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期間,我只想知道其他病的患者怎麼辦?就醫會受到影響嗎,怎麼解決?

非肺炎感染的急重症患者的就醫需求該如何處理?

「異地轉診」會是個解決辦法嗎?


本次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

就是各種需要維持性治療的病人,如需要化療的、需要透析的,

有可能因為疫情帶來的門診停擺,以及醫療資源緊張而延誤治療。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解決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早晚會擺到桌面上,成為一道難題。

但是不管怎麼說,異地轉診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種方法會使得原本控制在湖北的疫情,朝著各個方向四處蔓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但是我也很理解這些腫瘤、尿毒症的病人,他們也很難,

想當初,在血透室輪轉的短短一周,那壓抑無助絕望靜默的氣氛,幾乎讓我懷疑人生。

我想說,

人各有難處,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自從1月份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為了應對持續增加的確診病例,武漢市已經分5批總共徵用了50家醫院作為市級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截至2月19日,其中46家完成改造投入使用,開放床位19989張。

為配合改造,原先在這些醫院就醫的非新冠病人被清理出院。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留院隔離,但無法進行下一步治療。有剛性需求的病人,由原醫院幫忙聯繫接續機構,但不確保百分之百有床位。而更多「病情暫時可控」的病人,則只能回到家中,活在「隨時可能複發」的陰影里。

從武漢到北京做手術的罕見病女嬰

2月17日下午,陳恆陽在微博上曬出兩張小女兒的照片,並寫道:「隔離了一個星期,寶寶加油」。照片拍攝的地點是位於北京西城區馬連道附近的一家連鎖酒店,距離全球最大的小兒心臟中心——北京阜外醫院小兒外科中心僅有7公里。如果不出意外,7天後,他的女兒將在那裡接受手術。

雖然早就跟阜外醫院聯繫好,但根據政策,凡是從湖北入京的人員,必須集中隔離14天,這是誰也無法逾越的底線。

「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她能不能熬到那個時候,目前看來情況還算好。」

△ 陳恆陽微博截圖

2月10日,為了給女兒治病,陳恆陽開車帶著妻子女兒從武漢出發,途徑河南、河北,全程1200公里,到達北京已經是第二天下午。

當天,一家三口就被安排住進了西城區的定點隔離酒店,為了保證女兒在14天隔離期內的安全,陳恆陽和妻子寸步不離地照看。「最怕的就是缺氧,但沒辦法,這是她最後的機會,如果真的不行了,我們也有心理準備。」

陳恆陽的女兒叫陳錦媛,出生於2019年6月。12月29日,小錦媛因為爆發性心肌炎被送到湖北省婦幼醫院搶救,隨後轉到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繼續治療。1月19日,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協和醫院建議陳恆陽辦理出院手續,讓女兒在家靜養。「我們自己也怕被感染,就搬出來了。」

此後,小錦媛的病情歷經幾次反覆。2月初,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陳恆陽帶女兒到協和醫院做了一次CT血管成像, 診斷結果為「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於肺動脈」,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僅為1/300000,死亡率極高。

「當時協和醫院的醫生告訴我,出於人道主義,他們可以把我們收進醫院做保守治療,但手術肯定是動不了,要等疫情好轉以後。」陳恆陽上網查了資料,發現這種病在1歲前的死亡率超過90%,女兒8個月了,「你說這怎麼等得起?」

柳暗花明,陳恆陽從病友群里得知,北京阜外醫院在這方面很有經驗,手術成功率很高,便決定送女兒去北京。他聯繫上阜外醫院,對方的回復是,只要能到得了北京,他們就收,但必須要隔離夠14天。「家裡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要拼這一把。不然再等兩個月,很可能連拼的機會都沒了。」

那時候,武漢已經交通封城10多天。陳恆陽找到社區說明了情況,並且帶去了女兒的病歷證明,社區反映給了街道,街道再反映到了區里,最後區防疫指揮部為他開出了特殊通行證。唯一的要求是,自己開車。讓陳恆陽慶幸的是,從提交材料到拿到通行證明,只用了兩天時間。

2月10日晚上10點多,帶女兒在協和醫院打完強心針後,陳恆陽和妻子開車出發了。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他怕白天卡口太多,萬一被遣返,前功盡棄。所幸一路上還算順利,陳恆陽在微博上寫道:「開了16個小時,基本沒有停過,每個服務區都有檢查人員,不敢進去,一路上防疫部門檢查站,輪流盤問,各種解釋,自己都能哭起來。」

對於陳恆陽來說,最緊張的一次盤問發生在下北京的高速口,「之前都是看一下證件就放行了,因為小孩就在車裡,他們知道我沒有說謊。但在北京那個高速口,一直盤問了我半個小時,問我來北京幹嘛,醫院聯繫好了沒有,住在哪裡,然後他還要再向上面的領導彙報,但最後還是放我們下去了。」

更幸運的是,他們出發第二天,武漢市就宣布在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進行封閉管理。

如今,陳恆陽每天都會發微博記錄女兒在北京的隔離生活。時常會有好心人問他,需不需要幫助,建議他開通一個籌款渠道。他回答說,自己這一趟出來,本來爭議就挺大的了,很多人覺得他是利用女兒的病逃離武漢,這個時候去籌款會加深誤會的。

