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看了一下我的回答,我的回答不夠嚴謹。

無論是口語邏輯,還是手語邏輯,我們是可以看的懂。那麼一定會有人問,為啥我說新聞聯播的手翻老師打手語,我們看不懂?

因為給手翻老師留的框,太小了,太小了,誰特麼的看得清楚?????呵呵呵???????

還有就是,我們打手語,表情可以起到語氣作用的。

就好像,健全人生氣的時候,說話聲音會很大,那個語氣,是能聽出來的。但我們是通過表情來「表達」語氣。比如說,打「生氣」這個詞語,就要配憤怒的表情。

但新聞聯播的手翻老師,除了微笑還是微笑,再說了,框這麼小,一雙手,動來動去。說實話,沒人想看…要看,還不如看字幕呢?字幕傳達的信息,就足夠我們獲取到消息,不是嗎?

而且,很多詞打法是差不多的,沒有表情,很難區別開的。

能看出是什麼意思嗎??

意思分別是,你笑容很自然,你笑容不夠好。

https://mp.weixin.qq.com/s/gfGBiSXMpwd-W_QNICBpgA?

mp.weixin.qq.com

以上的動圖,來自於柚得知識。這裡說的更清楚,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會!

我得好好組織一下語言了~

先從我們這種特殊羣體的特點來說吧

由於失去聲音的緣故,我們都是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的。

小時候學手語的時候,沒有人會告訴我們,這是需要語序邏輯的。(這個我下面會說的。)所以,很多人打手語的時候,其實用的是手語邏輯。

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然後等走上正軌,也就是正式學語文,就會覺得很彆扭。真的特別特別彆扭!

我小學三年級寫日記,寫到喫東西的情景。「媽媽東西買了給我,好喫很我喜歡,天天喫我高興」。(我記得很清楚是因為我媽檢查以後,把我罵了一頓,那段時間我一直看漫畫,不聽她的話,不好好看媽媽要求看的書,所以語序全都是亂的。)

如果用手語打的話,那很多人不會覺得彆扭,還會覺得這沒毛病

但真的寫出來,哇,這什麼鬼?

這是我講的「手語邏輯」。大多數聾人用的是手語邏輯,所以寫東西的時候,他會下意識用手語邏輯。看書的時候,也會很疑惑,也會很難理解的~這就是一部分聾人語序不通順的原因啦,也是他們不太喜歡看書的原因~

要怎麼改掉這個毛病呢?簡單啊…幾歲的時候,就得讓他看那種比較有意思的書,然後讓他多寫日記。

時間久了,他打手語時,用的就不是手語邏輯,而是口語邏輯了…

口語邏輯,是跟正常人說話一樣,沒有語序不通順的毛病~

再多說一個,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懂新聞聯播手翻老師的手語,包括我也看不懂

因為手翻老師其實是用手語來「念」新聞…


暫時寫一些從我的角度來怎麼看待的:

1.我覺得,準確來說,是「與中文的語序」,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有些外國語言和中文的語序不一樣。以下將基於這點展開論述。

2.手語的語序確實和中文語序不一樣,這是因為手語有自己的辭彙系統和語法。手語中有主詞優先否定置後少見虛詞以及修辭等特點,我最容易想起的例子是有的聽障人士想表達「喫飯」,手語語序卻是「飯喫」。

3.題主問的是:看書時不會覺得彆扭嗎?對此我的答案是:沒有。因為習慣了。如果題主不明白,我覺得可以以中文與英文互譯來理解手語與中文書面語互譯。

4.但是我也承認一些聽障人士不只是閱讀過程中會出現理解困難,主要是看不懂字或者詞,大致理解還是可以的,這方面主要還是教育問題吧。在「輸出」過程中有時倒是會出現顛倒,比如我曾經去看一個同學的筆記,發現她把「味達美」寫成了「味美達」。


你應該問「英語和漢語的語序不一樣,你覺得彆扭嗎」?——答案是一樣的。

這是兩種語言!

如果想使用某種語言,需要從辭彙、語法到語言的背景文化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否則就會出現「蹩腳英語」,「彆扭「也就不足為奇了。


請尊重自然手語作為一種獨立的語言的地位,用「英語」把題中的「自然手語」替換,用「中文母語者」把題中「聽障人士」替換,在「看」和「書」之間加上「英文」兩個字,可以嗎?


肯定大部分會覺得彆扭啊

其實我認識的聽障人士大部分不太喜歡看書

為什麼膩,也許是因為語序的問題,他們看不懂


那是你不瞭解我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