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大學的舍友曾給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劇組寫了封信,質疑為什麼新疆這麼大,地域這麼遼闊,南北疆氣候相比差異明顯,而天氣預報居然只報了烏魯木齊的天氣。

而中央電視台居然給他回信了,先是感謝他始終關注欄目,並表示他說的有道理,但是因為欄目時間太緊張,很難面面俱到,所以只能選擇僅僅播報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天氣。

後來,過了十幾年後,天氣預報里,新疆這裡依然只有烏魯木齊,在其他時段的天氣預報里,似乎一閃而過加上了南疆的喀什。

僅此而已。

其實中學的地理也是這個情況,由於篇幅限制,最多簡要介紹下全世界各地區的主要城市,即使如此,也把主要的篇幅放到了歐洲和南北美洲。非洲只能一筆帶過。

包括世界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歐洲史,非洲提到的也就是抵抗英軍的埃薩俄比亞,著名的祖魯人抵抗英國的龍蝦兵也就是在我當時的世界歷史書的封面上出現過一次。

現在說來,你可能模模糊糊明白了為什麼中學地理沒怎麼介紹非洲的城市。一個字,編者認為:沒價值!


聽過地理所一個大專家的報告。

說,我國對國際地理學的資助,在80年代後停了很長一段時間。導致這個方向的學者艱難維持。等到一路一帶開始的時候,突然發現國際地理方面的人才和知識儲備太少了。

一個基礎研究方向,只要國家5年不資助,就基本上會死掉了。


我記得是有說的。雖說以前是學理科的,但初高中也會經常去看看地理書和地理圖冊。一般來說,由於非洲地區實現現代化和工業化比較晚,最後一個實現獨立的國家好像也在上世紀90年代,所以這就造成了該地區先天發育不良。但還是有幾個不錯的城市,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是熟悉的。

第一個,埃及首都開羅。這個不單單地理書會介紹,歷史書上也經常出現。畢竟是四大文明的發源地,埃及金字塔所在地,如今的旅遊勝地。好像以前的地理還經常考埃及這個國家,另外埃及另外一個港口城市也很出名,亞歷山大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顧名思義,紀念以前的傑出的亞歷山大帝國的開創者——亞歷山大大帝。

7.14晚補充更新。(今天要補充的是因為我在回答的評論裡面都有提到這個城市,卡薩布蘭卡,來自北非的一座城市,所以我把這內容插在這裡。)

-----這個城市確實是值得說道的。因為它不光在電影史還是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電影史上,《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作為20世紀最出名的愛情電影,講述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亂世羅曼史。同時也將這個城市的名片傳遍了世界。在歷史上,12世紀柏柏爾人就建立該城,後來葡萄牙、西班牙、法國人都曾來過此地,這個城市的名字「達爾貝達」或者「卡薩布蘭卡」都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後來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這裡開了場會議,確立了同盟國將把對德、意、日的戰爭進行到這三國「無條件投降」為止。此次會議,也讓這座城市聲名大噪。值得一提的是,北非這幾個國家名勝古迹都很多,而且旅遊景點也很不錯,拍電影經常會來這裡,像是《碟中諜》、《阿拉伯的勞倫斯》、《亞歷山大大帝》、《紅海行動》等等數不勝數的經典電影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所以,如果讓我推薦去非洲旅遊的話,北非的突尼西亞、摩洛哥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北非如果要追溯光榮歷史的話,必須想到古埃及和公元前的羅馬時代,那個時候還是羅馬和迦太基一決雌雄的時代,北非在那個時候就是地中海重要的地區,所以它也深受各種文化的影響,到後面的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來自歐亞非的文化在這裡交融。我想這個地區,肯定不只有這幾個城市很有名或者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在評論里發一下。------

第二個我要說的是南非的幾個城市。首先,南非的幾個首都地理書肯定有提到,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存在三個首都的國家。

行政首都:茨瓦內(Tshwane)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235萬;

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國會所在地,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於西南端,為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交匯點,人口350萬;

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全國司法機構的所在地,人口75萬。。另外,開普敦也是歷史書上的常客,此地的好望角曾常年作為殖民者的中轉站。[1]此外,還有約翰內斯堡曾經舉辦過足球世界盃。總的來說,國人對於非洲國家了解最深的可能就屬於南非了。

