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飽飯這才幾年啊,古代時候天災人禍那是家常便飯,能有青菜蘿蔔加粗糧果腹那就是太平盛世了,大多是餓著肚子幹活,飢一頓飽一頓,就是我父母那一輩,都體會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那是解放後的年代,更別說是解放前的時代,甚至是古代。

吃飯,從來都是百姓大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也許正因如此,才會讓中國人養成了見面就問候有沒有吃飯的習慣吧。


也可以問點別的,比如,這學期考的咋樣?這麼大了結婚了嗎?你孩子考的咋樣?孩子在哪工作?孩子混的咋樣?車子要換了嗎?房子還住著那小的?住院出來了嘛,等等等,你不覺得比起這些還是問下去哪啊?吃了嗎?更舒服些嘛


本質上就是老一輩中國人彼此見面的問候語,功能等於老外們見面時使用的「你好,最近怎麼樣」

為啥說老一輩子人呢,過去條件艱苦,吃飽飯是頭等大事,人問你吃了沒,實際上是關心你過得怎麼樣。這樣一說,是不是跟老外們的「hello,how are u doing"的邏輯是一樣的?

時代日新月異,吃飯已變成人們生活中的日常小事,現在的年輕人見面越來越少地使用」吃了沒「這樣的開場白了,越來越多的使用嗨,哈嘍,或者乾脆你好了。


中國人但凡能有一口吃的,能活下去,就是全世界最好管理的群眾。

可是有些國家,有些人非要我們死,不肯給我們剩一口飯吃,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見面問不了「您吃了嗎?」,就得問,「哪有的吃?」


民以食為天,農耕文明,土地上的文明,土地賜予我們食物和一切


「民以食為天」


就跟說今天天氣不錯一樣,但天氣不會天天都好天,而吃飯確實每天都必須,況且吃飯是件美好的事,總不能見面就問:嘿,您拉了么?


那聊啥話題呢?今天天氣很好?


因為食物是生命之本,而我們敬畏生命。


問 拉了嗎 是不是有點不禮貌?


不然問什麼


與見面要通過喊口號的方式問好對比,

問吃要嗎就顯得特別有人情味了。


幾千年來,無數因天災、戰亂、瘟疫造成的大饑荒,已成了這個民族的集體記憶,銘刻在骨髓里。加上生產力的低下,人口眾多,能吃飽飯,成了絕大多數人的最高要求。吃了嗎因此成為對他人最大的關心。


沒別的意思,就是打破尷尬的問候語,跟英國人見面聊天氣一個意思。但是中國人最在意的就是吃,所以見面第一句問「吃了嗎?」。也沒啥毛病,哈哈。


衣食住行 基礎的生活需求 我們以此來問候顯示的是我們接地氣 我們發自最基本的關懷 至於說為啥不問衣住行 畢竟問你穿了嗎?這個比較瞎 後來沒有吃優先順序高 哈哈 個人理解 僅供一樂


南方好像沒這習慣。。。。


其實是這樣的:

a:吃了嗎?

b:沒呢

a:我吃了,忒飽,嘿嘿嘿


因為我們剛剛實現溫飽沒多少年,可能體會不到那種吃了上頓不知下頓的苦楚,自古以來吃飯都是中國人的一大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老話

民以食為天


這是一種挑釁,雖說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以前還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飯。

問吃了嗎?如果說沒吃你真會留他在家吃飯嗎?不會

問的意義,一個是試探看他有沒有飯吃,第二個是挑釁,「你看我有飯吃,你沒飯吃」跟問你一個月賺多少錢是一個性質。

常說國人虛偽,從這口頭禪就可見一斑

最糟糕的事,很多人分明沒吃都說吃了,這不更虛偽了嗎

你看現在人就不會這麼問了,等飯吃到差不多了 悄悄的問「今年賺多少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