在協和等待奇蹟的白血病女孩

比起已經在北京等待手術的小錦媛,20歲的武漢女孩萬茹意就不那麼幸運了,她連冒險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沒有其他醫院願意接收,她只能待在武漢協和醫院血液科的病房裡,等著奇蹟出現。

萬茹意得的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自從去年5月確診以來,已經經歷了三輪化療。原本的治療方案,是通過化療暫時控制住癌細胞,讓身體達到骨髓移植的條件。但去年11月5日,化療結束後的複查顯示,萬茹意體內的癌細胞複發,第一期治療宣告失敗。

11月11日,萬茹意再次住院接受CART治療,周期為89天,目的同樣是為最後的移植手術創造條件。不幸的是兩個半月後,病情第二次複發。

萬茹意的母親吳瓊透露,1月29日,女兒開始腿疼,1月31日去醫院做了骨穿,原本三天後就能知道結果,但因為新冠疫情,醫生要麼被抽調去了一線,要麼在家調休,整個血液科幾乎處於癱瘓狀態。「2月8日那天,孩子實在疼得受不了,我們就聯繫了院辦,院辦給教授打了電話,教授自己想辦法看了結果,證實是複發了。」

主治專家告訴吳瓊,基於目前的狀況,協和已經無能為力,建議她把女兒轉去水平更高的醫院,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吳瓊說,這個希望的火光,很快就被掐滅了。她嘗試聯繫了兩家全國最好的血液病醫院,一家在河北,一家在北京,對方聽說她是武漢的,當即拒絕收治。

更讓吳瓊懊悔的是,今年1月中旬,CART治療還在進行中時,她曾聯繫過這兩家醫院,希望後期可以去做骨髓移植,當時兩家醫院都願意接收。河北那家醫院甚至還給她們做了排倉。「那時候還沒有疫情的說法,現在想想是有點後悔的,如果當時冒冒險直接轉過去,或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吳瓊說,長達大半年的治療,女兒已經被折磨得身心俱疲。自從去年5月份化療以來,嘔吐、潰瘍、腹瀉這些副作用就沒有斷過,頭髮和眉毛全都掉光了,有一次照鏡子還照哭了,說自己怎麼丑得像個外星人。因為化療傷了脾胃,她每頓只能吃燉得稀爛的蘿蔔糊,連吃了好幾個月。這些都不算什麼,最難忍的是疼痛,發作起來,撕心裂肺地叫,臉都會猙獰到變形。

「她跟我說過,安樂死算了,太累了,讓我們過自己的日子,把她忘了,養只狗遛一遛……你說我們做父母的怎麼答應得下來。」

△ 萬茹意的午餐(圖片來自吳瓊微博)

為了儘可能挽救女兒,吳瓊咬牙決定再上兩次化療,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辦法。「我現在想的就是先把她這個人留住,能留多久留多久。那兩家醫院都說了,等疫情結束會馬上安排我們過去。」

但「疫情結束」的標準是什麼,還需要多長時間,她心裡也沒底。

艱難求醫的腎衰竭老人

2019年10月,62歲的王建忠被確診為肺結核,此後一直通過藥物治療,今年2月14日因為藥物副作用被查出急性腎衰竭,血肌酐高達1450μmol/L(正常值為50-100μmol/L),這在醫學上意味著腎功能嚴重損傷,排毒功能幾乎喪失。當時,王建忠已經出現了呼吸困難,嘴唇發紫,排尿困難,因為無法卧床,連晚上睡覺都得坐著。

遠嫁湖南的女兒王鑫第一時間聯繫了娘家所在的社區,希望他們為父親安排醫院。由於王建忠也有典型的肺炎癥狀,社區按照新冠疑似病例做了上報。2月17日一早,由軍醫接手改造的泰康同濟醫院打來電話,表示可以收治。

王鑫起初還有些猶豫,因為泰康同濟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而父親實際上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只需要透析治療。「我就跟他們說,我爸爸不是疑似病例,能不能給我們一個隔離病房。後來那邊又來了一個人聽電話,語氣很嚴厲,就問我爸爸到底是不是疑似,如果不是,就把我們的名字劃掉。如果是的話,他們上門強制執行。」

工作人員的態度和防疫政策有關。兩天前,「空降」湖北的省委常委王賀勝在其首次公開亮相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要確保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全部得到收治,這也成了短期內湖北疫情防控的第一要務。

王鑫說了實話,父親也因此被取消了入院資格,這或許會成為她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當天,王建忠的病情突然加重,開始尿血,上廁所時直接跪倒在了馬桶前。

老兩口叫了社區的車,跑遍了轄區內的三家醫院——武漢市同濟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和漢陽醫院,沒有一家能夠接收。在同濟醫院,王建忠60多歲的妻子給醫生當場下跪,得到的答覆依然是不行。