第三個我要說的是一個小國但同樣也很出名,盧安達。曾經的電影《盧安達飯店》講述的就是盧安達過去的一段血腥往事。不過,它的首都值得一提。基加利是盧安達的首都。該市的地理坐標是1°57S,30°04E,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基加利位於盧安達中部,面積730平方公里,人口859332人(2012)。基加利被認為是非洲最安全的首都,並以其宜人的氣候、乾淨的城市、良好的交通和安全,成為2008年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非洲城市[2]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和中國的合作,盧安達近年來經濟突飛猛進,也是勵志國家的代表了。

其他的應該還有肯亞的內羅畢和蒙巴薩。為什麼會有這兩座城市呢?當然也和中國有關係。蒙內鐵路是中國幫助肯亞修建的一條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標軌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的最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肯亞實現2030年國家發展願景的「旗艦工程」,於2014年9月開工,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車[3]我還記得以前中國也曾經幫助過非洲國家建過一條鐵路,那兩座城市肯定也會出現在地理書上,至少地理圖冊上是有標註的。

另外的城市後面看情況作補充了。就先寫到這裡了,希望能有所幫助。

7月12晚補更

上次大致介紹了北非的埃及、南非的幾個城市、還有東非的城市,還剩下一角沒有補充,西非有哪些國家的城市會出現在地理圖冊上呢?

仔細搜索了一番,也只有塞內加爾的達喀爾或許大家會熟悉一點,該城市以達喀爾拉力錦標賽而聞名世界。除了這項賽事外,達喀爾的地理和政治位置也十分重要。

達喀爾(Dakar)是塞內加爾共和國的首都,位於維德角半島,大西洋東岸。達喀爾是塞內加爾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塞內加爾國民議會及總統官邸所在地。它是塞內加爾最大的城市,人口約100萬(2006年)。位於非洲大陸最西端,因此達喀爾市對於泛大西洋和歐洲貿易是一個十分有利的啟運點。[4]

所以這個城市想必也是會出現在地理圖冊上的。對於西非而言,更出名的是它的河流和海灣。一個尼日河和一個幾內亞灣(在不同地段有時候叫奴隸海岸、黃金海岸、象牙海岸),這些在歷史書上都是很有名氣的,前者是非洲大陸的古代文明起源地,後者是近代非洲奴隸貿易的中轉站。

總結到這裡,由於我之前所提到的非洲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非常短暫,這就造成了它的現代化進程非常緩慢,甚至會有外來勢力干涉,比如我上面提到的西非,就是法國的「後花園」。地理上要去講非洲城市,確實是為難非洲國家了,因為拿的出手真的很少,中國人知道的城市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所以我建議如果想從地理圖冊上了解非洲城市,還是建議從地區河流和港灣這些地方去入手,或者更直接一點,了解非洲地區的資源分布。如果能熟悉這些地理上的,可以更好地幫助你了解人文,了解那些國家發展史,進而去了解非洲城市。因為非洲國家和城市的建立就是基於資源和地理位置一個一個建立起來的。似乎聽起來很有意思,但這確實是一段苦難的歷史。

參考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9%9D%9E%E5%85%B1%E5%92%8C%E5%9B%BD/1910574?fromtitle=%E5%8D%97%E9%9D%9Efromid=127666fr=aladdin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A2%E6%97%BA%E8%BE%BE/422809?fr=aladdin#4_2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99%E5%86%85%E9%93%81%E8%B7%AF/13867710?fr=aladdin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E%BE%E5%96%80%E5%B0%94/1552511?fr=aladdin


中國初中等教育有一個主線,就是「我們本來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但西方白人異軍突起,搞了全球殖民和工業化,把我們打倒在地,所以我們奮起直追,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知識文化,要實現現代化,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按這個思路,近現代中國歷史基本上就是和西方基督教文明互動的歷史。所以歷史和人文地理都是照這個思路走的。歐美的人文地理和世界近代史是相呼應的。

講非洲人文地理等於新開地圖,會大幅增加教師和學生負擔。


講城市一般都是地理區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對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響,城市發展的優勢和劣勢等等,非洲由於自然原因(地形,氣候)和人為原因(歷史文化,侵略殖民)等原因,城市發展不如美國和西歐這些地區,我覺得出題也不太容易

我記得老師好像只講過南非,關於非洲城市確實講的不多,地理考試也比較籠統,摩洛哥和洋流,尼羅河,剛果盆地,奈及利亞的鐵路,維多利亞湖,馬達加斯加島等等


就說兩個剛果吧,多少人想當然地認為是一個大剛果「內戰」後分成兩部分,就跟韓國朝鮮似的。這個問題,我至少被人問過十幾次。

連國家都弄不明白,還了解啥非洲城市?

