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万以下的房子,300都是一居室的起步价。。500万能在不偏的地方买个小两居。那大家在北京买房是什么感觉呢?尤其是外地家境一般的人。。


2018年底入手回龙观一套小两居。

房子是组合贷:公积金+商贷。

看房期间,我和老公都觉得两居室肯定是买不起了,只能买个一居室了,看房子全程都是我们俩,家里老人帮忙凑首付,在房子选择上完全让我们俩自己去决策,但是当时我母后远程电话强调,一定要买个两居室,如今看来,我和老公也很庆幸,拼尽全力买了两居室。

买两居室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有了宝宝之后,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势必得有老人来帮忙照顾一下,一居室怎么住呢?我怀孕之后,我婆婆和我妈妈轮流来照顾,老人住次卧,我和老公在主卧,住的虽然不是很宽敞,但至少大家都有个独立空间,也还是比较舒适的。

接下来讲讲整个买房的经历吧。

第一:房产中介的挑选。这个问题上,我们算是踩了雷。想买房前,正好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前公司的人力转行去了X家做房产中介,于是就先在微信上简单了解了一下,之后就顺理成章地由他带我们去看房。期间,我和老公也数次对他的专业和房源表现过质疑和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换了他,就一直跟著他看房,结果最后成交之后办理手续的时候,这大哥该录的信息没有录,对业务流程极其不了解,不专业,导致我们紧急买机票回家办了一次手续,去办过户的时候白跑了一趟(超级远的地方)。所以,买房子,挑一个靠谱的中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房源。当时我和老公对房子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跟著中介四处看,从北六环到南六环,基本全看了,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现在复盘一下,其实在买房前,应该先划出一个买房的区域,其实就是工作区域。我和老公当时都在五道口,如果住在南城交通时间成本会非常高,事实上,当时看了不少南城的房子,我都没有动心,也是考虑距离和时间成本的问题,既然如此,当初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不用去看特别远的区域了。

此外,loft一定要慎选。当时跟中介去北三环看过一个精装修商住两用存量loft,中介信誓旦旦跟我们讲此房可以落户,可以享受附近学区。说实话,当时我有那么一点点动心了,就在一个loft里正参观的时候,突然感觉耳膜有点痛,心脏也有点不舒服,还有微微的颤动感,哦,原来是楼下的KTV开始营业了,我和老公对视一秒,给了中介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就撤了。

loft除了周围商业环境可能影响居住感受外,内部居住也缺少点生活气息,比如基本都不是南北通透,想通个风基本没戏,很多loft都没有燃气,做饭只能用电磁炉,太局限。层高本来是个优势,但当时晚上去看房,感觉即便开著灯,房间里也很压抑。

第三:小区设施。这一点,现在可以聊聊,但是回到2018年,我觉得当时选择这套房子已经是最优解了。不过经历这次买房之后,对小区的挑选也有了更多心得。我们最终成交的是回龙观地理位置非常好的一个老小区,距离地铁步行10分钟,公交车也非常方便,距离京藏高速2分钟,附近步行5分钟可抵达的大超市有3家,这么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是踩了一些坑,无关于周边设施,而在于小区内部管理。

因为当时首付有限,再加上有两居室的限制,所以我们可选的确实不多,最后买的这套房子是一个95年的老小区,无电梯(但我们买的二楼,也还好)。搬进来之后,问题一点点浮出水面。首先是房龄的问题,因为是老房子,小区里的管道老化非常严重,而且隔音极差。有一次,楼下的邻居傍晚敲门,因为我们在客厅浇花漏水,顺著暖气管道漏到一楼,上来告诉我们一声,顺便说我们家电视声音总是很大,能不能小点声,当时我非常坚定地跟他说,电视的声音真不是我们家,因为我们家压根没买电视,平时我和老公各自用iPad看视频,至于他说的那个电视声,说实话,我也天天听到,但不知道是谁家。其次是卫生问题,老房子的卫生条件真的是令人头大,我们家一向打扫得非常干净,垃圾也是天天扔,即便这样,还是在家里看见过多次蟑螂和老鼠屎。。。

此外,小区里最好能有个活动区域,这个在有了孩子后才会发现有多重要。没孩子之前,每天忙碌工作,也没时间下楼散步,有了孩子,你会发现小区的环境、路面的整洁、是否有小公园,都变得格外重要。

第四:学区问题。事实上,我和老公并没有过多考虑学区的问题,因为他的工作性质,我们大概率会让孩子上附属小学,但当时我还是稍微了解了一下附近学校的情况,发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都还不错。回龙观这个地方,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是程序员聚集的地方,程序员基本都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所以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也是比较重视的,因此感觉回龙观附近的教育氛围至少是不错的。

我们的房子网签大概是在2018年8月,后来公积金贷款出新政,就是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挂钩,我们也算搭上了公积金贷款的最大利好,不过新政出来后,房价还是有影响的,但是我们也就没在关注过房价,已经买了,就踏踏实实住,房价涨跌对于我们刚需房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泻药!

