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的電影基本都看過,客觀一點來說,地位最高的應該是七武士和羅生門。

但私心一點話,我還是更喜歡影武者。構圖、光影、色彩、長鏡頭、大場面對於這個時候的黑澤明已經不算什麼值得誇讚的地方了。

除了像是為遺作夢而預先演練的絢爛夢境之外。對我而言,每次重看影武者時,都會被那種充滿悲劇的宿命無力感所觸動。大概人老了之後都會心軟都會認命,對待人和事都不會像年輕時那麼強硬,連年輕時如此尖酸刻薄的科恩兄弟,在老無所依里也開始正視人生的無力、以及不得不奮力抗爭然後失敗的宿命。影武者里那種開始就註定的悲劇色彩,比黑澤明其它的作品,更容易讓我想起莎士比亞。


二番欣賞這部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故事的電影,黑澤明導演爐火純青的創作光華與莎翁膾炙人口的劇作加上日本充滿自然與古典美的文化相融合勾勒出一副充滿了刀光血影與爾虞我詐的浮世繪:與我赴日親見的清澈碧水掩映著的潔白城闕不同,片中的日式城堡天守閣等不那麼雅緻,冷峻、巍峨、灰暗卻都消逝在熊熊烈火中;與我相識的那些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今日之日本人不同,片中的他們野蠻成性、嗜血如羹,卻最終血肉模糊、支離破碎地倒在血泊中;與我領略到的寧靜祥和的山野、絢麗多彩的花叢和井然有序的環境不同,片中的時代倫常盡喪,弒父逐子、殺戮盈街,卻最終在一幕幕背信棄義與陰謀詭計的鬧劇中覆滅。特別是結尾交代了在《化蠟纖》式的主線劇情之外隱藏的暗線,對這群莽夫進行了辛辣的嘲諷:他們被自己向來視如戰利品任意佔有侮辱的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成了弱女子「公主復仇記」中的棋子。大師最後借伶人和孤臣的嘴道出了造成此般人性扭曲與悲哀真相:眼前白骨磊落堆成塔,身後鮮血橫流已成淵;非是神佛吝力不庇佑,只因慾念熏心不罷休。大師遠去了,歷史遠去了,殺伐攻守似也遠去了,但而今在功名利祿面前我們不也依然前仆後繼、執著迷惘嗎?如何從片中世界走出來,從那場夢中醒來,從那張網裡掙脫出來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思考的問題。


《亂》


裊裊夕陽情。黑澤天皇返璞歸真的一部作品,沒有亂那樣宏大的背景,沒有羅生門那麼深刻的思辨,沒有七武士那麼擲地有聲的批判,沒有影子武士的悲天憫人,故事也沒有很戲劇化的起伏跌宕,但是他給我的感觸卻是最真實的,一生兢兢業業不卑不亢,保持樂觀與優雅卻不丟失質樸的喜怒哀樂,不完美的詮釋了我所崇拜的文人風骨


以前老師講《羅生門》,說到黑澤明把攝影機放在馬背上,騙過了全世界,才慢慢體會黑澤明到底多厲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