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歧視的意味,只是理性討論

大家很多回答都集中於批判「生產力」這個概念,其實我本意不是強調這個概念,只是用一個比較普適的詞來形容個人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提出這個問題,我不是想站在人上人的角度歧視沒有生產力的人,說實話,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有沒有「生產力」。我是在思考對於社會發展沒有貢獻的人應該如果定義和實現個人價值。社會的發展是人類必然的趨勢,但如果身為人類的一員,我們不能對這個趨勢做出貢獻,我們的價值是什麼呢?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有工作崗位被自動化替代,很有可能有一天,勞動不再是個人生存的必要成本,甚至成為一種稀有的權利,等到那個時候,個人認同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另外,我不是很認可僅僅從精神層面肯定某一個人的觀點,個人認為這樣有些唯心主義。


這個問題的提問非常不嚴謹。

恩格斯指出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產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引入生產過程的勞動對象,具有一定生產經驗與勞動技能的勞動者。

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中的生產和再生產。

人是不可能脫離生產的,因為人本身就可以看做一個生產的機器,人吃進食物並且把這些食物轉化為能量。這本身就是一個生產過程。

姑且而言我們把題目中的生產力看做社會生產力,那麼對於社會提供的價值就更是一個幌子了。我們知道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通過僱傭工人來剝削他們的剩餘價值,也就是說這些工人階級所創造的價值大部分都被資本家所佔有,那麼就變成了有生產力的人為資本家提供了相當多的價值。

而佔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則不用勞動,依靠工人們提供的剩餘價值就可以進行資本的積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每次人類科技的進步是體現在有錢人生活質量的提升。

對於你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價值只能是你的剩餘價值,並不是什麼其他的什麼東西。

同樣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充滿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問題。

不要問你能提供什麼價值,先問資本家的剝削還在不在。


本質上講, 人類是一個共體。上天創造某個生命之時自然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極少數人可能在智力體力上不但不能為社會做出勞動貢獻,而且很可能會消耗社會資源反哺維護其生命。對於出現這種狀況,也是人類這個生物體不可迴避的。人類有思想及意識,對這種個體的維護是不以功利來進行的,分類會維護這些可憐的生命儘可能存在及生存的。要說價值,可能更是人類人道主義或情感層面的價值,是精神方面的。


1,過去人們談生產力是個大忽由,社會的發展與生產力沒有必然的關係,這一百多年的生產力發展遠遠超過一百年前那些人的想像,但社會又如何?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都有自己的生產力,說沒有一個人生產力,只是他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而已,原因可能多種,不要歧視別人,也不要自暴自棄,慢慢來,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總比那些不勞而獲的有價值。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