PS,坦尚尼亞首都是哪兒?我估計一萬個同胞里有一個能不查字典就知道的,已經很不錯了。

多多馬,有人知道嗎?

不知道也沒事,因為知道也沒 貓 用。

坦尚尼亞人說:還是你們中國人說的,達累斯薩拉姆太靠海,萬一帝國主義入侵咋辦?


加奧,位於西非馬利共和國境內的一座城市,位於尼日河西岸,是曾經雄據西非的桑海帝國首都,歷史文化非常悠久,建立於7世紀,靠著同北非國家貿易而發展壯大,15世紀伴隨桑海帝國崛起成為的西非的經濟和交通中心,隨著桑海帝國的滅亡和殖民時代的開始而沒落。加奧有著西非金字塔之名的阿斯基亞王陵,是桑海帝國蘇丹阿斯基亞在前往麥加朝聖的途中看見埃及的法老王陵後心生仰慕,在歸國後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阿斯基亞王陵

廷巴克圖,由圖阿格雷人於11世紀末所建立,由於地處西非於北非的商路上,成為了當時西非的貿易中心,各種黃金象牙從來這裡中轉,逐漸積累了大量的財富,1324年,南方崛起的馬里帝國佔領了這裡並在這裡統治了百餘年,1468年被崛起的桑海帝國佔領,在桑海帝國的治理下十四世紀中葉後為了桑海王國著名城市及商業中心。殖民時代開始後成為了法屬西非的首府,1960年非洲獨立運動興起後被劃歸新成立的馬利共和國,1990-1996年的圖阿格雷人獨立戰爭中慘遭破壞,無數歷史遺迹被毀實屬令人惋惜。

廷巴克圖古城

傑內,公元前2世紀左右建立,8世紀左右傳入並接納了伊斯蘭教,先後被馬里桑海先後佔據,15世紀和加奧傑內成為桑海帝國最繁華的城市,傑內因鄰近南方和東南方森林產金區加上地理位置優越,成為西非最大的貿易中心。1590年,摩洛哥蘇丹艾哈邁德率領4000餘人跨過撒哈拉沙漠,開始了對桑海的征服戰爭,在之後的湯比加戰役中大破桑海,很快便征服了整個桑海帝國,而這座富庶的城市自然被摩洛哥人佔據。。。1893年,經過數次殘酷爭奪,法國殖民者以沉重的代價佔據這座城市。在異族人統治時期,市區建築多次遭到破壞,城市地位逐漸下降,後來幾乎銷聲匿跡。馬里獨立後,雖然傑內城得到恢復和發展,但終不能像昔日那樣聲威四震。

傑內大清真寺

亞當斯亞貝巴,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首都;英語:(Addis Ababa),是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總部所在地。1887年衣索比亞帝國皇帝、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英雄孟利尼克二世建造並遷都於此,隨後百餘年裡見證了列強的瓜分、義大利法西斯的剝削與壓榨,直到1974年衣索比亞爆發軍事政變,塞拉西一世被迫退位,衣索比亞帝國滅亡。自此,亞當斯亞貝巴成為了獨裁軍政府的首都,此後數十年國內政局不穩、內戰不斷,1988-1993厄利垂亞獨立戰爭導致埃薩俄比亞變成了一個內陸國,由於工業實力薄弱,失去了出海口,導致經濟發展極其緩慢,在今天仍然是世界上較為貧困的國家之一,2016年中國援建的亞當斯亞貝巴---吉布地鐵路極大的促進了衣索比亞的經濟發展,成為了中埃友誼的美好象徵。

