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還是按順序叨叨幾句:

一、白鴿

白鴿成名於笑傲江湖,當年和前夫劉亮搭檔驚艷全場,尤其是那句「誰啊,咋的啦」成為二人的標籤。可惜二人因為離婚,導致組合無法繼續,白鴿只能另覓搭檔。但實話實說,劉亮白鴿組合的核心是白鴿,輔助是劉亮。

本期節目,白鴿的這個作品框架是個老本子,這類本子的主線就是青木竹馬的一對兒暗生情愫,擔心家長不同意,正要攤牌,女孩兒被軍閥搶親,最後大團圓結局。

但優秀的喜劇演員就是能人保活兒,白鴿的語言節奏感依然出色,再加上神級外援「燕小六」的助攻,笑果比同類本子好的多。而且最後一個反轉把悲劇又給轉回了喜劇,算是畫龍點睛。

二、波蘭公平競爭組合

喜劇作為語音類節目,是有國界的,這也是大多數外國喜劇人在國內喜劇節目水土不服的原因,你把趙本山小品翻譯到外國同理。

本期節目,波蘭組合很有創意,音效和肢體的配合也不錯,但觀眾更像是在欣賞一個達人秀節目。只能說節目是個好節目,但是不適合喜劇人的舞台而已。

三、燒餅小四

燒餅屬於祖師爺不賞飯的類型,嗓子太尖,雖然很有辨識度,但聽著很難受,而小四又屬於那種攻擊性捧哏,所以他們二人的相聲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欣賞。作為兒徒,深得老郭立捧,上了好多節目,但依然不慍不火。好在燒餅的創作能力還行,作品永遠給人新鮮感。

本期節目更像是一個晚會式的主題相聲,所以二人為了配合主題沒有穿大褂,而是禮服西裝,這是一個有經驗的相聲演員的細節。整個節目的主線是攀比,當然主要還還是從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抓梗,老郭的矮,岳雲鵬的大臉,孫越的胖等,當然最好的梗還是小四說燒餅,你喜歡聚光燈怎麼不在烤箱里呆著。

四、盧正雨

盧正雨是大學生短視頻起家,星爺的粉絲,導演並出演《嘻哈四重奏》後有了點知名度,後來又通過《絕世高手》和《幽浮目擊者》這兩部短劇在年輕人裡面打出知名度,後來更是成為《美人魚》的聯合編劇,和自己的偶像成為了「搭檔」,我非常喜歡他的無厘頭。

本期節目盧正雨並不是來比賽,感覺是宣傳自己的微電影來了,正像其它選手說的這是幕後錄製的,而現場表演是一次過,不是一個形式沒法比。

五、張浩

張浩人稱二龍湖浩哥,長的有點像宋小寶,從二龍湖系列走入大眾視野,又從尋找喜劇人節目走上喜劇人6,可謂一步一個腳印,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喜劇人。

本期節目浩哥的劇本有點像大潘佳佳的古裝喜劇風格,弱化主線,通過誇張的語言和肢體來表現幽默,如果浩哥再能有個極品輔助就更好了。


主要說盧正雨。說所謂的新的形式就是在舞台上放電影,這個我不太認同。

首先,舞台劇和影片完全是兩種東西,劇場里的東西要的就是觀眾和演員近距離接觸,看的是演員,其他任何東西都是道具,這個舞台可以沒有任何東西,而盧正雨這個作品,現場除了演員沒用其他都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可能沒去過現場看錶演,演唱會現場那種震撼和手機里聽相比,相聲小品在電視上看和在劇場里看相比完全是兩個概念,但沒去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現場的作品和拍出來的影視作品有什麼不同,我相信但凡去過現場聽演唱會看過相聲的都不會認同盧正雨。

喜劇是劇,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其他任何一個節目沒有任何道具都能正常演出,而盧正雨沒有LED屏幕徹底涼涼,你跟我說是創新?

