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都是男子先立業後成家,也有特別的,不立業先成家。


題主此話一出,盛世繁華就能發現你在觀念上的脫離實際。建議調整為「男女先有家還是先有事業?」

一、對於普通人而言,男人並不比女人掙得多。對於絕大多數的恰逢初次婚配的家庭而言,獨生子的爸媽並不比獨生女的父母掙得多。所以,當下的男青年,包括女青年,依然固守「男人立業再成家」是對女性和獨生女父母的不尊重。現在的婦女,雖然在社會金字塔的頂部佔比有限,但在社會金字塔的主體部位,特別是在普通家庭內部,經濟地位和家庭經營、話語權地位,與男同志不相上下。在許多經營不擅的小家庭里,婦女的家庭地位是超越男同志的。

二、無論男女,成家本身就是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生活與工作並沒有先後、主次之分。

1.過去之所以提「好男兒志在四方」,是因為男尊女卑的倫禮下,男人是家庭里唯一的頂樑柱。當下,許多獨生女因為是父母的獨苗,已經事實性地成為立門戶、傳宗接代、繼承家財、養老送終的新式頂樑柱。

也就是說,只要獨生女的比例大,獨生一代乃至二代處在婚配階段,男女在成家方面就是誰也不佔據優勢的。如今的年輕人,面臨階層流動相對減速,面臨一塊鑄就的高房價、高撫養費、高醫療費,要想體面點的生活,多數男女必須雙劍合璧。這個觀念不調整,剩女會非常多。女人剩的多,女性資源就會朝優質男性集中,而優質的男性,也就是掌握權柄,或擁有凈值,或男性魅力足的男性,總數量和比例是有限的。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本科及本科以上未婚女性的婚配訴求――找到可以仰望的丈夫,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絕大多數的男人,就是幾乎一窮二白的――是都市的外來戶,原生家庭那點錢只夠買廚房,初入職或初創業階段缺少可以合作的人際。他們不僅比不過大叔,更比不過土著和富二代。何況,婚配本身就是一場文明競爭,女人若具有競爭優勢,也不會被剩下。好點的男青年,早就從初婚市場收攤。客觀講,只要不是特老,有車有房小老闆的離異男,也是女性初婚市場的搶手貨。這就是現實。而這個現實,是傳統仰望觀念與實際上男不佔優碰撞導致的。未來的二十年,會有很多適齡女性主動錯過婚配時間,而同時錯過的,還有被動的男性。當許多因素彙集時,一定會有社會問題的買單者,祂們會因為知行上的不能適應環境而高估自己,進而為自己的行為選擇買單。

2.過去的男人十幾歲就成家,所以立業成了大夥最關注的事。

現在的男女,十八歲接受高等教育,即便不讀研,畢業了不待業,職業生涯一點彎路也不走,靠自己有房有車也得三十歲左右。男人的最佳婚育期長點都好說,女人的最佳婚姻期是20-27歲,一旦過去,優質點的初婚男性看不上,連女人自己都會失去進入婚姻的激情和勇氣。具體原因不展開。

所以,有遠見的父母,一看自個的女兒太優秀,就會要求女兒趕緊把自己嫁出去,「不要彩禮,趕緊成家」「你也不看看自己身後還有幾個追求者,等他們自卑起來,你到哪再找對子」。

所以,當前的男女,成家比立業更加重要。社會進步了,普通人只要不懶,有勞動創造能力,不愁立業的。客觀講,就是所有的人都卯足了勁奔跑,撿到財富密碼的人也會是小眾。一門心思地小眾,還不如先過日子,順其自然地奔錢程。時勢造小眾,並非想發財就能發財的啦。哪個人不想發財?

3.欲功利,必先拋下功利。巴菲特曾解密,「都看好的,並非機會」。逆操作一定是建立在閱讀時勢的基礎之上的。只有眼界、心態、資源籌集,包括運氣都到位的人,才會成為蓋棺論定時的贏家。

總之,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先遇到了愛情,結婚;先遇到事業,把事做好。成家和立業,私生活與勞動創造,是個人實現基本需求的兩個內容,無先後主次之分。至於價值實現,是結婚、結婚生子、家庭和美之後的事。你自己都沒吃飽,能把碗里的米飯施捨給他人?對吧?

以上看法,僅供交流。


成家立業倒過來念,你就知道了


不一定有些人命里時成家立業,有些則是立業成家,不過個人覺得立業成家更好,首先沒有女人和孩子分心你可以更好投身於事業!而且有事業好成家,條件好可以選擇的對象就更好,所謂男人車越好副駕腿越長!你懂的!


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