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學中文一樣直接脫口而出的英語存在嗎?該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學習英語,能像外國人一樣學習英語,脫口而出?


如果不是在英語母語環境中長大,只有從小學習。其實很多地區的人已經做到了,即便他們是英語非母語,香港印度菲律賓,還有一些非洲國家,有歷史文化語言本身的原因,也有教育質量的原因。因為我聽過日本人他們有的接受的教育很好,他們的英語也非常好,即便是日語和英語差別很大。這個不是什麼用數字衡量的多少年可以實現,這個就是一個長期的 schooling 過程。如果沒有這個好的系統,通過個體努力,基本上就像中獎一樣的概率。華山派的老師是岳不群,令狐沖自己發現石壁上的武功這種概率非常小。你描述的這個效果,基本上就是我開始說的那些地方的人能做到的。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教育人文社會制度環境,是很難實現的。不是種子有問題,可是土壤太爛了,種子也跟著爛了。大家都想要的脫口而出、並且毫無壓力聽懂老外的感覺,幾乎對於現在活著的人都不可能。而且如果土壤繼續爛下去的話,再來幾代人也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小孩只不過因為互聯網的資源獲取便利把學習的時間提前了而已,但是學習的質量如果很低的話其實是沒用的。那些繪本、動畫片對於他們的 90% 的情況下幾乎是沒用的,除非他們的老師真的懂英語。學幾個詞基本上都是動物物理水果相關的名詞也是沒用的,如果學幾個詞就能做到哪怕是打語言的基礎,那人類還有語言障礙嗎?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只會這幾個詞,而且我播放老外的有聲詞典這個詞,他很可能也反應不過來,儘管他每天都在學。對於大眾普通人來說,大概率是孩子的大腦無非消化吸收那些兒歌動畫片繪本的語言,只是按照自己以為正確的方式的機械重複而已。而且很可能在這樣的瞎整中,製造無數的家庭矛盾。因為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說英語,孩子完全不會,強行說。孩子根本不想說不想聽,他們根本沒有學會,然後孩子所謂的很懂事說,還是學吧。父母總是以為自己做對了,總覺得不是教了你嗎?我覺得父母可以把英文換成和自己的方言相差很大的另一個地方的方言,比如粵語吳語,看看孩子能不能學會,大家就知道這個難度係數多大了。


根據喬姆斯基的學說,英語,日語,漢語,這都是人類的語言,它們都是一樣的。

小孩子生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什麼樣的語言。

那差別是什麼呢?是參數的設定,還有文化的影響。

如何像母語一樣理解英語?首先一條,就是你要拋棄使用母語理解英語的想法,原因是它們的參數不同,理解的順序和角度不同,是擰勁子的兩個東西,你可以理解成左右手的區別,它們都是手,但是你沒法用右手的理解去用左手,比如打球,騎車扶把手。

在例子中解釋,比如我們都有過的經歷,我們騎車時,通常是右手扶右把,左手扶左把手,ok這沒有問題,這是我們一開始學車時的設定。

現在,注意了,我讓你右手扶左把手,左手扶右把手。大家會怎麼樣?!

如果你打算用原有的能力去理解,駕駛自行車,那你必然摔倒。類比,你用母語去思考英語,你必然不自然,聽說不趕趟。

那怎麼辦?!

答案就是,不怎麼辦!!!重學一遍騎車就是了,這次,改變設定,交叉手扶把,重新練起,體會每一個動作的意義。這才是出路,如果你還在執迷不悟,試圖腦補原來的技能,在腦子裡翻譯手的動作,你就永遠也學不會,也不會熟練自如!!!

現在,回到學英語,你怎麼辦?!

不怎麼辦!!!重新學一遍!不要翻譯,什麼是red,你要看到紅色,什麼是surrealism?你要看到這樣的作品,理解到它。語法上的彎彎繞,你要找到個母語者,問問他,他在這麼說時,腦袋裡是怎麼琢磨這個事的。

這才是出路。

另外說一說外教,我反覆說過,英語的初學者,或者小孩子啟蒙,一般的外教作用不大。母語是英語的外教,他母語是他不記事時學的本能,他都不記得他是怎麼弄來的母語,他怎麼教給你?怎麼交給你的孩子?!

