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評價的一部小說。感覺三島的文風並不適合群像劇,整部書寫了5個主角,但是每個人都像是三島由紀夫的一個分身,算是三島小說里篇幅較長的一部,格局很大,講的還是自我的毀滅和放逐,然而卻少了點金閣寺和禁色里的震撼,可能是5個主角分散了三島的拳力,力量感稍顯不足。
三島終於成了我們認識的三島了,他為村上春樹的升起樹立了太陽。

鏡子之家是怎樣的一本小說呢?

它是最體現三島的一本小說,也是古典的最終結果,但是不要忘記,他的內核之中為後來的村上春樹留下了可能。三島將完整了理想拆分為四分,為的是減輕它的不幸,但卻加倍的品嘗了它。雖然鏡子之家無愧為一部悲劇,但就我個人的美學上來看,它是喜劇的,也奠定了它喜劇的內核。結局是以破滅結束的,但是破滅本身就是三島追求的事物之一,不是嗎?


至高傑作。除了超長篇《豐饒之海》以外,所有有中譯本的中長篇「三島由紀夫」我都讀過了,這部是這些作品裡最好的。從來沒有過的一種閱讀體驗:讀到最後我會猜度在夏雄啟程去墨西哥暨鏡子迎接與自己復婚的丈夫回家的前夜裡,在鏡子的家中,鏡子這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清正高潔的女子會不會在這一夜委身於還是童男的畫家夏雄;我思考著,不管委身還是不委身,這部作品的結局都是完美的——若不委身,三島則傾向甚至醉心於虛無這一偉大文學的共同主題;若委身,三島則把鏡子所象徵的「美」贈予了決心回歸現實擁抱現實的藝術家,而不是坐擁美貌和健美身體但被死亡誘惑至死的收,也不是信奉力量和速度拒絕一切思考最後淪為極右翼分子的拳擊手峻吉,更不是一心入世不擇手段追求世俗成功的清一郎。這四位男子,其實都是三島由紀夫不同維度和側面的化身,三島最後摒棄虛無,讓夏雄所代表的藝術家佔有鏡子所象徵的美,不僅僅是一種自戀,更是一種身為藝術家的三島的一種至高的藝術理想和精神追求——我們是有向虛無說「不」的可能的。但是就像夏雄佔有鏡子僅僅只有一次一樣,藝術家佔有美也只是一瞬間(夏雄是個童男)的事情——作品,作品!永恆這一理念在世間的惟一實體!這一瞬間藝術家表面擁有的是鏡子和美,但是藝術家擁有把這一瞬間提純、演繹、架構、醇化、強固和重新封裝的本領,於是藝術家據此實質上佔有了永恆,也就是說藝術家佔有了幸福。這部小說的結局讓我熱淚盈眶,僅僅是在猜度結局如何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

柏格森跟普魯斯特或弗洛伊德一樣,認為「自我」的多樣性是中心思想。普魯斯特的小說不是主題小說,但普魯斯特有一個固定的想法:「自我」被分割開來,支離破碎,被分成社會的自我和深邃的自我,作家用深邃的自我來創作自己的作品。這兩種「自我」本身又由一些「間斷的」層面構成。——《與普魯斯特共度假日》

普魯斯特不想逃避這個世界,而是喜歡這世界的每一部分和每一時刻。藝術不會消除時間,而是要在時鐘的時間之外找回時間的深度及其無法分解的單一性。「找回的時間「不是一場無動於衷的夢,而是存在和知識總是短暫的重合。不死之葯要在一個時刻的永恆中尋找,而不是在後世希望不大的算計中尋找。——《與普魯斯特共度假日》


我不專業,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故事看,三島由紀夫描寫的感覺太細微深遠了,要花力氣去想像,不過我喜歡看他描寫人的感覺心理和環境氣氛,幾個人里最喜歡夏雄,最感興趣的是清一郎,最喜歡故事快到高潮的時候,不喜歡後幾個部分每個人走向結局。鏡子之家,是屬於這幾個人的烏托邦,最後消失了,死的死,散的散。

感覺整本書都透露著一種人生於天地間而不知歸所的孤獨感和無所依憑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小小世界,在推杯換盞的聲色中我們也許能夠假裝片刻的毫不畏懼,但在孤身一人的漫漫人生路上,格格不入的距離感又時刻包圍著我們。

雖然知道明天還是一樣的乏味,可卻又按時起床,做這一切別人眼裡應該做的事。「他年紀輕輕,卻擁有自我的信條,那就是不要去思考事物,哪怕一瞬間也罷,至少他是按照這種信條來陶冶自己的。」

「他從自己的記憶中只篩選出必要的部分和那些絕不褪色的繾綣部分來加以保留,而且還僅限於那些鼓舞著並支撐著現在的記憶。」


三島在《我在〈鏡子之家〉中所寫的人物》里這樣總結:

「通過四個青年與鏡子這個巫女性的女子為媒介,展現了一幅巡遊現代地獄的圖景。現代的地獄,必須是都市的……我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全都投入到這部長篇小說里,眼下我的生活只好是空蕩蕩的了。」

小說對都市地獄的描寫的確出彩,既現實又魔幻,尤其是舟木收和秋田清美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惡所帶來的地獄的煎熬和慘烈。

小說的缺陷在於作者出色的細節心理描寫對於長篇小說情節的連貫性起到了割裂的作用,整體顯得篇幅臃腫,節奏冗長而拖沓,三島自己也承認在寫作技巧方面由於太重抒情性的關係,反而對於整體的平衡和連貫性有所疏漏了,這在長篇小說的表現中尤為明顯。有日本評論家也認為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但是,對於個人來說,由於本人閱讀傾向的關係,對能深刻描述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小說青睞有加,《鏡子之家》還是瑕不掩瑜的。我在讀這本小說的時候,一方面觸動於作品中所描述的地獄圖景,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好奇,想知道作者在寫這部小說時究竟是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創作的。既然他說對這部小說投入了所有的東西,那麼至少應該不是憤懣不平或者沾沾自喜吧。一定有一種惡徳的光輝籠罩著他的心境,讓他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手畏腳。私以為,能寫出這樣充斥著劇毒的小說的作家,實在是難得。中毒太深的人,例如我,有時候細想也會感到恐懼,因為鏡子之家的命運彷彿是所有掙扎在都市地獄中人的共同歸宿,惟其如此才能活下來,否則就是毀滅。

如果有對《鏡子之家》感悟很深的朋友,歡迎和本人交流討論,有些東西雖然刻骨銘心,但很難用語言表述出來。畢竟在面對人生的真相的時候,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