亞吉鐵路

基爾瓦,今天坦尚尼亞南部港口城市,是東非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公元975年一批順著貿易航線遷徙過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島上建立了這座城市,使得伊斯蘭教(遜尼派)在這裡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2世紀逐步成為僧祗城邦(僧祗城邦是古代非洲東部沿海的一批商業城鎮。僧祗,波斯語為「黑人」之意。是古阿拉伯地理學家對今索馬利亞以南非洲東海岸黑色皮膚居民的稱呼)中最強大的城邦。1150年達烏德·本·蘇萊曼自立蘇丹,建立了基爾瓦王朝並逐步擴張統一了東非沿海地區,佔據了索法拉(solafa)金礦和東非象牙的貿易,和中國、阿拉伯、波斯的交流非常密切,元朝著名航海家王大淵就曾經訪問於此並目睹了當地的黑奴貿易。1505年葡萄牙佔領並洗劫了基爾瓦,加上葡萄牙開始控制印度洋貿易,基爾瓦就此衰落。1698年崛起的阿曼亞里巴王朝應東非穆斯林之請驅逐殖民當地的葡萄牙殖民者,而伊瑪目塞伊夫一世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阿曼派出了強大的海軍和數個部隊成功戰勝了葡萄牙人,把他們從東非的基地中趕了出去。1698年所有在蒙巴薩的葡萄牙基地亞蘇阿城堡。就這樣奔巴島,桑給巴爾,基爾瓦、蒙巴薩都歸於亞里巴王朝的管轄,也成為了阿曼政權在東非的統治核心。1858年,基爾瓦王朝滅亡。1886年基爾瓦作為坦噶尼喀殖民地被劃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作為殖民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英國佔領,戰後成為英國的託管地,1963年獲得自治成立坦噶尼喀蘇丹國,次年被推翻並和桑給巴爾共和國組成聯邦成立了坦尚尼亞,基爾瓦由於地處位於南部沿海地區的馬坦杜河口。附近所產椰干、咖啡、劍麻、棉花等經此運出,有古老的古城、清真寺、浴池和歷代蘇丹的陵墓,文化遺產非常豐富。

基爾瓦古迹

馬拉喀什,坐落在摩洛哥西南部的阿特拉斯山腳下,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和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柏柏爾語里意為「神域」。

11世紀左右來自撒哈拉的柏柏爾人在西非建立了穆拉比特王朝並逐步擴張統一了摩洛哥地區,1071年在坦西夫特河沿岸的平原上建立了馬拉喀什城並將此地作為首都,因為這裡正好處在兩個競爭興建新都城的榮譽的部落的領土的中間地帶;隨著穆拉比特王朝的逐步擴張,馬拉喀什在北非的影響力開始增強,成為了一座經貿發達的大城市;在王朝的第三任蘇丹雅庫布·曼蘇爾的統治下,馬拉喀什進入了黃金時期,藝術和宗教得到了極高的發展,並在此時建立了北非最美麗的清真寺之一的庫圖比亞大清真寺。

庫圖比亞大清真寺

幾個世紀以來馬拉喀什一直以它的七聖徒而聞名於世,在伊斯梅爾·伊本·謝里夫統治時期伊斯蘭教蘇非派廣泛流行時,蘇非派作家阿布·阿里·哈桑·尤西根據蘇丹的要求創立了七聖徒的節日。幾個著名的人物的陵墓遷移到馬拉喀什後以吸引從同樣的索維拉前來的朝聖者們,那時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習俗和節日。來著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僅給馬拉喀什帶來了數不清的財富,也帶來了各地的藝術文化書籍等,讓火藥、航海儀、阿拉伯數字等從西班牙流入歐洲。

隨著穆拉比特王朝的覆滅,摩洛哥的政治中心開始北移到非斯和梅內克斯,但馬拉喀什是摩洛哥人心目中的「珍珠」。

馬拉喀什的傑夫馬納廣場

凡事先講是不是,再來問為什麼。

初中地理明確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一節,哪裡來的不學非洲「城市」?

另外「學城市」本身就不存在,前面也有答主提到地理從來沒專門有課講外國的城市,一般都是整個地區。

最後,太多答案寫到因為非洲落後,學非洲沒有用。真是夠諷刺的。19世紀由於我國「天朝上國」觀念帶來的災難是不夠深重,是日本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不夠恥辱?還是怎樣啊?為什麼21世紀了,還會有如此之多的人有「天朝上國」的可笑觀念。

即使非洲比我們落後,我們也要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特點,他們的區位,他們的氣候,他們的當前產業,以便更好的去非洲開發投資不是嗎?所以,我國地理教材初中就涉及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課程,裡面就包括氣候區位產業之類的內容,就涉及了「中東」,就涉及了「東南亞」,就涉及了巴西!!

