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歡樂喜劇人》,賈冰表演的許多作品都能讓人捧腹大笑後潸然落淚的,他曾說過,喜劇不僅僅讓人笑,因為單純的笑笑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只有通過獲得歡樂背後感悟到喜劇小品所展現的背後的真諦意義,才是小品演員所希望傳遞的價值和意義。

但,為什麼賈冰不紅?也上不了春晚?


其實看歡樂喜劇人你可以明顯看到,其他喜劇人都在拚命淡化節目中煽情的成份

特別是開心麻花,德雲社,遼寧藝術團,愛笑會議室等老牌喜劇咖,都在做這種事,能不煽情就不煽情,即使煽情,也儘可能短,儘可能不貼近生活,他們在儘可能把喜劇的悲劇內核,往深了掩蓋

無他,我看歡樂喜劇人是為了圖個樂,圖個開心,誰也不願意往揪心了去不是,而且郭德綱沈騰等人都用實際行動證明,喜劇,無論是相聲小品話劇還是舞台劇,都是以搞笑為其全部

但是賈冰,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看賈冰的節目,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第一;賈冰對於煽情這個環節非常的看重

第二;賈冰的煽情情節,非常貼近於生活

這就導致賈冰的作品,看了都讓人心情很鬱悶

所以,我覺得吧,長久下來,賈冰的作品,適合去比賽,商業化,不行,喜劇類節目商業化,還是要是搞笑為唯一宗旨


他紅不紅我不知道,反正現在我看見他出現就換台,跟誰搭檔我也不看。

誰願意看點喜劇笑著笑著再被人舉著道德大棒當頭怒喝:你丫給我哭!

這節目叫歡樂喜劇人,不叫煽情喜劇人。


我看喜劇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開心啊

你卻不經意間來個煽情

那我看喜劇的意義在哪裡?

看你看的哭鼻子?感動涕淚橫流?

抱歉

現在我一看到你的喜劇作品

直接跳過


2019.3.23更新

有人私信我說我是麻花吹、沈吹

emmmm

你說的對吧!

其實受老師的影響,我對麻花和沈騰的看法不再像從前那麼狂熱推崇。(老師屬於典型的學術派,有一次我想做一個喜劇,把本給他看後他說了句:太low了,跟麻花一樣。我一時間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

但在我看來其成功在圈內確屬於現象級事件,拿來作為參考無可厚非。而且我只是羅列事實並分析其背後規律,應該算不上「吹」字吧?

如果覺得我是沈吹,那我之前還寫過宋小寶的回答呢,你咋不說我是寶吹!

哼!

—————————原答案————————

1.出頭太晚

歡樂喜劇人冠軍,看似光鮮,含金量早就不如以往。

第一季的冠軍含金量最高,那是所有喜劇人拚命爭取,最終優勝劣汰的結果,所以沈騰和開心麻花成為了這個節目目前為止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季第三季,讓這個節目的冠軍變成了一個輪流坐莊,看人臉色的東西。(關於輪流坐莊我之前寫過了,簡單來講就是為了照顧德雲社和趙本山這兩大門派的臉面,將冠軍每人來一個,這樣誰都不跌份)

在這樣的情況下,冠軍就成了形式。到了第四季,幾大門派該爭的也爭完了,留下一些外門弟子歷練一番,賈冰於此時獲勝,對觀眾來說沒什麼太大吸引力。

2.團隊運營

沈騰麻花怎麼做的?冠軍拿完,趁著這一陣在觀眾心中還有印象,各種電影和舞台劇鋪天蓋地而來。

再加上作品質量確有保障,名利雙收從此一飛衝天。現在一部喜劇電影掛上開心麻花+沈騰,票房號召力堪比寧浩+徐崢

賈冰在此處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可能團隊資本力量不夠強吧,沒有趁著拿下冠軍之後的熱度多出一些目標觀眾更大的作品。

雖然上了春晚,但春晚是一個帶著枷鎖跳舞的地方,蔡明潘長江說實話也不是好的搭檔。那一次作品質量嚴格來說很不過關。對抬高在觀眾心中的固有印象沒有太大幫助。

總之,從他的作品來看,賈冰是個很有實力,也很有想法的喜劇人。無奈出頭太晚,團隊也沒有足夠的資本席捲收視率,所以就這樣不溫不火的待到現在。


他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對笑點的領會能力完全不同。

我聽過不止一個人認真安利說賈冰的作品很好笑,但是我真的沒有任何感覺,20年春晚那麼長時間的一個小品,在我看來只有籠屜籠屜誰是這個世界上最尷尬的人算是唯一有意思的點。

我從很小時候就喜歡看愛笑會議室忽悠姐妹花郭德綱,到現在國內幾個大團體演員水平有好有壞,作品時精彩時平庸,我都多多少少能get到,唯獨賈冰不行,完全不行,他不紅可能因為還有很多我這樣的人吧。


因為他有標準體制內演員的通病,太喜歡把主題朝著煽情那一面升華。這種作品適合參賽,適合晚會,就是不適合賺錢


靠著笑點全無的正能量段子能紅?

