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件事情是否真的有利於垃圾回收

(2)垃圾分類的強制推行是否反而會導致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行政資源,政府財政等)的浪費

(3)您認為這次強制垃圾分類是否會轉化為長期規定,亦或者是熱潮過後無人再管。


--

第一天

「Siri,貓砂屬於什麼垃圾?」

一周後

「Siri,貓屬於什麼垃圾?」


如果有任何一個城市的垃圾回收過程中 出現一個環節是將已分類的垃圾混合的 那將是巨大的醜聞


「垃圾分類」為什麼先從大城市開刀呢?

1993年的《北京市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就曾指出:對城市生活廢棄物,逐步實行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2000年,北上廣深都被列為首批國家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20多年過去了,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似乎淡忘了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工作進展遲緩,效果不顯著。與此同時,隨著北上廣深的城市人口數量驟增,產生的生活垃圾體量不斷增長。住建部201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北京、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在全國範圍內排名最高。2017年,北京、上海兩座城市的生活垃圾清運量在全國661個城市總和中的佔比達7.75%,北上廣深四城佔比13.07%。

目前的垃圾處理方式有哪些?

垃圾處理問題與環保息息相關,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填埋和焚燒。

填埋這種垃圾處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僅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甚至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垃圾不進行分類,其中混有污染物質、滲透液、化學物質和塑料,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之前媒體曾報道杭州附近的青龍塢山谷垃圾填埋場,120米深的山谷僅用10年時間就被垃圾填滿,裡面混雜的垃圾每天產生近4000噸的垃圾污水和滲透液,對地下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焚燒,人們一想到垃圾焚燒廠就會聯想到惡臭難聞的氣味四處蔓延,混雜著有毒顆粒的黑煙裊裊升起……目前,研究人員強調稱,垃圾焚燒會產生一類劇毒物質二噁英,該物質會損害人體免疫系統,干擾激素,甚至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上海VS北京的垃圾分類有何不同?

生活垃圾如果不分類,處理起來危害多多,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不可拖延。那麼對於已經開展和即將開展垃圾分類的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分類方式有啥不同呢?會不會把常在兩個城市來回奔波的人「逼瘋」?

6月12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了官方「考試大綱」——《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大致來看,這個垃圾分類標準似乎沒有超出人們的認知,但是對於乾濕垃圾分類,可能是一個比高考題還難的選擇題:豬骨頭是干垃圾,雞骨頭卻是濕垃圾;小龍蝦殼是濕垃圾,螃蟹殼卻是干垃圾……這些答案會讓人們瞬間內心崩潰,開始懷疑人生……

上海實施的垃圾分類方法,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種類型分類。北京是將實行「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到時候,不分類就是違法。上海已經明文規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處以200元的罰款,北京也不會低於這個數。

更具體的北京垃圾分類指南,我們還需要等官方的正式發布。

日本小鎮是怎樣把垃圾分類做到「極致」的?

了解完國內的情況,我們再看看國外。

2000年以來,日本制訂《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提出「3R處理」,3R是取英文Reduce,Reuse,Recycle三個單詞首字母形成的簡稱。具體來說,Reduce是指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量,對過度消費和生產說「不」。Reuse是指對使用過的產品和部件進行再次利用,延長其使用時間。Recycle是指將垃圾中能夠作為資源循環利用的提取出來進行再生利用。

日本一座小鎮現已提出2020年實現「零垃圾」的目標,當地居民竟然執行45種垃圾分類標準,甚至實現沒有垃圾箱!這可能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卻讓日本小鎮的居民的生活更加安逸舒適。

事實上,垃圾分類對於日本小鎮當地居民來說,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他們面臨著令人無法想像的45種垃圾分類,之所以要求如此苛刻嚴格,是因為小鎮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零垃圾」!

