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最明顯的的時候應該是高中。

其實在初中的時候感覺沒有想的那麼長遠,想的是好好考一個高中。當時都分不清大專和本科的區別。這些知識都是在高中的時候才知道的。

讀高中午的時候,唯一的目標是要考一所好的大學,這樣以後賺錢不用像爸媽那樣辛苦,而且自己的選擇可以更多,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現在在讀大三了,我要考研,努力讓自己變的更好。比過去的自己更加優秀。


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聽同學說要讀大學,那會還覺得大學好遙遠,覺得她們好厲害,應該都是成績好的才能走到的路吧(那時我們村子都是初中畢業年齡夠了就去打工)。後面不小心考上了高中,不想去打工,尋思著就再讀幾年書吧,高中畢業自然而然的讀了大專(高中那幾年也沒有想考什麼好大學之類了,學習看心情,那會正是迷上看各種電子小說的時候)。到了大學,運氣好參加了場技能競賽,跟專業老師交流多了點,老師鼓勵我考研,我覺得自己英語差成績不好也不自信,只想順其自然去工作一個月3.4千也差不多了。現在研三狗,明年六月份畢業。說起讀大學的想法是哪個階段我真沒有,倒是讀研的階段是大學快畢業那會不想讓老師失望,自己也努力一次吧!就這樣,謝邀

特別羨慕那種從小有人引導有目標的人


我的覺醒比較晚,到了高三才想起來要努力進入大學,因為怕自己高中畢業一不讀書就去工廠,去那種流水線上,做著枯燥無味的生活,拿著不高的工資過馬虎的過著生活。不過高三還是有點晚了,後面還是復讀了一年。

現在從事這自己還算喜歡的工作,過著還算喜歡的生活。

事情往哪一方面發展都是有千萬種可能,就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選擇看起來離你夢想中生活最近的路。


讀研的時候吧,想念大學的時候沒心沒肺地玩的日子


在上學懂事一點的時候,都是長輩語重心長的講,好好讀書將來考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初中畢業的時候去打工很艱辛,那時候就知道讀大學的意義。

從學校到社會,我們需要從一個只知道埋頭苦讀的學生向一個社會人進行轉變,而大學,就是幫助我們進行身份轉變的過程。

不同於高中時期的全靠成績說話,大學時期的學習之餘,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等,都能夠是我們逐漸獲取社會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逐步幫助我們完成向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的身份轉換。


從始至終。我堅信,大學的教育會改變人生。


想上大學的這個想法肯定非常好,我大概是從初中,準確來說應該是初二,因為當時家庭的原因我特別想離開家,不想跟著爺爺奶奶想自己獨立生活,而且我從小就有一個大學夢,可能是電視劇看多了,反正就是特別期待大學的學校生活,覺得非常的豐富多彩,並且可以交許多來著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反正就特別特別想上大學,最後就努力的沖高中,那時候我還是只要考上高中大學就不用愁了,隨便考考都能上大學,所以我當時中考很害怕考不上,覺得如果我考不上就不能上高中,不能上高中就不能上大學了,我的學業生涯就此停止了,幸運的是我的中考考的挺好,也上了高中,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因為高考比中考還難,因為中考只是你那一個市或者一個省之間的較量,而高考是全國呀,上了高中之後我才知道我初中的想法多麼愚蠢,但是我也挺慶幸,如果不是我當初那麼愚蠢的想法可能我初中後一階段就不會那麼努力,沒有了那一階段的努力也就不可能有後來以至於現在的自己。


高中吧。

我初中快到升學考的時候才突然很想上高中,幸而也上了,但上高中後又恢復了渾渾噩噩混日子的過程,但是當文理藝術分科後,就很想上大學了。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想體驗大學,因為從小到大他們都說到大學就好了。二是因為一些原因被推入到一個境地,必須得上大學的境地。雖然過程艱難,時運不濟,但好在跌跌撞撞闖進大學門檻。

加油,含淚奔跑的才是勇士。


一直有


高中


啊這,上學就是為了上大學,從小就有,但是比較堅定的是在高二吧


小學或者中學吧,具體不記得了


高中


從小啊


初中階段


高三畢業,沒考上大學的時候,周圍同學都有大學上,自己沒計劃,沒能力,但是還是很想繼續讀書。


畢業了,要實習了找工作的時候


從小!!!難道還能不讀大學?


從小就是有這個想法的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