你要麼好好排小品讓我們開懷一笑,要麼拍個公益廣告感動一下,這把公益廣告和小品結合是想怎麼?


我覺得他在扯犢子,是把我們都當傻子還是怎麼地?我們在生活里得到的感悟已經夠多了,都溢出來了,根本不需要在喜劇,特別是你賈冰那些質量極其低劣的爛喜劇里獲得什麼和諧詞感悟。我回去看白雲黑土,不比你高到哪裡去?Im angry!

其他的演員,如果演的不好,我頂多是不喜歡不討厭不關心。他這句話,我看完覺得很噁心


本來挺喜歡他的,後來看他上了吐槽大會那一期,聽了吐槽吐槽大會時張博洋的話,就感覺這個人可能不是那麼的好相處,好感就低了


首先歡樂喜劇人賈冰的冠軍當之無愧,但是他的水平和陳佩斯之間至少還差了三個開心麻花

陳佩斯曾在一個採訪里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於是大家開始煽情、煽情、再煽情,後來有人明白過來了,但是還沒徹底理解

其實,仔細琢磨陳佩斯的小品節目,哪個不是從頭搞笑到尾?一點煽情都沒有,第二遍也好笑,這是本字和台詞打磨的好。多看幾遍,其實全是悲劇,對全是悲劇,悲劇不一定要煽情。

舉個例子,《主角和配角》,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在實際生活中,基本不會有朱時茂這樣肯和配角換角色出演的主角,就算有導演劇組能同意陪他耍么?惡意揣測,其實就是在逗他玩。也有可能整齣戲是陳佩斯這個小角色幻想出來的,黃粱一夢。胡亂揣測這一點其實和後來的《新喜劇之王》很像。

為什麼都是小人物,但是陳佩斯的小品值得回味,就是因為他只把喜劇的部分展示出來了,沒有把悲劇的部分展示出來

其中,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姐夫與小舅子》,朱時茂把小舅子抓走了,回去他家裡人能不鬧么?就算他未婚妻明白事理,老太太能理解嗎?這些不都是刺?極大概率是要麼分了,要麼長輩阻撓。難道不是悲劇么?

其他的小品就不說了,《王爺與郵差》、《吃麵條》等等。

他的話劇也是,《陽台》也好、《托兒》也好、《戲台》也好也都是如出一轍,喜劇是給觀眾呈現的部分,沒有呈現的部分才是悲劇的內容。

這也就說明白了,大家為什麼反感煽情,因為我買票也好,看節目也好,都是來樂的,不是來被煽情的。

開心麻花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作為進入電影領域的標杆,也是標準的喜劇面向觀眾,悲劇面向背景。叫好的作品,《驢得水》、《半個喜劇》等也都是標準的悲劇。為什麼《羞羞的鐵拳》和《李查的姑媽》相對來說沒那麼叫好,就是因為他們都有大團圓結局,不能成為經典。

賈冰的核心問題就是沒有把悲劇藏起來,讓觀眾看不到。當觀眾反覆看到第三遍第四遍的時候,慕然發現其實是個悲劇,就能成為經典了。他不紅也紅了。

為什麼一個賈冰的問題要談整個篇幅的陳佩斯,因為小品是陳佩斯朱時茂開創的(見北京衛視的某次採訪)


首先表明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賈冰已經很紅了

光是歡樂喜劇人總冠軍的頭銜已經是很大了

喜劇是一個大舞台

還有很多人為了喜劇奮鬥了一生也沒什麼名氣

再說春晚吧

央視春晚不是什麼小品都能上的

我覺得能上春晚的小品都帶有時代風向

或者是強烈的正能量色彩

你經常看 孫濤 的小品你就知道了

也有很多小品在綵排的時候突然被斃的

哦對了

賈冰也是上過春晚的

我記得好像是東方衛視的春晚


賈冰瀋陽人,實際也就是本山團隊里二流演員的水準,在程野宋小寶宋曉峰之下,但他工作於南京,被浙江媒體當做自己人來吹捧,實際賈冰的風格就是東北人的二人轉式的幽默,和宋小寶沒啥區別,但他過於嚴肅失於活潑,這主要於個人風格和氣質有關,所以他只能是二流二人轉演員的水準,江浙媒體要把他吹成趙本山郭德綱之後第三人,這有點過份了


