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學和我聊天整天用反問句,比如我怎麼會知道?難道不是應該這樣?本來不就是這樣的嗎?讓我覺得好反感,好不和諧,我都不知怎麼回答,但是又覺得她沒有惡意。我該怎麼辦?


1、他覺得你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還來問?

2、他不是很確定自己是正確的,想要你提出反例.

3、他確定自己是正確的,但說不出理由.

看他屬於第幾條了,或者兼有.

以前我也愛用反問句.後來發現一些人聽不懂或者反感反問句.

就改用陳敘句了.


1.性子直,容易被激怒,2.控制欲強,反詰問句特點就是疑問表達肯定3.習慣,身居高位或者是不尊重他人導致說話不講究
作者:子非魚

鏈接:用反問句來回答問題會使對方感到不快嗎? - 子非魚的回答

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子非魚是一個非常喜歡觀察自己和觀察別人的人,怎麼說話、怎麼行事,什麼情況下情緒會發生什麼變化,什麼樣的情緒會如何表達。當然,觀察自己更多,畢竟一來認識的時間比較久,具有持續性,二來每天醒著的時間都可以進行觀察,隨時隨地,很方便。

有時候和別人聊起對自己的認識,對方都會驚訝地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沒想到我還有我說到的那一面,二是沒想到我會有這麼強烈的自己意識,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有這麼多的了解,即使無法客觀(畢竟真實客觀的了解本來就不存在)。

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非魚發現自己的一個雷區——對於別人對我的judgement非常敏感(嗯?這裡為什麼要用英文?就是想說「不要去judge別人的」那個judge)。尤其當這個評價與非魚的自我評價相去甚遠,甚至完全相反的時候,可能非魚就會表現出抵觸情緒,內心的OS是這樣的,「你都不了解我憑什麼……」當然,如果這個評價剛好切中了非魚的要害,非魚可能也會因為被了解而感動。

怎麼辦?覺得自己好作。可是廖一梅說,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嗯,我就是我,雖然顏色沒什麼不一樣,也是煙火。

後來非魚發現,有的時候別人的judgement並不是通過「我覺得你是個XX的人」或者「我覺得你XX」來表達的,可能這樣的評價我們更好招架,我們可以回答他(或者在心裡默默回答他),「我不是」。更多時候人們會把他們對你的judgement當作前提,跟你進行對話。比如,「誒?你今天怎麼沒化妝?你不是每天都化妝上班嗎?」如果你不是對方說的那樣,你的內心可能在想「你哪隻眼睛看到我每天化妝上班,呵呵」。當然,這只是個很小的例子,並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而真正的judgement並不是一般的評價,而是價值判斷,這樣的話可能就會有傷害了。

了解了這些之後,非魚就發現自己說話也常常會這樣,「你怎麼不……?」「難道你不應該……嗎?」

咦?這也不能說,那也不能說,還讓不讓人說話了?

非魚剛剛畢業的時候在零售企業做管培生,培訓我們如何與顧客溝通的時候,有一條是說,不要對顧客說「不」。當然,這裡的不要說「不」並不是廣義上的不可以拒絕顧客,而是說在溝通中,盡量給對方以肯定,如果有異議再加「但是」,大概是「是的/好的/對,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很多客服人員會用這樣的句式答覆,而不會一旦我們說的話中有無法滿足的請求就跳起來反對。

那麼,非魚要說的是,發問的時候也不要說「不」。也就是說,盡量少以反問句的句式提問。反問句意味著你已經對這件事有自己的預期,更糟糕的是,你對你發問的對象已經有了價值判斷。「冷不冷?」「餓不餓?」聽起來總比「你不冷嗎?」「你不餓嗎?」更像是關心,後者挺上去更是一種詰問,「我穿這麼多都冷,你穿這麼少怎麼可能不冷?!」「為什麼要減肥?你不餓嗎?」

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個人感覺,歸根到底都是素質低的表現。

那你覺得是什麼心態?


好心好意去開導一個人

結果他擱那反問我質問我

誰稀得管你

滿頭問號??絕了真的是


有毛病。一個土耳其人和我說他們那兒也流行反問,他覺得這幫人很高傲。就是這麼回事。反問的人就這德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