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新聞網報道,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今年LVMH股價下跌19%,它的老闆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凈資產縮水超300億美元(超2000億人民幣),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損失的錢都要多。截至5月6日,他損失的錢和亞馬遜主席貝索斯今年賺的差不多。

LV又漲價了

據北京商報,5月5日,小紅書上不少時尚博主都在「控訴」LV近半年來的第二次漲價。「今年3月4日的時候已經漲過一次價了!剛剛看到SKP的銷售發朋友圈說5月5號又要全線漲價!一臉懵,疫情期間LV捐的款,全部要從消費者這撈回來?」有博主甚至在兩三天前就曬出了品牌銷售「預警」漲價的聊天截圖,證實消息來源可靠,提醒大家及早入手。

此次是LV自今年3月以來第二次漲價,前後間隔不過兩個月。對於如此頻密的漲價行為,有網友用「喪心病狂」來形容,感覺如同「搶錢」。

今年由於疫情的出現,奢侈品行情不斷下行,包括LV、Gucci在內的頭部奢侈品牌都沒能扛住疫情壓力,業績呈斷崖式下滑。在其他品牌都在想方設法提振銷售的時候,LV逆勢接連漲價。


奢侈品漲價本來是正常情況,但在疫情這種經濟下行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狀況下還如此頻繁漲價可能讓消費者看傻了眼。大家都這麼窮了,難道不應該降價促消費?奢侈品都漲價長成這樣了居然還有許多人瘋狂購買?

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奢侈品漲價背後的邏輯。奢侈品憑什麼能漲價?又是哪些消費者在購買?

1

為什麼要逆勢漲價?

奢侈品逆勢漲價這件事兒,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

①確實不得不自救了

就客觀方面來說,正如各大品牌在漲價時官宣的那樣,疫情之下,原材料價格、運輸和勞動力成本都在上漲。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奢侈品目前的銷量不太樂觀。貝恩諮詢公司在5月8日發布的《2020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春季版》中指出,2020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預計將縮減20%至35%。繼今年第一季度市場銷售額下降25%後,第二季度或將加速萎縮。

在今年的第一財季,LVMH集團銷售額更是遭遇了近10年來首次下跌,跌幅達15%。

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公司們也要吃飯,也要看股市漲跌的臉色,這就得採取一些行動,來緩解成本上升、銷量下滑帶來的業績壓力。

但問題是,Chanel、LV為啥選擇變本加厲地漲價,而不是像很多其他品牌那樣上直播占坑位、減價促銷呢?

②奢侈品屬性決定了其漲價策略

這裡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奢侈品的定義。

LV前CEO Vincent Bastien在《奢侈品管理》中下的定義進一步做了解釋,「奢侈品是一種掙得的物品。得到的阻力越大(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人們想要得到的慾望就越強」。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所以奢侈品品牌常常會有「限量」「限時」「絕版」這樣的操作。但這些都只是小打小鬧,要提升整個品牌的「距離感」,沒有什麼會比「高價」更能為消費製造困難。

而在奢侈品的定價中,品牌價值的地位極高。對於這些頭部的奢侈品牌來說,一旦品牌掉價,日後想要再找回調性就很難了

相反,在經濟不樂觀的時候漲價,還可以再給消費者強化下保值和抗周期的故事,繼續鞏固品牌價值。

所以,對於以價格為壁壘的奢侈品,自救方式是不斷漲價,而非降價促銷。降價,只會讓奢侈品變成快時尚;漲價,才是奢侈品保持高貴的唯一出路。

從LVMH的股價表現,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不斷漲價的騷操作後,市場對於奢侈品的信心在回升。

站在頭部奢侈品牌的角度,我們能理解漲價的原因。

但是,誰來買單?

2

誰來買單?

