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過去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自然災害而出現饑荒,人們都吃不上飯,但是現在卻沒有這種情況,反而糧食產量提高了,而且現在很少出現自然災害而引起的饑荒,這是因為什麼原因?難道是自然環境越變越好嗎?不應該是自然環境,越來越差嗎?


通過工業化,極大地提高了全行業的勞動生產效率,足以抵禦大部分的自然災害。

但是,那些沒有實現工業化又不跟世界連通的國家,比如曹縣,比如開放前的中國,災害造成的饑荒還是很多的,比如生在80年代中期的我還餓過飯呢。


照例謝邀。估計你想問的是環境因素吧?

這麼說,環境並沒有越來越差,只是我們對資源利用率越來越高,相應的環境壓力反而在減輕;至於你說的災荒,也是因為資源利用率提高,人類應對自然環境變化的手段更強,基本可以應對非段時間突發類的多數災害。

同時我們說的保護環境,比方說植樹造林,本質上是在打造宜居環境,減少災害發生。


過去的自然災害容易出現饑荒,主要原因是農業基礎薄弱,防災、水利灌溉等設施落後或者沒有,農業基本靠天吃飯,稍微遇到一些災害年景糧食大幅減產,加上糧食儲備體系落後,就會出現饑荒。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農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保持14億畝耕地紅線的背景下,大量農業技術和設備投入生產,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科技含量高,供應充足,國家連續十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鎖定農業,出台重農重糧扶持政策,比如連續實施多年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種糧補貼政策等等,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使得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增產。

近年來我國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了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了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2019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9785萬公頃,較上年減少182萬公頃,但是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主要原因是糧食單產提高。

我國目前已經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現在不太可能發生饑荒,因為除了強大的農業生產能力之外,我國還建立了完善的糧食儲備體系,由國家、省、市、縣四級構成,基本以原糧為主,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全覆蓋。現階段糧食儲備體系包括四個部分:①戰略儲備(「506」);②備荒儲備(「甲子糧」);③後備儲備(專項儲備)④周轉儲備(商品儲備)。中儲糧儲備品種涵蓋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主要農產品,中央儲備糧庫廣泛採用電子測溫、機械通風、氮氣氣調、內環流控溫等先進綠色儲糧技術,確保糧食綠色、保鮮、營養。 為了確保儲藏的糧食品質,糧食儲備庫要定期進行糧食輪換,輪出陳糧,輪進新糧,分不同的儲存區域,稻穀、玉米每2-3年輪換一次,小麥每3- 5年輪換一次,大豆每1- 2 年輪換一次,確保儲存的糧食品質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

從糧食儲備的結構來看,小麥和稻穀等口糧品種比例超過70%,除了原糧儲備,我國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還建立了能夠滿足10至15天消費需要的成品糧應急儲備,同時還規劃布局了包括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應急儲運企業,形成了糧食應急保供網路體系,可以有效應對地震、雨雪冰凍、颱風等自然災害,以及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確保國家急需時,糧食調得動、調得快、用得上。就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的湖北地區來說,僅中儲糧在湖北的糧食庫存就可以滿足湖北6000萬人半年以上口糧需要,這還不算各級地方儲備和糧食倉儲貿易企業的儲備。

總而言之,儘管目前面臨全球變暖、環境污染、乾旱洪災等不利環境,我國卻能穩坐釣魚台,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因為中國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業科技水平顯著提高,增加了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奠定了糧食連年豐收的基礎。此外,強大的糧食儲備能力和水平,也是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所以說,中國人不大可能再面臨自然災害導致的饑荒了。


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和自然環境沒什麼關係吧?工業化帶來的農藥化肥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導致糧食增產,就是這樣的。

而且,並不是過去自然環境就好,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這可是古代沙塵暴的真實寫照啊,現在有的,過去也有,現在沒有的問題,過去也是大問題。現在我們吃的鹽,古代可是貴的很呢,還有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的,生產力上不去,生活條件是不可能好的


主要是糧食生產技術的突破。

還有國際合作。

首先糧食生產總量更大,即使有部分區域發生問題,其他區域仍可供應。

再來,現在的國家合作比過去歷史任何時期都發達,某個國家嚴重天災導致暫時飢荒,其他國家可以紓困。

自然環境好壞和零食產量沒有必然聯繫吧,起碼不能把糧食-產量越高定義成自然環境越好吧


人類是近百年才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而我國是因為新中國工業化與基本農田基礎建設的結果。這個工業化的基礎就是毛主席奠基的基礎。

1.重工業是一切工業的基礎,毛時代的重工業是今天發展的前提

2.新中國建立後,對育種技術、農田水利設施、種植面積、耕作道路、種植技術、農藥化肥工業進行全面的改良、建設與發展。到1978年才顯示出吃飽飯不挨餓的成果,這是人類最罕見的成就之一。

3.而近40年,除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幾何級的攀升以外,其他的幾個農業豐產要素都是建國初後20多年建設的,汗顏啊。

一個國家能解決吃飯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兩年就可以達成的,而是有一個長期的攀升期。這是一個巨大的經濟系統工程,有人說毛不懂經濟,那是放屁。


農業革命導致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是經濟全球化和交通運輸的發展。糧食產量的提高使得糧食儲備量大大提高,交通運輸的發展使向饑荒爆發地調運糧食更迅捷耗損幾乎為0,全球化是得即便本國糧食儲備不足還可以從國外購買。


首先,現在沒有饑荒,不等於未來就沒有饑荒,不等於自然環境越來越好。看看2020年,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的問題也不僅只有饑荒,還包括空氣污染,霧霾,氣候變暖等等。

人類的生存,依賴的是地球的自然環境環境。而自然環境,現在是一點一點地惡化,只是人類靠自己的感知無法察覺到那些細微的變化。就好像外界的溫度,平時一兩度的降溫我們沒有太大的感覺,不代表它一直都在同一溫度。

而現在大部分人,就像溫水裡的青蛙,水倒不缺,但是亂玩火,拚命地把水加溫加熱,不知道溫水會害死自己,最後把自己煮熟了都不知道。因為無知,不明白道理,不了解真相,不了解因果規律,只想為了滿足過度膨脹的慾望,去破壞生態環境,自掘墳墓而不自知,這樣下去,不怕被餓死,就怕蠢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