當地1500位居民必須將自己處理過的垃圾運到垃圾處理站,並非人們所想像的簡單地將垃圾扔入垃圾箱。

39歲居民Naoko Yokoyama說:「我們的垃圾分類程序就是這樣複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正在將家中垃圾送到小鎮的垃圾處理中心。但是她並不認為這種生活方式帶來不便,她告訴記者,自從一年前搬到這座小鎮,自己變得更加環保了。

日本小鎮垃圾分類程序涵蓋了從枕頭到牙刷的所有物品,小鎮2020年的目標是回收所有垃圾,不把任何廢棄物品送到焚燒廠燃燒,而且像塑料袋和瓶子這樣的物品必須清洗和乾燥,從而便於回收。

在小鎮廢品處理中心,每一類垃圾都有幾十個不同的箱子,如果一件物品的各個部分屬於不同回收類別,居民應該把它們拆開,然而每一部分送到相應的箱子中。

居民如果將木架丟棄,必須用鎚子將木架上的鐵釘撬出來;一些工人將一根又粗又長的橡膠管扔入垃圾箱中時,必須砍斷放入分揀箱中。目前,日本許多地區已要求垃圾分類,但是大多數地區只有幾種分類,大部分家庭垃圾都被送到焚燒廠。

「讓我們充分回收利用!」

日本小鎮在最後發布環保「通牒」之前與其他地區也沒有太大差異。2000年,該鎮被勒令關閉一座焚燒廠,因為它不再符合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這導致小鎮只有一個垃圾焚燒爐,無法處理小鎮所有的垃圾,也沒有足夠的錢來建造一個新的焚燒爐,或者支付鄰近城鎮使用他們的垃圾焚燒爐。小鎮管理人員Midori Suga說:「我們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在城鎮里焚燒垃圾,那麼我們就回收處理垃圾吧!畢竟回收垃圾的費用比焚燒更低,更環保。」

目前這個小鎮已接近自己的目標,2017年產生的286噸垃圾中回收利用率佔80%,遠高於日本20%的平均水平。與日本大多數垃圾一樣,剩下未回收的20%垃圾將進行焚燒,因為日本山區環境被認為不適合填埋處理。

減少塑料物品消耗

小鎮其他居民表示,垃圾分類標準並沒有什麼,只是一種生活習慣養成的過程。今年71歲的居民Saeko Takahashi一邊洗著牛奶盒,一邊將報紙捆綁在一起,她說:「我知道焚燒垃圾是很方便的,但最好進行回收利用,否則就太浪費了。」

她使用一個堆肥箱來處理部分食物垃圾,例如:魚和肉,並蔬菜垃圾直接扔在花園裡。她說:「通常食品採用塑料包裝進行運輸,保質期更長,這並不完全是壞事,但是多層塑料是沒有必要的。」

垃圾處理中心負責人說:「居民大部分的垃圾都是塑料垃圾,但是有了垃圾分類標準以來,塑料垃圾的產量並沒有明顯減少。」

今年38歲的Kazuyuki Kiyohara指出,「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塑料,消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塑料垃圾,但是只要製造商繼續生產塑料產品,我們會繼續會產生塑料垃圾。」

201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項處理塑料垃圾的提案,目標是到2030年將日本每年940萬噸的塑料垃圾減少四分之一。該提案建議零售商應該對塑料袋進行收費,這一措施在世界各地已被廣泛採用,但是預計在2020年之前其他類型的塑料包裝製品很難有效減少。

小鎮管理人員表示,如果不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減少消費,即使該小鎮也很難實現零垃圾。大家會努力實現零垃圾焚燒和零垃圾填埋的目標,但這還遠遠不夠。不應該只關注如何處理垃圾,還需要制定政策來防止垃圾的產生。