至於高中是否涉及,由於本人理科生,並不是很清楚。

本人90後,山東濟南學生,至少我們的初中地理課本是講的。


我記得高中也講啊,不過就一句話,非洲城市多在海港,殖民需要,反應內陸開發不足。


中學階段學地理和歷史的本質是一樣的

思考一下為什麼一個自然學科,本該是搞測繪和分析的學科,被划到了文科

再思考一下,中學地理大篇幅講區位地理,就應該知道了,學這門課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也是和歷史一樣,在乎的是大國崛起的內容,如果中學歷史是在讓你思考過去這些大國如何崛起的,具備了哪些條件。那中學的地理就是讓你去看在哪些自然和人文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如何在某個區域謀發展

也就是說,歷史地理政治三科的核心內容都在講政治經濟文化還有些許軍事,只是體現的方向不一樣

政治告訴你,當下政治經濟文化是什麼樣,再教一個最基本的馬哲,讓你有了最簡單的辨析能力,也可以說政治是門告訴了屁股該坐哪兒的方法論的學科

歷史告訴你,過去發生了什麼,什麼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促使了這些事的發生,最後怎麼導致了歐陸的崛起,讓你加深對歐洲東亞文明為主線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認識,最後要你對人類社會發展面向未來宏觀做一個掌握

最後地理則是側重微觀,對一個區域的探究,如何讓一個區域能夠發展好經濟文化,研討的就是人類社會微觀發展的點。與歷史所想交給學生的內容共同構成政治經濟學的具體運用

這就是文綜三科之間的關係,看似無聯繫實則緊密連接,所以為什麼不講非洲,因為非洲政治經濟不行,文化這個難定義但與主流文化顯然不符


地理課本上沒有單獨講某一個城市的


地理還是一個非常廣大的概念,本身就橫跨文理科,文科裡面又會細分出人文地理、旅遊地理、自然地理等等,非洲作為一個大洲,而且又是古人類起源地,又有古埃及等古文明,不可能不涉及。但是說到非洲城市,那就需要看你學的是哪個層次的地理課。如果到了大學的地理專業裡面還對非洲城市隻字不提,那是不靠譜的。

至於中學階段,因為我是學理科的,不太清楚高中文科地理選修課本的內容,至少在我印象里確實沒有學過什麼非洲城市——也不光是非洲,理科的地理課根本就不會專門介紹什麼世界著名城市!最多介紹一下主要的「都市圈」,那麼非洲沒有歐美中這麼龐大的都市圈,自然是進不了課本了。反倒是初中地理可能更容易涉及介紹各大洲的主要國家和他們的首都。另外,即便不會專門介紹,在一些課本里的世界地圖上仍然會標出一些重要的非洲城市,至於要不要了解,那就看你個人興趣了。我對中學地理教學大綱之類的也沒有了解,平時記得的地理知識都是通過課外書自己學到的,完全出於興趣。

再反問一個問題,你學了幾個非洲城市之後,難道覺得這些知識很有用?用來裝逼除外。如果你不去非洲打工,不去做關於非洲的研究,學到幾個非洲城市,確實沒什麼卵用。同理學南美洲主要城市、美國主要城市、英國主要城市,都沒有什麼用,題主難道學地理的時候還會專門介紹美國幾大城市?英國主要城市?歐洲大國主要城市?還是只是提一嘴「莫斯科是俄羅斯首都,美國首都叫華盛頓」完事?然後這就叫學過了?


除了信仰基督教衣索比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幾乎全被歐洲殖民者毀掉,如馬里、桑海代表都西非文明;加之撒哈拉沙漠阻絕了絕大多數黑非洲與外界的交流,地理位置的偏僻導致黑非洲文明並沒有傳播並影響到人類世界最主要的大陸——歐亞大陸,導致地理教材的編者不會對這些文明過多的贅述,而在地理書上最常出現的也就只有東非大裂谷——人類起源;博哈多爾角、好望角、黃金海岸、象牙海岸等之類沾滿血的骯髒歐洲殖民者命名的名字。