其實,如果回顧歷史,你會發現在過去那些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奢侈品市場並非哀鴻遍野,銷售額甚至不降反增。

以2008年經濟危機下的愛馬仕、LV和Gucci為例。從2006年到2009年,這三大奢侈品牌的門店數量都在持續增長,危機並沒有停止他們擴張的步伐。

連年上漲的銷售收入也在表明,即使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有堅實的消費力量在支撐著這些頭部的奢侈品牌。

PPR集團(擁有Gucci、YSL、Balenciaga等)2008年的財報就顯示,中國和中東的消費者拉起了奢侈品牌增長的大旗。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年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沒那麼嚴重,另一方面也跟奢侈品總是更受新興市場追捧有關。

其實,我們在回顧全球的奢侈品消費潮流時,會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趨勢。按照奢侈品消費高峰時間來對各主要市場進行排序,大致是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各地區在剛開始發展時,都會對奢侈品十分偏愛,成為重點市場。

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剛進入經濟發展快車道時,都恨不得把歐洲奢侈的好東西全部搞到手,跟這些年中國買遍全球一個模樣。但在逐漸成熟後,這種追捧就會慢慢淡下來。

一個大的背景是,新財富們需要一些信號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而初期的文化不自信,很容易產生文化崇拜,進而將這些「歐洲」「工匠」「貴族」視為階級區分的信號。

當然了,我們能看到,這次疫情之後,大家的文化自信蹭蹭抬頭,但真正完成「祛魅」,還需要點時間。

所以,一個仍處於新興市場的、受疫情影響最小且已經開始經濟復甦的中國市場,將繼續成為拯救各大奢侈品牌財報的希望,也是它們大漲價的底氣。

3

為什麼會買單?

前面是從整個市場層面講了奢侈品度過疫情危機的底氣。從真正購買的消費者來看,漲價帶來的影響卻各有不同。

我們可以粗略地把買包人分為這麼幾類:真正富有的高凈值人群,買得起的中產,還有咬咬牙才能買的入門選手。

對於真正富有的高凈值人群來說,漲不漲價對當下的購買不會有啥影響,單價上漲只會推高他們所貢獻的總訂單金額。類比到DT君身上,經濟不樂觀也不影響咱吃泡麵時加根腸,即使這根腸最近價格上漲了5毛錢。

但受疫情影響產生的「末世感」,可能會讓部分高端人群產生想要通過消費來「及時行樂」的心態,幫助奢侈品牌挺過寒冬。

舉辦於經濟危機後的「2009春夏巴黎時裝周」令人印象深刻,與外部世界蕭條的氛圍恰恰相反,這場秀製造了盛大的奢靡幻境。

當時《紐約時報》這樣寫道,「今天的巴黎彷彿重回瑪麗·安托瓦內特(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的時代,人們吃不飽飯,卻還是無法停止對華服的追逐。」Calvin Klein評論說,「我也不大明白是為什麼,也許越在困難的時候,很浮華的東西就越受歡迎吧。」

一部分可能在猶豫觀望的、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中產人群,可能反而會被漲價消息刺激迅速做出購買決定。在真正漲價前,大量潛在購買需求會落實到付款動作上。

當消費者鑽過鐵門、沖入奢侈品商店付款下單時,其實是價格敏感的客群正在試圖以最低的成本,拿到進入到心儀階層的信號卡。

還有兩類人會被漲價暫時勸退,一部分準備縮減奢侈品消費的穩健中產選手,還有大部分咬咬牙才能買的入門消費者。

但這些被暫時勸退的人,在經濟轉好後很可能會成為奢侈品牌的忠實擁躉。奢侈品牌在疫情期間大幅漲價的動作,強化了其想彰顯的品牌價值:跟普通消費力有距離感,不受一般經濟周期影響,永遠保值。

所以,總結下來可以說,對於以價格為壁壘的奢侈品,自救方式是不斷漲價,而非降價促銷。降價,只會讓奢侈品變成快時尚;漲價,才是奢侈品保持高貴的唯一出路。

我是DT君,野生數據專家。喜歡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B站搜〖DT王子〗」

完整文章請移步

疫情期間逆勢漲價,奢侈品牌底氣何在?| DT數說?

mp.weixin.qq.com


控訴奢侈品漲價真是太搞笑了

又不是超市購物袋漲價

好像漲價了就沒有包裝東西了

按我看奢侈品就應該翻個十倍的價格

隨便買的人照樣買

因為消費主義拮据幾個月去買的也好不要想去買了。。。太搞笑了了,奢侈品是身份證明,你沒這個身份還要硬湊。。。現在的奢侈品定價就是你想買稍微痛一下就可以了,覺得痛的你就是被收智商稅的。真的有錢人誰在乎他

翻十倍價格你還餓幾個月買那是信仰 i 瑞斯拜!


