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爆出了李袁傑,徐秉龍抄襲,還有很多人吐槽的七月上的詞硬拼硬湊,還有學貓叫這種的。。。所以有一個這樣的疑問。


首先要自己欣賞水平上去了,再去聽一些歌當然就知道好壞高低了。如果單純看它火不火傳唱度高不高就斷定它是好的,那聽眾的審美遲早要完。


求問支持是什麼意思,不支持是什麼意思?不喜歡的您用腳投票不就行了嗎?


忠於內心,選擇你喜歡的音樂或其他藝術形式來享受。沉迷才會發現它的美,硬逼著自己去喜歡某樣事物,總是會抵觸的。還有成長就是在不停的修正三觀,正確的三觀,請保持住,別受到外界的各種誘惑而改變。


我是搜這個話題來的,看回答真的太少了,那我來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為什麼民謠歌曲出現越來越多的口水歌?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私下也在跟朋友討論。

在此先解釋一下個人對口水歌的定義,最顯著的特徵就是 旋律和很多其他歌曲相似,不同口水歌的旋律經常可以銜接起來毫無違和感。

當然這樣的歌也許好聽,但當你聽的多了,你就自然而然會感受到它的一般了,沒有特點。

1.口水歌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套和弦

記得李元傑那個4536251的梗嗎,這串數字指代的就是和弦,簡要意思就是一首歌的旋律的走向。

寫歌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需要靈感,那麼這個靈感怎麼來呢。

1)純靈感。作曲者一氣呵成,一下就是一首曲子。

2)半靈感。曲子中有一兩句旋律是靈感得來的,由於篇幅不夠,剩下的旋律強行補充。補充的方式要麼亂哼,要麼依靠音樂知識。

3)沒靈感。完全沒靈感,為了寫歌而寫歌,那麼怎麼寫呢,隨便哼唄。哼也不能亂哼哼,必須要能聽才行,快樂的歌曲大調先行,憂傷的歌小調先行,先給和弦走向,再在和弦的框架里作曲,這就是典型的套旋律、或者說套和弦。

而這,恰恰是民謠歌手的通病!

2.民謠的主要作曲工具——吉他

談民謠肯定離不開吉他,國內幾乎所有的民謠歌手都是吉他彈唱愛好者。彈唱,顧名思義就是邊彈琴邊唱歌,吉他彈的就是那首歌的和弦。而偏偏許多民謠歌手只擅長吉他(還有不擅長的),不會鋼琴(或者只會一點點),作曲的工具只能藉助吉他,用吉他作曲的過程中彈的也只是和弦,所以極易套和弦的框架,旋律就變得普通變得口水了。

通過這點你會發現很多擅長鋼琴的人寫的曲就不這麼口水,比如周杰倫和林俊傑。(請不要列舉薛之謙)

3.大部分民謠歌手音樂學習不多,靈感有限

忘了曾經在哪個在哪看過一句話,說「一個人的靈感是有限的」。宋冬野寫了很多歌,後面也說「自己寫不出歌了」,他的意思應該是寫不出好歌了。一個人才華用盡了,那就是江郎才盡,很多流行歌手都出現了這種情況,比如汪蘇瀧、許嵩、薛之謙(薛之謙是個典型案例啊),還有科班出身的汪峰、非科班的搖滾神化人物許巍,恕我直言,以上歌手後期的作品都很口水。何況民謠歌手都是從業餘愛好者成長起來的,本身才華就有限,民謠歌曲產出成本低(一把吉他就夠了,適合量產),所以更容易出口水歌。


謝邀 個人認為很多目前流行歌打著民謠的旗號 實則不是民謠 尋找個人喜歡的便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