今年初刚在北京郊区上车,房山六环外一手新房87平两居,290万全搞定

去金融街/中关村高峰期开车1个多小时,地铁比较慢,2小时左右

买的时间不长,还没入住,所以对房子本身还没什么感觉

由于现在老婆在家全职带孩子,所以养家和房贷都靠我自己赚,经济压力不小,不过还扛得住,等收入再涨涨或者孩子上幼儿园媳妇上班后估计会好很多

至于房价,感觉现在房价确实比较高,不过因为房租长得快并且有了孩子,还是感觉有套自己的房子会好一些吧,所以咬牙在郊区上车

还房贷3个月了,感觉自己的消费理性了很多,如果之前几年也是这种消费水平,估计会攒下更多的钱,这也许就是其他人嘴里的还钱容易攒钱难吧,有了压力确实会改变很多

目前正在跑装修,看的建材家具家电比之前租房用的好多了,感觉新家装完入住后会比现在感觉更爽吧

…………………………………………………………

已入住,很爽,除了打车进城太贵,其他都很爽。

虽然,首付快跌没了,但住自己的房子真的爽


在北京,没有房子,又没有存款,就意味著我的家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可能因为一股强风、一阵暴雨而坍塌。


有了房子,仿佛这一切问题都烟消云散了。


「今天是 9 月 6 日,农历八月初六,如果是妈妈或婆婆知道今天要去签买房合同,一定会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对于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心理安慰我一向嗤之以鼻。


但是上午早早醒来,我下意识地打开手机看日子,内心默念著『今天是个好日子』,念完内心安定了很多。才发觉原来尽管我自诩受到过高等教育,在紧张不安的时刻,第一时间寻求的却是我曾深不以为然斥之为迷信的方式。」


「今天下午要去见业主,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晚上就要签购房合同,这个决定或许要搭上后面几十年的生活,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是对的。早上起来,我按部就班地洗漱、做早饭,每一个步骤都比之前要稳重和缓慢,试图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行为确保今天一切顺利,没有坐地涨价,没有意外纠纷。」


这是我当天上午写的两段日记。当天下午 4 点半,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谈判、确认细节、修改条款,终于在 22 点 35 分签完了三方合同。结束之后,我和老公在路边小店分吃了一碗麻辣烫以示庆祝。现在,经过购房资格申请、网签、面签重重关卡,购房贷款已经批复下来,等新的身份证办下来,就等著缴税过户了。从此之后,我和老公将正式成为房奴。


这所房子是个开间,不到 30 平方米,在北京西南二环边上,交通便利,且在一个还可以的学校学区,总价 260 万元,加上税、中介服务费和杂七杂八办手续的费用,累计 270 万元。


如果单靠我的工资,需要不吃不喝工作 135 个月,也就是 11.3 年才够。房子两个人的话紧紧巴巴勉强可以住,但是婆婆每年都要来住三四个月,加上已经在要孩子的准备阶段,这房子肯定是住不了的。对于双方父母来说,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花了将近 300 万元却买了一栋不能住的房子,意义何在?


当爸爸在视频的那头不断提出这样的质疑之后,我因被戳中了痛处而失控:「你就只会说,为什么,为什么,你说为什么,我难道不想买大的吗,我买得起吗?我们自己攒钱自己借钱,你们谁都帮不上忙,你说什么说。」父亲脸色暗淡下去。我心里像扎进去一根刺,后悔、心痛。

为什么要买这样的房子?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只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即便是这样,也是经过东拼西凑、背负了高额债务才买下的。270 万元中,购房贷款批下来 155 万元,其余 115 万元都需要现金支付。