我估計現場觀眾最大的疑問就是「躲在大幕後面的那個孫子是幹什麼的?」


剛剛看完,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供諸君參考。

1.白鴿這個,首先必須要承認故事性很完整。但是略顯老套,戲班師兄妹兩情相悅,突然殺出個軍閥要強娶為姨太太,故事想當老套,不過最後的底翻的很好,屬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且也沒有走故作煽情的悲劇路,整體還算不錯。另外助演小六很不錯,有觀眾緣,中間幾個小包袱很好。

2.波蘭人這個,首先他們的音效的配合,肢體的節奏感都是很不錯的,他們的無實物表演絕對算得上登峰造極,但是由於語言不通和文化不同,波蘭人的作品是需要觀眾自己把看到的串聯成一個故事。可能很多現場觀眾沒那麼快看懂,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雖然他們輸給了白鴿那一組,但是不可否認這個作品還是很不錯的,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3.騷雲餅 燒餅這一期的作品可能是我比較沒想到的,變得更穩重了,沒那麼鬧了。而且主題很明確。但是德雲社的通病也很足,拿自己師兄弟師傅砸掛。不是說不能砸掛,砸掛尤其是現掛,是最能體現一個相聲演員功底的,是幽默最高級的表現,應該成為一個好的相聲演員的本能反應。但是個人認為更適合在小劇場,商演。舞台上,電視節目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德雲社的粉絲,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貴社的梗。縱觀喜劇人歷屆優秀者如沈騰,賈冰,葉逢春。他們的作品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主題明確,劇情完整,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同作品能很好的區別開。而德雲社作品裡師父的個頭是少不了的,咋的了。離開貴社的包袱就湊不成一個作品了嗎?就不能學學侯寶林大師《關公戰秦瓊》蘇文茂先生《美名遠揚》這種,好好創造一個完整的有故事性的不拿後台人找包袱的作品嗎?當然就像郭德綱說的某雲一樣,站台上吃面都有人願意看,雖然餅四先生沒有某雷顏值高,但是架不住愛屋及烏的某社粉絲多,只要像個玩意的都能過。不過作為一個曾經的郭德綱粉絲,還是希望貴社演員能更好的鑽研打磨作品,畢竟打鐵還得自身硬。

4.接下來說盧小魚。不得不說之前我也在不經意間點到過盧小魚的作品,驚鴻一瞥下我犯了刻板偏見,把他的作品定位了爛片。但是今天這個作品改變了我的看法,該片雖然虎頭蛇尾沒放完。但是布景道具整體還是比較精緻,值得深入了解一下。至於說微電影適不適合出現在歡樂喜劇人的舞台上,首先我們應該承認盧的電影應該是屬於比較無厘頭的搞笑微電影,他的目的是讓觀眾放鬆,自然可以劃歸喜劇。那麼就看喜劇人這個舞台的初衷是什麼,如果定義為現場喜劇,那麼自然是不適合的,如果是為了搞笑,為了喜劇市場振興,我覺得未嘗不可。畢竟喜劇人的口號是,搞笑,我們是認真的。起碼相比於看歡樂悲劇人,我們更喜歡搞笑的。先搞笑吧,不然就太搞笑了!最後說說選手提到的公平與否,拍片子可以ng重來,可以後期,但是人家各種ng也算是在努力呀,努力把作品完善好,把更好的作品奉獻給觀眾,就跟小品演員一次一次的綵排一樣辛苦。而且相聲小品可以跟現場互動,調節氣氛,這是微電影無法做到的,所以說應該是互有利弊吧,作為觀眾,我覺得良心競爭更能出好作品,一味的躲在舒適區,只會慢慢退化,最后冠軍也只能矮子里拔將軍了。

5.最後說說二龍湖浩哥。浩哥名氣很大,四平往事啊什麼的我都沒看過。不過聽說拍了很多網劇,而且人氣很旺,也算稱霸一方了。所以前幾期說我覺得強的才會去挑戰,弱的我不會動的那種別人聽起來很裝逼的話我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本期浩哥的作品也很不錯,包袱密集,故事完整,最後短短一分鐘不到把主角身份揭開,從一個只會做夢當大俠到一個寧願挨餓也沒有監守自盜的糧倉守衛。一分鐘立起來一個人物,足見浩哥的功底,該作品算得上是上品。不過個人認為關於女間諜、鑰匙、糧倉和主角之前的戲劇衝突還可以再加一點。

最後想對歡樂喜劇人節目說一下。不要以為請兩個外國人就是走向世界了好不好 。真想好好搞不如改變下賽制,公平一點。改成排名制比PK制更好,就觀眾投票前十晉級不好嗎,搞成PK制,看到對手人氣高就不上,都成了欺軟怕硬的主了。最可氣兩個差不多的PK非要淘汰一個,兩個都很垃圾的節目PK也會晉級一個。雖然說選秀節目的投票晉級不能當真,但是好歹不要這麼明顯吧。至於有評論說郭德綱應該避嫌,話雖不錯。不過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某社的粉絲,郭不在,德雲社不會派人來參賽,會影響流量和收視率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

歡樂喜劇人,搞笑(黑幕)我們是認真的!

