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場幾乎必敗的戰鬥,那些軍人們都可能怎麼想


1944年德國民眾生活水平還遠高於深陷戰爭泥潭的英國,蘇聯等同盟軍。1945年1月德國的電視台還在播報滑雪,馬戲等娛樂節目。丟失東普魯士時,戈培爾還在宣傳德國的末日武器,足以改變戰爭進程的決勝法寶。蘇軍兵臨柏林時,老兵們知道要為自己在蘇聯國土上實行焦土政策所犯下的罪孽贖罪。新兵們仍然願意或者不得不相信元首關於祖國將在巨大的壓力後再次崛起的承諾。元首本人還在迷信占卜,指望羅斯福的繼任者能帶領美國退出戰爭。納粹的高層,已經在今朝有酒今朝醉。

總而言之,固守柏林的士兵認為他們能把柏林留在德國。元首在期待驚天逆轉。納粹高層已經躺好等埋了。柏林民眾?他們只知道一群來自東方的魔鬼在侵佔德國的國土,卻不知道,納粹的部隊在蘇聯土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


直到最後,很多柏林人都堅信德國會勝利,因為他們獲取的信息告訴他們德國能贏。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戈培爾在廣播中對德國人說柏林永遠是德國的,維也納將來也會回歸德國。聽完廣播,一個德國女人的母親說「謝天謝地,我們德國要贏了」,女兒說「你錯了,戰爭會結束,我們會失敗。」母親反問她「你難道覺得戈培爾這個時候還會騙我們嗎?」7天後,蘇軍攻入柏林市,10天後,希特勒自殺。

(截圖來自英國1973年拍的《二戰全史》,採訪了很多親歷者,包括德軍軍官,希特勒的秘書,柏林市民…)


我猜emmm

第一種人:我要為了帝國為了日耳曼尼亞而死。

第二種人:勞資對面的這些人會給我套上繩子勒死我,先搞幾個墊背。

第三種人:我是個不會投降的士兵。

第四種人:施坦納發起進攻之後一切都會好的。


盼著英美盟軍先打過來 好跟他們投降


第一種是出於仇恨

德國在1918年的失敗是因為布爾什維克在背後捅刀子——很多人都這麼想,所以面對蘇聯軍隊即使明知是死,他們仍然決定戰鬥到底

第二種是畏懼,以及僥倖心理

德軍在蘇聯乾的壞事實在是太多了,蘇聯軍隊打過來,說它們不會對自己秋後算賬,估計德國沒人相信

既然如此,還不如戰鬥到底,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第三種則是另有所圖

鮑曼和鄧尼茨之輩都曾經秘密接觸過盟軍,希望和英美達成交易

既然如此,東線至少要抵抗得久一些。要不然本錢都沒了,戰後還怎麼和盟國討價還價

——雖然這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