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字母來看,內傾,抽象,理性,秩序

合起來是不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在對外投射愛過程中沒能得到良好回應,故而在後來的人際關係發展中受阻,最終選擇了i和t

物質條件得不到良好的滿足,選擇了n

家沒能給這個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故而選擇了j

我是看過八維的,但是以這四個字母更容易達意,就先這樣寫了

如果是這樣,如果intj得到了良好的心理輔導,能一定程度上釋懷童年的傷痛,是不是就不再是intj?如果心理學上有一個健康成長的模板,那是不是它只指向某一個或固定幾個人格類型?in家族是不是都可以看作教育失敗的產物,而心理學做的就是讓你變成另一種人格?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你不夠成熟,但人格的發展無非是逐漸學會劣勢功能的過程,學會了共情和寬容的intj,還只能被稱作intj嗎?


第一步:

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大量INTJ樣本,且這些樣本符合以下特徵:

數量足夠龐大、代表性(具體表現為INTJ式行為特徵)足夠強、分布範圍足夠廣泛。

(栗子: 只調查來自福建中產階級家庭的男性INTJ顯然不科學。)

第二步:

對上述樣本進行處理,從而獲取「INTJ」傾向程度與「心理創傷」的相關性。

第三步:

得出結論----是or否or不確定。

最後:

通常來說「INTJ人格繫心理創傷所致」這一論斷在表面上具有一定可信度,

然而凡有規律必有例外,還待後續研究。

(若要嵌套該規律,則本人的確屬於經由「創傷性事件」導致人格轉換而成的INTJ。)


不是。

但是IN系多多少少都有點擰巴,不合群是一定的,總感覺自己活在世界之外。

IN系裡INTJ算混得非常好的了,可精神可世俗。


但凡能對著目錄翻一半原作的都知道,若要理解內傾直覺型為主的人(Ni),就不要把INTJ當成「人格」(人格面具Persona),因為人格,性格等社會化的對外表達都是「形象」,是原型之變型。

而功能就類似運行這些的系統平台,而上面跑的APP程序是可以跨平台的,所以哪怕是iOS能跑B站的APP,安卓移植過去了,安卓能跑也變不成iOS的系統。

功能的強化和退化本身就類似某個優化方向而已。

而內傾直覺型的誘導,創傷體驗導致原型意向集叢只是引發直覺功能強化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來說,假如從小就引導積極想像,這種否定現實(Se)的方法也會使直覺功能進一步發展。

而內傾直覺壓抑的是外傾感覺,不會壓抑情感,只是這類人不擅長利用情感去達成某些目的,而不是沒有情感,直覺與情感不衝突。


不一定。個體之間一定會有差異。

同意第一條回答的觀點,要能完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龐大的數據。

我稍微說一點自己的情況。

不是很確定自己的intj是不是源自於以前學校里的最痛苦的那段時間,我更偏向於認為自己的i是天生的。我的家庭沒有什麼問題一直挺不錯,所以說並不能一概而論。

特質說不上是「創傷」導致的,但intj的有些方面確實有可能是「創傷」所致。

不過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以我對周圍intj好友觀察,基本都是童年被父母坑(他以為的坑),上學被同學孤立,又想融入進去怕被傷害,失敗長大之後想靠學習或者在網路交友等方式挽回尊嚴,漸漸走極端不自信別人,下意識一直用最負面的思考琢磨周圍人,別人和他親密他就覺得不安好心,慢慢就變成那種性格了


「從四個字母來看,內傾,抽象,理性,秩序

合起來是不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在對外投射愛過程中沒能得到良好回應,故而在後來的人際關係發展中受阻,最終選擇了i和t物質條件得不到良好的滿足,選擇了n家沒能給這個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故而選擇了j」

題主描述的這段,太是我了……

幼年時期,第一次嘗試表達愛,給爸爸買了生日蛋糕,做了一頂生日帽子,他勉強的戴了一秒然後順手扔在了沙發;爺爺生日給他買了一副眼鏡,很久以後發現早就被扔在我家積灰了,從此以後我都十分抗拒去愛,去給任何人送禮物。所以選擇了i和t。

家裡父母一直吵架,從來不知道家的安全感為何物,所以從小獨立,自我安排,選擇了J

至於s和n,其實我都挺高的,因為在我的fi和se帶領下,喜歡及時行樂享受當下,同時ni又使我展望未來,其實這倆並不矛盾。


每一種人格應該都有創傷經歷吧,我看完,覺得這個結論不嚴謹,可以找這兩者的聯繫,但是還要排除非這兩者的其他各類可能性,你是在做一個等號的論證??


是,從小學到高中。被暴力和冷暴力對待。現在修練成怪物,讀大學了,長的挺好看的吧,不會善良,惡意揣測別人。怎麼讓一個遍體鱗傷的人再相信愛。

死了多次,不在乎生命,沒有誰可以傷害我,大不了一起死。

父母一直在傷害我,慢慢的習慣了,子女總會無條件的遷就,自己放抗過,被罵不聽話,怎麼不去死。

無人愛我,無人可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