寫在最後:第一次回復,不知不覺,洋洋洒洒近兩千字,耗時一個多小時。當年讀書寫作文也沒有這麼多呀!寫後面三個的時候,我真的很心虛,畢竟某社和浩哥粉絲那麼多,真怕有說的不當的地方會被噴,不過知乎應該是允許有不同聲音的。

最後跟某社粉絲說一下:正所謂慣子如殺子,不要覺得我對某社懷有敵意,或者過於嚴苛。我曾經愛你們更喜歡德雲社,因為愛所以更希望他們好。好在藝術造詣,而不是虛假的吹捧中。比如郭先生的《我》字系列 《你》字系列 《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可比現在好多了《濟公傳》《九頭案》《馮天奇鬧通州》等等單口也比現在30分鐘的坑王10分鐘閑白好的多,現在的就像注了水的豬肉一樣。為什麼對相聲格外嚴苛,因為我對相聲愛的深沉!

最最後,希望病毒早日離開,鼠年大吉!


就事論事,盧正雨這個形式,開心麻花第一季已經玩到了登峰造極的極致。看似喜劇「微電影」,實際上無論是表演還是布景,就是「舞台劇」.......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熱帶驚雷》和《抓小偷》兩個,已經是這種形式的巔峰。就不提表演,單論是舞美還是道具,哪個敢說沒有做到電影級?

然而無論是盧正雨的表演,還是劇本功底,還是台詞,真的是太差了......就像裡面那個點評人一樣,「你已經脫離了時代了」

現在的中國觀眾,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互聯網喜劇爆發那段時期了。君不見萬合天宜都倒了......叫獸易小星,老濕等前互聯網喜劇大拿,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聲音了。

真的想說,盧正雨,現在的江湖已經不是那陣的江湖了。

如果你說這是喜劇微電影,那麼在電影圈子,這個片子就是爛片。

如果你說這是喜劇舞台新形式,那麼這麼一個內容一般,表演也不行的節目,光形式新有個毛用......波蘭人那個節目不比你強多了?

所以,挨打就要立正。內容不行就是辣雞,別說什麼形式不形式的.....


說個閑話。

燒雲峰這個攀比啊,是他去年的系列商演固定(第一個)節目,不過有別於封箱和喜劇人上所呈現的版本,這個段子後面還有相當長的篇幅,倆人互相攀比到最後開始比吃喝,開始胡扯「百臀宴」「百舌宴」「百脖宴」,通常最為密集(高潮)的笑點出現在逗哏吹噓自己用辣鴨脖的方式做了辣長頸鹿脖,吃得時候要把長頸鹿脖子立起來,然後脫光了衣服上三樓,用牙卡住肉往下滑……

捧哏:「我就問問啊,您這辣鴨脖法做的長頸鹿脖,您脫光了往下哧溜,您嘴裡倒是爽了,您這下面受得了受不了啊……」

逗哏:「對,我這叫兩頭爽!」

簡而言之,喜劇人/封箱里的,只是攀比的墊話……

何況這墊話也有不少給去掉了——比如逗哏說大家比車鑰匙,捧哏說那我直接開一拖拉機去多好,搖把啟動的那種,這車鑰匙一尺來長,扔桌子上玻璃都給震碎了,完事還能讓大家坐後面接著顛,接著high……

所以呢,郭氏兄弟那句話挺對的,燒老師的相聲不太適合上電視……

類似的還有他倆著名的金蘭譜,逗哏的表面誇獎捧哏如何仗義,不惜身家性命替自己張羅家事,實際是通過描述捧哏的慘狀來製造笑點佔便宜,這期間逗哏滔滔不絕,捧哏一直幾乎默不作聲,之後則是突然爆發,開始暴風驟雨般長篇累牘的反擊……

問題是,這玩意兒它上電視也不好弄啊……

燒老師要解決了上電視的問題,事情就好辦了。

畢竟某種意義上來說,相聲和電視相聲是(沒有高低優劣的)兩種不同的姐妹藝術 = =

——————分割線——————

忽然又想起個正經的……閑話……

話說愛x藝有個節目,大抵就是張羅了一幫明星去日本租房開店賣潮品的真人秀吧,裡面有吳老師亦凡,楊老師天寶啥的……

啊,當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至少看起來)是真的在開店,會跑去節目組備好的倉庫挑貨,然後一幫人挑啊挑……

「哦,華人青年/德雲五隊聯名款,這個衣服不錯,拿回去賣吧……」

你說這燒雲峰一天到晚在折騰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