垃圾是地球迫在眉睫的危機

5月15-16日,哥本哈根時裝峰會開幕,有媒體報道稱,法國政府目前鼓勵時裝公司為該行業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法國總統馬克龍現已任命開雲集團(Kering SA)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特(Francois-Henri Pinault)牽頭負責該事項。這是全球對垃圾問題和垃圾處理的一項舉措,目前像法國和全球一些國家,也正在將焦點從過去的線性供應鏈轉向未來的循環供應鏈,人們都已意識垃圾處理已是地球迫在眉睫的危機問題。

依據世界銀行集團的提出的垃圾2.0計劃:全球固體垃圾處理將持續至2050年。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產生20.1億噸的城市固體垃圾,如果沒有任何變化,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增加至34億噸!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食品和綠色垃圾約佔垃圾總量的50%,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為32%。

可回收垃圾——紙張、紙板、塑料、金屬和玻璃,這些物質占低收入國家垃圾總量的16%,占高收入國家垃圾總量的50%。

假設一輛裝滿垃圾的垃圾車重23噸,這相當於2016年全球產生的垃圾可裝滿87391304輛垃圾車,或者每天裝滿239428輛垃圾車,如果未來垃圾處理仍未得到改善,到2050年,預計全球每年製造的垃圾可裝滿147826087輛垃圾車,或者每天裝滿405003輛垃圾車。

製造消費後垃圾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服裝和紡織品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來自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一份名為《新的紡織品經濟:重新設計時尚的未來》的報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概括來講,全球消費後垃圾問題日益嚴峻,解決該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需要協同合作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採用孤立的解決方案。

塑料垃圾也引起了諸多關注,在這一方面,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新塑料經濟倡議正在聯合企業、政府和多邊組織,以減少和扭轉塑料污染對世界的負面影響。為了正確理解塑料所帶來的問題,該報告顯示,由塑料製成的日常用品可能需要10-5000年時間才能通過生物降解分解。

塑料製品帶來的問題有多嚴重?

2019年5月:《美國國家地理》報道稱,180多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協議,同意將混合塑料垃圾加入控制危險垃圾國際流通的《巴塞爾公約》。自從中國在2018年停止購買非工業塑料垃圾以來,這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引起國際關注的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非工業塑料垃圾進口國,目前富裕國家向貧窮國家出口垃圾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2019年5月:《美國國家地理》和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稱,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發現了塑料碎片,其深處在10927米。

2019年3月:《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菲律賓海灘上發現一頭死亡的鯨魚,其胃部裝了39.92公斤的塑料物質。

新聞媒體報道和其他種類垃圾統計數據也描繪了一幅同樣糟糕的畫面,例如: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世界上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浪費。

那麼,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做了什麼呢?公司、各國政府和多邊組織正在聯合起來,設想解決日益增多垃圾造成的問題。例如:關於2019哥本哈根時裝峰會的新聞報道強調了耐克公司創建的開源設計指南,旨在推動時尚行業走向未來循環和可持續供應鏈。

同時,在建立循環和可持續的供應鏈方面存在一些難題:

首先,到目前為止,經研究討論供應鏈物流缺少發言權。我們如何將消費後的垃圾轉移到分類和回收中心,將是創建循環供應鏈的關鍵組成環節。

其次,清潔和可持續的環境符合公共物品的定義。因此,建立循環供應鏈的努力很容易受到搭便車問題的影響,除非採取政治和經濟結構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再次,循環和可持續供應鏈的成功將取決於全球各地居民較大的行為變化,從崇尚消費和製造大量垃圾的線性文化,至不必要消費降至最低、減少浪費和實現最大化可持續性的周期文化。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不同行業的一些初創公司都在進行創新,以解決資源浪費問題,目前許多國家正在推行的垃圾分類標準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人真是矯情 環保是好事啊 不就是稍微費點時間有什麼好吐槽的」 準備全國推廣後: 「一刀切合適嗎 大躍進不可取 隨地吐痰亂扔狗屎的還沒處理呢垃圾分類不急 上海人平均素質高 廣泛推廣基礎還沒薅實慢慢來」