漲價去庫存,是中國人民帶給全世界的古老智慧


普通大眾(普通後浪):看看就好,保持著吃瓜的態度,畢竟咱們也買不起。

勒緊褲腰帶也要買一隻包的:這屬於消費主義洗腦的韭菜。這些人如果他們勒的緊,他們還是要買,如果勒不緊,他們自然也就不買了。

真正消費的起奢侈品的有錢人:說實話,不差這個錢,他們如果喜歡人,就會買。樓上有匿名用戶說人傻錢多,沒錯,從我們吃瓜群眾的眼裡是這樣的,但這就是他們花錢的自由,是市場的自由,沒有辦法的事情。

PS:再次強調,奢侈品販賣的是它的優越感。價錢漲上去,買的人說不定還是大有人在。


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疫情期間漲價,解讀Chanel、LV為何如此豪橫?

mp.weixin.qq.com圖標

漲價品類:包類、配件類

千萬不要聽說漲價便以為是所有產品,服裝可不在漲價之列。作為最容易被「喜新厭舊」的時尚商品,服裝平均每天貶值的速度是0.7%,所以,企業都知道「早10天賣出去少貶值7%」的道理。

奢侈品包的豪橫是常態,漲價更是常規操作,在沒有疫情的時候他們每年調一次價格,漲幅在10%左右屬於正常,且理由極為充足:

「本次調價基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人工成本的上調、店鋪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並參考國際匯率的波動,協調全球各地價格更為統一。」

品牌官方的意思是:因為成本增加,所以漲價!

奢侈品牌如此豪橫,背後的還有其他原因,來,悟一悟。

1、市場原因

(1)例行調價,可營造奢侈品牌保值的印象,請問誰不希望自己買的東西越來越值錢呢。

(2)奢侈品具備「社交距離」的屬性,對大眾消費者來說是過度消費品,但對有錢人而言則是剛需消費。有錢人嘛,都喜歡搞點「社交距離」,不然怎麼顯示我身份呢。

(3)社會經濟進步,奢侈品的消費群體越來越龐大,漲價的根本原因是:根本不愁賣!看看疫情期間排隊購買的情形,就知道有多少人等著去搶購了。

2、商品原因

(1)包類商品的迭代速度比服裝慢很多。包類每季商品開發的內容是老款翻新(材質、色彩)加上新款開發,而服裝的開發則要絞盡腦汁全盤開新款。

(2)經典款不受流行趨勢影響,可以幾十年、上百年一直賣下去。像香奈兒2.55這樣的款式,簡直堪比國窖茅台,時間越久越香呢。

(3)因產量不多往往造成稀缺性。能消費得起奢侈品包包的人數畢竟不像Zara、HM那麼多,所以生產的時候都是限量的。

雖說,奢侈品包包漲價是常態,但疫情期間再漲價並非尋常,因為半年前或者幾個月前才剛普漲過一回。

所以,這次漲價可以說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

嗯,果然富人的韭菜更好割。

富人的韭菜真這麼好割嗎?不妨換個角度聊聊。

大多數企業說:我們要以顧客為導向。把這句話寫到企業文化中,變成Slogan。

以消費者為導,跟自己的目標顧客建立共情。比如,運動品牌花重金簽約球星、運動員,支持體育項目、體育教育等等,原因是他們的目標消費者是:熱愛體育的人。

奢侈品牌定義的目標顧客是:社會精英階層,他們對社會充滿責任感,熱衷於慈善、環保等項目。於是,奢侈品牌也熱衷於可持續發展項目,投重金開發環保材料,讓他們跟消費者站在同一邊。

很多文章寫LV老闆這次損失達2000億、各大奢侈品牌業績大跌等等,順理成章地引導漲價是為了彌補損失上。如果只是這個原因,恐怕韭菜只能割一茬,不會有下次。

當奢侈品漲價的消息剛傳出的時候,我上國外網站看網友們的評論:有人說與我無關;有人說他們該漲價,因為要養活那麼多員工;還有人說支持漲價,畢竟為抗疫捐了那麼多錢。

海外疫情期間,有過很多溫情的畫面,有人一餐付2000美元小費幫助餐館幾個員工渡過難關,有人把食物打包放在街上... ...

割富人的韭菜,就要跟富人擁有同樣的價值觀,讓他們痛並享受著,這韭菜才會一茬一茬永遠割下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