两个人手头上只有 26 万元,信用贷款申请了 29.9 万元,其余 59 万元都需要借。我们共有 30 万元的公积金,只是要在拿到房本之后才能办手续申领,这个短暂中转即可。也就是说,最终首付里要欠银行 29.9 万元,欠亲戚朋友 29 万元。


一旦办完手续,我们每个月信用贷款要还 6000 元,房贷 7000 元,租房子支出 5500 元(如果房租增加,支出也会随之增加),买的房子租出去,租金和每个月的公积金可以覆盖购房贷款,那么每个月信用贷款和租房累计 11500 元将会是固定支出。


而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平均每个月拿到手 27000 元,这样可支配收入为 15500 元,在扣除保险费用、通信费、交通费、生活费、日常交际、学习费用等之后,所剩无几。


也就是说,在还信用贷款的前五年,在工资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俩几乎攒不下钱。年终奖两个人保底可以拿到 10 万元左右,多则 15 万元,可以逐年去还欠亲友的 29 万元。而一旦有了孩子,每个月的支出急剧增加,日子可能更紧巴巴。


当然,还有别的选择。同样的总额,可以在偏远的地方,比如大兴、亦庄或者回龙观买单价没那么高、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虽不是学区房,但两代人住足够了。但这个选择,也在最开始就被我们否定了。后面会说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原本不想买房的我决定买了

关于「要不要买房,为什么要买房」这个问题,我和老公两个人想了不止一年。尽管现在已经买了房子,依然无法确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从开始恋爱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原本是不打算买房的。这并不是说没有买房的需求。我处在金融行业,身边人的经济状况都很不错。同事朋友只要结婚,几乎没有不买房的。


或者说,只要结婚,几乎没有不在婚前就买好房的。男方全出也好,双方一起出钱也罢,总归没有房子就结婚这样的事在我的人际圈子里很少见。虚荣心也好,实际生活需求也罢,父母的期望也好,抵抗通胀压力也罢,买房子的想法我一直是有的。

之所以一直没买房,原因就是一个:买不起。既然买不起,想再多都没用,索性不再想了。


当然,我安慰自己的理由不会只有这一个。比如一旦买房做了房奴,每个月都要为银行打工,在事业上就不敢轻易变动,会追求稳定。比如买房买得比较远,通勤时间和精力成本会很高,工作之外的学习和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生活质量会受影响,不敢花钱,不敢随意旅行。比如现在还没有孩子,以后有了孩子再买也没关系。即便有了孩子之后不买房,也不会对孩子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太多影响。只要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即便不上排名靠前的学校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理由,我可以写上几大张。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证偏见。一旦认定某个观点,个体会寻找支持这个观点的事例。人是多么擅长自我安慰啊。因为我老公从内心反对买房,他认为买房占用太多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才是明智的选择。但对我来说,如有可以买房的钱,这些理由都将不会是理由。我虽不认为有房才有家,但是房子对于女人和男人的意义截然不同。


在两年多之后的现在,我们没有一夜暴富,也没有得到一笔横财或额外资助,甚至因为办婚礼花掉不少积蓄,为什么现在突然决定要买房了呢?现在想来,是三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从未停止过的买房念头再次冒了出来,并且很疯狂。


第一个就是 5 月中旬,一则关于集体户清理工作的通知。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31 篇内容

盐选专栏

生活不在别处: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

李梓新 作者

¥44.11 会员免费


如果你早点买应该没有很特别的体验。只不过就是为了还房贷,每天要想著努力工作,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只能向上,不能向下,否则就会充满了焦虑。如果你是现在这种状态,无论怎样都买不起。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买房子,否则就连最近的两年都扛不过去。话说现在的北京房子压根儿就不是给人住的,就是一个媒介,掏干中产或伪中产几代人的血汗。


谢邀。

这些年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上大学时,贷款买过北五环的房子。感觉那时候适合奋斗的小青年。大两居,新婚生活幸福快乐,和老婆常常自驾郊区。虽然工作远点,但是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有孩子了,买了二环里的房子,为了孩子上学,早上不想起太早。走路十多分钟就到了。居住面积稍微小了一些,不过也够用了。孩子也不用起太早,踏踏实实吃个早餐。周围的教育环境明显好很多,平均生活距离也更近,去哪儿基本都能走著去,超市,学校,医院,补习班等等。

不同阶段买房还是不同的策略。至于体验,在北京,房子差别没多大,质量过关就行,差别的还是地理位置。因为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