大家是漢語母語者,如果讓你當外教教英國人漢語,你覺得你能勝任嗎?舉個例子,「走了,走了,再不走,就晚了」,此處句子中,了是什麼用法,涉及什麼語法現象?一般中國人能解釋清嗎?

最起碼也得是和雙語者,當個啟蒙老師才有實際作用。

我是過來人,我兒子的英語是我教的,我對這個有切身體會。

好了,就這些,希望能幫到大家!


你英語的聽和讀要接近你聽讀中文的量,達不到沒關係,接近,差不多脫口而出了。

你從小聽了多少中文,讀了多少中文?吸收相同量的英文,可以脫口而出。你說不可能,那就不可能脫口而出。

另外,不少外國人英語沒中國人好,尤其是歐洲一些拉丁語族的國家。


據磚家說,有「英語腦」的存在,即不用依賴中文翻譯,培養肌肉記憶力,快速用英語作答。我正在體驗這種學習方式。

詳細情況可以參考我在下面這個問題的回答~

學外語時你是先在腦海里翻譯成漢語再理解,還是直接理解?


如果不是母語,你又錯過了童年期 那是不可能的。

我和我的學齡前就去美國的堂姐就是這樣的例子

我們其實平時用英語交流時候沒有特別大差異 除了她和美國人交流的時候語速更快之外 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讓我感到絕望,覺得非母語人士永遠做不到的事是多工

她可以一邊跟我打skype,一邊聽天氣預報 還能時不時跟我姑對話幾句。

而我雖然一對一交流用英語毫無困難,但是必須專註,玩知乎「聽」電影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主要注意力還不能集中在知乎上。讓我同時看天氣預報 跟人微信視頻 還時不時跟我媽聊兩句,用中文完全可以做到,但是用英文進行這種多線交流幾乎不可能。這輩子也不太可能 我覺得只有英文母語人士才有可能了

所以你永遠不可能長大以後學外語學到母語水平的,英語對於他們來說是背景,是習慣,是默認值,對我們來說永遠只是外語,不管多精通


一定要開口說 而且有人糾正。否則不行。

現在沒有這個環境,做不到。


這個問題問得好,五步法 已經給出過答案,五步法對對應中文漢字,就是精讀里的精讀,逐詞對義的。請你關注邵老師的問題解答,找到前面的回答,已經完全回應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是有有很大可能的,原因是,我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紐西蘭讀書的時候,我英語就是普通水平,有時為了完成作業,需要讀一些英文文章。讀完後,在我跟同學分享我的收穫時,為了不打斷思路,我會快速表達,而且是中英文夾雜。因為很多詞,不論專業辭彙還是普通辭彙,是我剛剛從文章里讀到的,即使我知道它的大概中文意思,可它剛好是以」英文「形式,存在我的大腦里。

我可以選擇翻譯成中文再表達,但那肯定需要幾秒時間(因為腦子裡存的是英文)。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們做好輸入,即通過大量閱讀和聽,腦子裡有意無意的用」英文形式「存一些詞,長此以往,就能達到脫口而出英文的地步了。

曾看過幾個外國人分享的視頻,講他們如何學外語。有幾個方法,我覺得還蠻有意思。

一個是,從每天看到的幾個東西里,如樓房、公交站等等,挑幾個,想這些東西對應的英語(你在學習的外語)單詞,如果不知道,就記下來,等到晚上回家,查一下,記在本子上,可以每天記5個10個。只要堅持,辭彙量是很大的。而且培養了一種看到東西,用英語想它的習慣。

另一個方法是,很多人在說英語的時候,都是先想漢語怎麼說,然後翻譯,這個過程在大腦中很快的進行,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這個油管主,就推薦,我們要停止這樣的方法,強迫自己,直接用英語去說它。包括聽的時候,也不要先翻譯成中文,再理解。當然,這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也在努力嘗試中。


仔細想一下你是怎麼學好漢語的?

。。。

。。。

。。。

想好了嗎?

兒時不會寫之前是不是 多聽?

聽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脫口而出漢語?

所以按照這個常識邏輯,就是

多聽,外加多讀,語法不好的話重新鞏固一下語法,然後多聽多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