另一邊,王鑫按照社區提供的名單,電話聯繫了武漢市第一、第二、第九、普仁、普愛等多家醫院,也無一例外被拒絕。理由有兩個:第一,王建忠有肺結核的基礎疾病,會傳染給其它患者;第二,醫院的透析機器已經滿負荷運轉,無力再收治新的病人。

有志願者向她建議,可以嘗試在湖南為父親找到一家願意接收的醫院,再辦理特殊通行證把父親從武漢接出來。但這條路沒能走通,王鑫聯繫了湖南的多家醫院,對方均表示,必須經過14天的隔離才能收治,這是底線。

「我們現在就希望指揮部能夠協調一下,找家醫院給我父親做透析,即便是在新冠定點醫院,即便被感染上了病毒也無所謂,讓我們先把人留住!」

好在事情終於有了轉機。2月19日晚,王鑫說,她的父親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已經住進了漢陽醫院接受透析。

疫情籠罩的武漢,非新冠重病患者求醫之困?

mp.weixin.qq.com圖標

謝邀。

不是。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件事,這次疫情不是單純「湖北」的事情,也不是像其他疫情一樣,癥狀非常明顯的體溫>多少多少℃的事情,而是:

1.癥狀不明顯

2.全國都有

3.潛在感染者目前沒被挖乾淨

4.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案

5.任何一個醫院都隨時可能成為疫點

6.任何一個醫院都可能要被改造徵用

7.它並不是像流感一樣不致命,它現在死亡人數較少很大程度是因為全力救治,即啟動了大量ICU病床和高端設備。如果只是在普通病房的話,死亡人數要翻多少倍猶未可知。

8.診斷是目前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雖然捷報頻傳,但仍然擺脫不了不能自檢的現狀。如果能有辦法自檢的話,情況會有很大改善。

這樣的狀態。

因此,轉診也不能解決湖北甚至全國的窘境,慢性病現在只能往後放一放,能口服的盡量口服,不能口服的以後可能會有集中處理的醫院。

-------------------------更新一點內容----------------------------

有幾個人跟我杠流感是多麼嚴重的病

甲型H1N1流感是比較嚴重的病,因為它具有明顯的致死性和重症比例,而且傳染性較強,是划到乙類傳染病里的,但有特效藥,即神經氨酸抑製劑;

SARS是非常嚴重的病,因為它具有明顯的致死性和重症比例,而且病情發展迅速,無特效診療策略,治癒容易遺留後遺症,所以是划到乙類,但按甲類管理的,從概念上已經不能叫流感了。

而季節性流感,是丙類傳染病。在我國現有醫學、社會條件下,不具有明顯的致死性和重症比例,因此認為一般流感是不具備致死性的。

而以上三種流感,除了SARS曾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恐慌外,H1N1和季節性流感並沒有牌面。

總而言之,任何能快速治療或特效診療、病情進展緩慢的病,在國內都沒有太大的牌面。

以上。


這樣做會更糟。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點是以湖北為中心,全國各地分散。

首先從這幾天我們可以看出外省的肺炎情況基本都在掌控之內,不像武漢呈爆髮式的增長。

所以對除湖北以外省份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做防治工作比湖北容易。

我覺得首要的是外省控制住,然後再把物資集中到武漢,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如果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分散的轉到各個省份,調度醫療資源更加的困難,就得面對物資分散,造成全國性醫療物資緊缺,就沒有辦法做到集中統籌和優先調配。

事實上國家已經開始現在建立了16個省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一一對口支援關係,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病人的救治工作,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一省包一市」實現對口支援,就像當年全國各地對口支援四川地震災區一樣,不僅可以解除眼前的燃眉之急,也能夠因為大量外部資源的到來,整體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對口支援既是「強扶弱」的幫扶機制,也伴隨著「責任田」的劃定,這也能讓湖北各地市在精準有效的支援下儘早擺脫抗疫資源困局,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此外跨省運輸過程中也不能保證100%的安全,所以綜上所述,集中治療是最佳的方法。


我手上也有幾個病人在化療。

我給出的建議是:停了。

告訴他們:如果不信我,可以去別的地方,看誰願意給你化,你就找誰化。


沒錯,惡性腫瘤的病人心情很能理解,術後腫瘤細胞依然會增殖,我給病人最先說的是延後35天,這本來應該是個極限。

但現在我停了所有的化療,很耐心的給他們講了三點:

1.臨床上有因一些事情中斷化療的病人,後續繼續按原方案繼續化療,或者加強化療,在總生存期差異不明顯。

2.上條不絕對,不是都不明顯,有的人可能就是會因為化療中斷而導致腫瘤複發。所有請大家有思想準備。

3.化療病人本身免疫力低,如果在來院途中,或者醫院裡,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那麼原先的惡性腫瘤+化療打擊+病毒感染。

等死變馬上死。

怎麼辦?

還有最重要的話我沒給病人說,但今天你問起來了我講給你聽。

現在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你這樣一個長途奔襲,一路千難萬險,到處都是「氣溶膠「不僅自己會感染,還會連累途中的乘車者、異地的醫務人員、你的伴侶、孩子,甚至成千上萬人。

對,其他人不重要,但那裡面,有你的親人,你的孩子,你想讓他們陪你一起死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