桑海帝國

因為經濟不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其實你這問題也可以說為什麼書上不講非洲國家,也許是咱們國家太大歷史太悠久,不重樣的可以講幾年,也或者大概是非洲城市沒有什麼可以講的,學習歷史課本好多年了,大概記得就是埃及歷史悠久,埃塞爾比亞反抗侵略戰爭,別的國家都是一筆帶過了吧。其實也真的沒有什麼好講的那,你去那個國家,他們說什麼語言,以前就是被那個國家殖民過,他們的法律,政治體系,文字,交通,水電,都和宗主國有很大的聯繫,比如法國這幾年有一些不行了,但是他其實在非洲有很大的話語權,你像塞內加爾,電話是orange,這個通信公司基本每個非洲國家都有,地位和我國移動差不多,油就是total,法國道達爾,世界前6石油公司,總部法國,也是遍布非洲,他們的路很多也是法國投資修的,收費也是法國人,自來水,電,都是法國人的,聽說自來水現在被塞內加爾收回了,不知道真假,這裡還有法國人的駐軍,塞內加爾找到石油了,英美澳占股90%,塞內加爾10%,我的工人憤憤不平的說自己國家太坑了,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一句話,自己什麼都沒有,有的值錢的也被外國人佔住了,殖民統治這麼多年,語言都改了,掙錢的,值錢的,早就被英法佔住做大做強了,更流氓的是還讓非洲國家獨立了,書上說的好,非洲人站起來了,問題站起來怎麼日子,其實很多國家都是被掃地出門了,你們不是我英法國家的人,分家過日子吧,留一地雞毛,很多種族問題。問題還不是一個國家,幾乎很多國家都是這樣子,還有宗教問題,非洲有什麼好說的那,幾年一叛亂,經常到老百姓都習慣了。

放了幾張圖,

第一張是orange的電話費7500西法大約人民幣90塊錢,8G流量600分鐘,14900西法大約179人民幣20G流量3000分鐘電話。這個和國內比,那個划算。

第二張谷歌一下礦泉水市場佔有量,

第三張是我拍的他們的礦泉水,

第四個谷歌是塞內加爾的石油,自己家油田,占股10%,我真是醉了,為什麼占這麼少???塞內加爾沒有錢,技術,開發不出來,只能賤賣了,或者這屆政府的人賣了,你懂的。非洲國家貪腐問題也很嚴重。


好嘛,都講利索了老師們還怎麼出題?

這提問的一看就沒到高三,等你到高三你就會發現,每篇卷子都是你不熟悉的地方。非洲南美的城市等你刷夠了題就自然全都知道了。


其實,不僅學地理的時候不太講非洲,學歷史也同樣不太講非洲。同樣不講的還有拉丁美洲。

如果不是這兩個地方長期被殖民後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這兩個地方的語言也多半是沒人學的。

為什麼?

老祖宗說我們要師夷長技。

他們有啥長技?


因為相比於人文地理,非洲地理的自然屬性太強了。

對比歐洲,歐洲的氣候很單一,西歐就是溫帶海洋氣候,南歐就是地中海,伊比利亞半島有一些溫帶大陸性氣候;非洲的氣候則種類多且對稱分布,很有特點。歐洲的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煤炭和鐵倒是有,但是講的時候估計會難以避免地摻雜人文地理,比如魯爾區,比如法德歷史;地形上,西歐一馬平川,南歐山地丘陵,比較簡單,但是非洲好像啥地形都有……

所以,講一個地方的地理要分成自然人文兩部分來講,所以比較完美的做法就是歐洲多講人文,非洲多講自然。雖然你不知道非洲的城市,但是課上一定講了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尼羅河,撒哈拉沙漠,剛果雨林,熱帶草原角馬遷徙,東非大裂谷


有埃及:開羅,亞歷山大,阿斯旺

南非:開普敦,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金伯利

這兩個一般不是必考嗎


講的,要好好學習。

講地中海氣候專門講了開普敦。

講礦產(金礦)區位講過約翰內斯堡。

講交通講過坦贊鐵路(達累斯薩拉姆)。

講最大城市不是首都講過拉各斯和阿布賈。

講河流對城市影響講過布拉柴維爾和金薩沙。

講石油順便講過南蘇丹(喀土穆和豬八)。

肯定還講過開羅和亞歷山大港。

所以,

要麼你沒好好聽講,要麼你們地理老師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