煽情是一種陋習。


我更想問的是,賈冰為什麼會火…

歡樂喜劇人沒看,在B站上看了他別的幾個小品,感覺…真的比較一般。笑點尷尬,好幾個外賣員的小品屁股歪還強行煽情。迷糊啊


演的喜劇不好笑。


因為賈冰對自己的喜劇定位有問題,走偏了。

每一個喜劇團體或個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都有自己獨特定位,才能紅。大家都不是大師,都沒有陳佩斯或姜昆那種老少皆宜,全國上下都服氣的喜劇大師了。

相聲裡面有句屬於叫什麼壞、賣、怪、帥啥的,我記不清了,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現在的德雲社,早就不靠相聲吃飯了,劇場靠的是下三路笑話和互動,在線則是靠人設營銷,靠德雲姑娘們來維持的。開心麻花就是成天抄襲國外經典案例,靠沈騰的蔫膩來賣,沈騰現在主戰場也就是綜藝了。除此以外比較紅的單體喜劇人,比如賈玲販賣肥胖女屌絲,大鵬販賣男屌絲,肖洋販賣中年屌絲等等,也都是有著清晰的人設和風格特點。

但賈冰的常用喜劇人設不行,油膩中年大老闆,這個定位,太缺乏普遍的人群共鳴了。油膩肥胖中年屌絲,也是討厭感遠遠大於喜感的一撥人。再者,賈冰的喜劇風格不行,體制內出身的,總想到最後往高了拔,真不行,放不下身段(沈騰則是早就不要了),就導致他的作品的收尾部分,總是很難處理好。

但你要說國內的喜劇創作能力,尤其是小品這個領域,在座的加一塊,都比不上賈冰的團隊。對現實生活的挖掘和貼近,包袱的設計和節奏的把握,都是獨一份的強。別人家要麼是宋小寶扮外星人,要麼是沈騰整西部槍手對決,要麼是賈玲演白娘子,都是胡編亂造一氣兒的垃圾玩意兒。但賈冰能給你弄一個美團外賣的,這就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較量了。

所以,只要賈冰肯沿著他的創作團隊的這個思路走下去,放棄拔高,走向比較純粹諷刺,類似趙本山的賣拐這種,並不把自己的形象固定在中年死胖子這個範疇,我相信郭德綱說的那句話,真不為過。


我倒是挺喜歡賈冰。

山村教師那個小品我每次看都會哭,用一個年輕人王俊凱的反轉搞笑來煽情,我覺得挺舒服沒覺得尬。

還有快遞員那個也很真實,挺好的作品。

賈冰至少不硬撓我笑。

不喜歡郭陽郭亮。


看這個答案之前,賈冰我從來未曾了解過。在我從以上九個答案得到的信息,賈冰在我腦海里形成一個二三十歲,油頭粉面,笑聲誇張,說話咋咋呼呼的小年輕形象(我個人來看,這是很多青年演員的某種特色)。但當我上百度搜賈冰時,我完全震驚了,這就是一個大叔,甚至還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大叔。國家一級演員,到了這個層次,實力是有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這麼個形象,去演小品,完全發揮不出來實力啊(現在小品完全比不上以前)!他或許可以把心思放到電影和電視劇上來,也許會發揮出他真正的水平。而且他的形象可以像洪金寶大哥那樣發展一下,搞搞正經又有點小無厘頭的作品。

他們兩人氣質和形象很像嘛,,,,

我覺得也是時運不濟,最好的時代他沒出頭,出頭已是紅利末期,加上團隊或者個人問題沒有繼續推銷自己,顯得不紅。

說到作品,他的演技和主旨很清晰,團隊內比較默契,但是經常有種用力過猛(就是方向太單一不夠全面)的感覺。像外賣那期,外賣員是很辛苦,但是不能因為你辛苦就可以違反交通規則等等一系列因為外賣帶來的社會問題。

總體來說,我是很喜歡他的,但是很明顯他的上升空間還很大。


太沉重了,就我個人而言,每次看他的小品都很有壓力,要先做一次心理建設,有時候看默劇小品也一樣,大家都覺得高級啥的,但我真的不愛看,高級但是跳過,還有各種呼籲傳承的文化形式,都是硬生生把這個東西放在我面前讓我生看,我哪看的進去啊,我只想不動腦筋地樂呵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