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一起看《大江大河》,會跟他們聊到「那個年代」,覺得「那個時候」和現在真的彷彿隔了一個世紀。

我常常會想他們要是生活在80-90年代,會是怎樣的?

那我自己家舉例子,我媽媽熱愛時尚,小時候我就記得她要在電視上等什麼「時尚中國」這一類的節目,在美甲還沒有流行起來的時候,她自己買了一堆指甲油,給自己畫!小時候還給我手指上畫過草莓。

要是她也是90後,會不會是一個美妝/時尚po主?

我還有個舅舅,小學文憑,但是對機械類的東西真的是天然敏感,在家裡只要是什麼電工活兒,要維修機器,或者是在自己家搭建個閣樓,真的是不在話下!他根本就沒有系統學過這些知識。

我會想他要是在這個年代,上過大學,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啥的呢?

大家來說說~


如果帶著60年代培養的生活習慣在90年代生活,

參考現實中90年代時的60後生活方式。

如果是60年代那些人出生在90年代,

參考現實中90後生活方式。


會比我們更加努力,知道時間的寶貴,會讓時代腳步發展迅速


應該會比現在有出息,而不會只是一個已經被社會淘汰掉的農民。

我為什麼說我父母輩淘汰掉了呢?

1:他們不會用手機,我爸現在用的手機還是諾基亞的板磚,他們不會發簡訊,打電話只能照著電話本上的記錄或者根據上下鍵選那些我們幫他存好的號碼。有時自己誤撥號都不知道。

2:他們獲取信息方式,只是新聞聯播跟街頭巷尾的老頭聊天的信息。他把彈道導彈說成是彈彈導彈。那些老頭說東風系列是世界第一,他也這麼認為,還不厭其煩地向我重複。完全不會自己去思考。

3: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已經失去嚮往了。讓他們出來找點工作,他們說找不到了,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人要。讓他們出來自己賣菜賣早餐,怕投入虧掉,連租房子的幾百塊錢都覺得自己窮租不起。

所我認為我父母已經被這個時代淘汰了。

想想他們出生成長的年代,他們也是沒辦法,那個年代,我爺爺49歲就不幹活了。家裡所有剩下的財產都被充公。我爸初中才讀了一個學期就不讀了。家裡兄弟姐妹多,得養家。沒辦法。後來長大了,去當兵都因為富農身份,政審過不了。我大伯,也因為這個考上了都不能上高中。讀不了多少書,這直接決定了他們思維的鍛煉沒到一定程度。後來結婚後,生下了我和弟弟。家裡一時孩子多了,我爸又是老二,爺爺奶奶照顧不過來,加上分家了的原因,我爸媽就一直在家照顧我們,供我們讀書全靠種田賣穀子。不想別人在90年代紛紛外出打工,對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更別說這幾年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了。他連摩托車自己開壞了,發動機聲音不對都覺察不出來。

如果我父母出生在我出生的時候,那肯定會好很多,好太多了,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沒明白你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60年代的人只要不是英年早逝不是一樣經歷了80,90以及以後的這些年代嗎?我就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也讀過大學,長期在外資企業工作。我們也上網,也看視頻,也玩遊戲,也網購。再新興的行業里也不可能都是年輕人吧?60年代的都有不少吧!


和我們一樣,該幹嘛還幹嘛!該成功人還是成功,該平淡的還是平淡,偶爾有幾個翻起浪的,大多數平凡過了一生。


以前的老父親是個經常和三三兩兩好友約好一起蹦迪的有志青年,那時候還有迪廳,還有連著線的卡拉OK。

那時候的老父親,還是個騎著鳳凰牌自行車背著木吉他,穿街走巷不上學放飛夢想的孩子。

那時候的老父親還是個背著爺爺偷偷抽煙,被抓住後誣陷哥哥的混賬小孩。

是個戴有色眼鏡(就是黃色的近視眼鏡片啦),梳著中分頭在海邊玩耍並且拍了無數「美照」的乾瘦青年。

是個喜愛動畫片和翁美玲,喜歡唱粵語歌高喊「殺了你的孩子。」的青年。

如果他是個90後,我覺得混的大概還不如現在好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