個詞是希臘詞根的組合,意思是男性和女性)。另一些成員的打扮則可能更偏向二元化,但仍然將自己認同為非二元性別。

性別的呈現或表達是人們選擇向外界展示的,而性別認同則是他們對自己的定義。

性別酷兒

性別酷兒和非二元性在某種程度上有重疊的地方。事實上還有些人用這兩個詞來表示同一件事。對另一些人來說,性別酷兒的身份認同更像是一種酷兒的性傾向。酷兒是一個涵蓋在異性戀範疇之外的所有性傾向的總稱。類似地,性別酷兒的人不一定是非二元性的。他們也可能被認定為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既為男性又為女性,或者是某些性別的組合形式。

流動的性別

性別認同為「性別流動者」的個體,其性別不隨時間的推移而穩固下來。這一群體成員的性別認同可能會隨環境或情況而變化,也可能只是隨時間而變化。他們感覺或表達自己性別的程度也會隨時間而變化。他們之中,有的對自己的性別或諸性別(這裡原文是「gender or genders」,感謝評論區的小夥伴 @琦囈 提供的翻譯建議)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別,並且如果被錯認了性別他們會感到不適;而這個群體中還有的成員則並不覺得性別是需要凸顯或重要的。

無性別

無性別者(agender)即沒有性別認同的個體,或者性別認同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具有任何意義的構念。在這種情況下,前綴"a-"用於表示沒有。無性別者也可能被定義為性別酷兒或非二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像一個性別酷兒不一定是酷兒(queer)一樣,一個無性別者也不一定是無性戀(asexual)。任何性別的人都可以有任何的性傾向。

性別中立

中性者(Neutrois)和性別中立(gender neutral)是另外兩個術語,適用於認為自己沒有性別的個體,或者認為自己具有中性性別的人使用。

雖然當下關於性別的文化氛圍不容樂觀,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聯合國已經推出了多個語言版本的《性別包容指南》。而在這之前,英語國家中已經有人提出應該使用單數的they來替代第三人稱代詞he和she;西語國家中,阿根廷有法官開始用中性詞來寫判決書;北歐國家中,瑞典更是從娃娃抓起倡導平等與尊重——幼兒園老師們會盡量避免具有明顯性別指向的人稱代詞,在與孩子們交流時更多地採用中性的「hen」;國內的一些主流自媒體也開始用「ta」來代替「她」或「他」……

記得當時瑞典的新聞剛出來時,頗有一些不看好的聲音認為瑞典人是「政治正確」過了頭,但答主想說的是,觀念的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有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改革衝刺,他們才有了如今相對平等包容的社會環境。而當下我們在還不具備條件往更開闊的地方衝刺的時候,至少也請堅持住不要被暗流沖回了岸邊。

以上~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歡迎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補充閱讀:

Boskey, E. (2020).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genderqueer or have a non-binary gender?Verywellmind.

《青年常見心理困惑及應對》京東¥ 12.20去購買?


謝邀。

Non-binary(非二元性別)或 genderqueer(性別酷兒)的概念即你所說。

只是目前並沒有相關學術研究可以說明其背後的精神學或心理學原因。但二元性別跨性別(FtM/MtF)是有背後學術理論支持的。

這種不能證偽的東西,總不能說它不存在。只不過會是很小的一個群體。

性取向與性別認同沒有直接聯繫。性別表達與性別認同也沒有直接聯繫。男生可以很女性化,女生也可以很爺們兒。別人怎麼形容你不重要,你的性格和打扮風格也不重要。性別認同大概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有點奇怪的東西。

哦對,跨性別者的唯一通性是 gender dysphoria。大部分會對自己的第二性徵產生抵觸。會因為被稱作錯誤的代詞(她/他)或指代名詞(女兒/姐妹/ 等)而感到焦慮。


在不斷糾結自己到底是所謂「女性」「男性」「女性化」「男性化」的時候,你就已經深陷其中了。


性別認知和性取向是兩個東西,有時候二者並不統一。生理性別一般非此即彼,但心裡性別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大部分人心理都不是純男性或者純女性,多少有些偏向。

自我性別認知是中性或者無性也是有的,女性跨中性一般可以稱為ftx。(男跨女是mtf,女跨男是ftm)


實現跨二元是打破二元的初級階段。

主觀定位自己死宅男,但也並沒有跨男那樣的動機,按二元算非典型跨性別,「男生性格」非常多,istj。

不僅要打破心理的二元,還要打破生理的二元(指一些根本不是差別的差別)


某種意義上存在,前提是你有性偏好障礙,比方說戀物癖,想跟物品發生關係而不是人,只是這樣跟正常人差距太大,而且極其痛苦還容易進監獄


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可愛的男孩子更珍惜的物種呢!

周深ai和張國榮在我看來就是可男可女的可愛的男孩子誒嘿嘿


別給我搞排列組合

你想要的,這世界上都有

前提是你需要有能力遇見


作為一個被歸為LGBTQ的人,我的回答是:

沒有。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

您提出的問題有一個隱含的假定:在心理認知上,存在位於兩端的完全的男性與女性。

那麼到底存不存在呢?

我個人的看法,不過之前我的確也看過一位英國學者也支持這個看法,幾個月前看到的,我找不到了,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不存在的。

或許有人說:「我是純直女!」

但總有人可以說:「我比她更具有女子力!」

男性亦然。

而且這個東西,也沒有什麼標準。

況且,如何證明性別是「條狀連續譜」還是「類條狀非連續譜」還是「環狀連續譜」呢?(′???‵)

參考如下兩個圖

(圖片源於網路)


沒有,普遍來說性別只有男女(雄雌)。硬要說什麼雌雄同體,一個是樣本太少,第二個這叫基因疾病。

那些自認為同性戀、雙性戀之類的叫性別認知障礙,是心理上的,不是生理上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