垃圾分類是我們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現在很多城市都要實行垃圾分類了,但具體能不能獲得實效,還要因地制宜,每個地方的情況都不相同,就像寶雞,現在才剛剛開始,但是好多人都不知道垃圾分類的具體方式是什麼,我們還特意組織了一項社會調查,希望了解更多人的心聲

寶雞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情況調查問卷?

www.wjx.cn

https://www.wjx.cn/m/61836075.asp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有寶雞的朋友,可以幫忙填寫一下,或者轉發,非常感謝


上海首個垃圾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最模糊不清的就是濕垃圾和干垃圾,其實這兩種垃圾不是上海發明的,只是這次不知道基於什麼原因改了個名字,實際上濕垃圾就是以前的廚餘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這樣,四種垃圾類型就是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再仔細分析,並沒有增加垃圾分類,只是把嚴格要求執行。有害垃圾量少,可回收垃圾可以單獨存放,所以,只需要準備廚餘垃圾和干垃圾兩個垃圾桶,即可解決日常垃圾處理問題。有害垃圾攢夠一次拿到指定地方投放,可回收垃圾攢夠聯繫廢品回收處上門回收,廚餘垃圾和干垃圾每天定時清理,就這麼簡單。


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今天你是什麼垃圾?別再笑上海人了,趁著還有時間,垃圾分類的知識趕緊熟悉起來,不然到時候不僅要被笑話還要被罰款吶。儘管垃圾分類能把人逼瘋,但還是必須得做,原因沒別的,就是不做不行了。

實行垃圾分類的系列原因:2018年,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三分之二城市都已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於是城市垃圾被轉移到農村,形成了城市垃圾包圍農村的新局面,垃圾圍城又圍村帶來嚴峻的環境問題,與此同時,垃圾處理不當帶來的健康代價也很沉重。

一直以來,我們見到處理垃圾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以:填埋和焚燒為主。以垃圾焚燒來說,其帶來的二惡英污染物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二惡英排放後可遠距離擴散,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破壞人類免疫系統、改變甲狀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以及生殖功能,甚至是影響人體發育,導致胎兒畸形。而實行垃圾分類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減少三分之二,有利於改善垃圾品質,使得焚燒(或填埋)得以更好的無害化處理。

垃圾分類小幫助:大家可以上支付寶搜索「垃圾分類導向」或微信小程序搜索「垃圾分類指南」,通過輸入垃圾名稱或拍攝垃圾照片,獲取分類結果喔。雖然垃圾分類很難,但也勢在必行,畢竟,我們是在為自己的健康而戰。

看完最近垃圾分類的新聞,不禁讓我想起前兩年的食材凈化機。也許很多人對食材凈化機還不了解,甚至認為它無用武之地,但經過一部分人購買後的反饋可以看到,大家對這款產品很認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技術原理:

這款高的食材凈化機採用的是高能離子凈化技術,我們都知道大部分農藥都是成弱酸性的,而這種食材凈化機利用等離子發生器將水分解成大量H+和OH-,OH-依託氣泡將農藥與細菌上的H+結合,失去H+的農殘就會變成無害物質。

二、效果肉眼可見:

即使很多人看不太懂凈化原理,但大多數人買回家後都有試用,小編我也在網上找了一些反饋圖,至少從圖中肉眼可見的效果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三、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嚴重危害我們的身體,既然市場上有這種食材凈化機,很多人都願意試一試的,畢竟現在想買到純天然無污染的食材太難了,就算買得到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費得起的,還不如這台高的食材凈化機更讓人放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會誕生,到底這些「黑科技」能不能給我帶來便利,能不能守護我們的健康與安全大家也要用辯證的眼光多角度地分析,而且這些「黑科技」發明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就像今年的垃圾分類一樣,之所以要去實施,必然是有它的原因和好處的,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的生活越來越智能,我們所處的環境越來越好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