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乳牙大部分都很齊,但是換牙之後都不會像乳牙一樣整齊了,這算不算人類進化的缺陷,人在換牙過程中牙齒脫落,甚至不能正常進食,為什麼在這麼長的進化過程中沒有沒摒棄呢?


6寫在前面的話:人類是雙牙列,乳牙和恆牙,有且只有兩口牙,用壞了就沒有備用的了。

乳牙個頭小,恆牙個頭大,一開始就直接長恆牙,小孩子愛摔跤,摔碎了可就沒有牙齒用了,而且…….那小嘴巴一口恆牙也裝不下啊!

那要是只讓部分恆牙先萌出,那是只長前面的門牙還是只要後面的槽牙?

一個孩子,在十歲之前,只長上下四顆門牙,看起來不是很怪異么。

以下進入正文:

咱們從牙齒的演化來說說,咱們人類的雙生牙的優越性。

人類的牙齒是雙牙列異形槽生牙,這個你知道嗎?

雙牙列很好理解,就是人類一生總共有兩副牙列:乳牙列和恆牙列。

有雙牙列,那就有多牙列的,像大部分的硬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都是多牙列,當他們的牙齒缺失後,缺牙間隙很快就會被後備牙補充,去舊有新,終生不止!

那何為異形牙?異形顧名思義就是長得不一樣。人類的牙齒大小不一,形態個異,可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大類。

有完善的牙根,位於頜骨的牙槽窩內,有神經和血管通過根尖孔與牙髓相連……也許你會問:這誰不知道啊!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牙齒有牙根,是長在骨頭裡的!

你還真別說,並不是所有的牙齒都有牙根且長在牙槽骨里,像大部分的硬骨魚都是端生牙(人類是槽生牙),此類牙齒無牙根,僅靠纖維膜附著在頜骨邊緣,易脫落。

而大多數爬行動物的牙齒則是側生牙,只有牙齒基部與頜骨相連,雖然此類牙齒沒有完善的牙根,但是結實程度大於硬骨魚的端生牙。

想必大家現在對自己的牙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咱們最後來說牙齒的數目。

上文提到人類是雙牙列,乳牙乳和恆牙列,一般7歲之前的小朋友都是乳牙列(大多數人是,有少數發育異常的不在此列),乳牙列一共有20顆牙齒,上面十顆牙,下面十顆牙。

7歲到12歲為混合牙列(替牙期),嘴裡既有乳牙也有恆牙,牙齒數目一般不超過24顆。

12歲以後,嘴裡基本就沒有乳牙了,這時口腔內的牙齒數目一般為28顆。

18歲到35歲是大多數人開始長智齒的年紀,如果你長有智齒,那你口內的牙齒數目就是28+智齒數量,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長全4顆智齒,也就是說,大多數成年人的恆牙列牙齒數目,大概在28—32顆之間。

科普完畢,當你了解了上述的這些知識後,就會明白,小孩在患牙期一直是有牙齒用的,不存在沒有牙齒的空擋,只要乳牙沒有因為齲壞或者外傷提前脫落,那就不會因為患牙影響進食。

至於你說的乳牙列整齊,換牙後牙齒不齊,那大概率是換牙之前,乳牙出了問題。

乳牙對恆牙的萌出有引導作用,如果乳牙提前脫落,後續的恆牙失去乳牙的引導,會長歪。

乳牙在換牙期會被對應的恆牙頂脫落,如果換牙期不使用前牙啃東西,喜歡軟食,乳牙得不到正常的磨損刺激,就不易脫落,那樣對應的恆牙就會從側面長出來.......

孩童時期是牙齒外傷的高發期,如果一開始長張恆牙,那摔斷了以後就沒有牙齒用了。。。。


首先人類的乳牙和恆牙的替換是屬於進化的高階階段:雙牙列的槽生牙。是從爬行動物的多牙列端生牙進化過來的。從這個層面上並沒有明顯的進化弊端。

乳牙和恆牙更替是從六歲持續到十二歲,長達四五年的漫長過程,並不存在沒有牙齒的空檔期,更沒有出現過因為換牙影響正常進食的情況。雙牙列的進化結果可能並不是完美,進化其實就是為了適應,為了生存。從進食種類的多樣到口頜功能的多樣,哺乳動物再使用像鯊魚一樣的多牙列就顯然不合適了,牙齒這樣的「更新」也是為了新的環境。也許還存在更適合目前環境的牙齒,哺乳動物也一定還會繼續再進化,但還是要清楚我們是從什麼基礎進化過來的。對於哺乳動物雙牙列的進化這一點並不是缺陷,而是更適應環境,是優勢。

題目中之所以質疑乳牙恆牙替換的缺陷,是將另一個進化的「缺陷」與雙牙列混在一起。那就是頜骨的縮小,我們頭部進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腦體積增大,頜面部縮小。腦容量變大這個進化趨勢不用多解釋,頜面部縮小的原因,一方面就是腦容量增大,需要更多的物理空間,向外長得很大的腦袋,這一點的確有很大的「缺陷」,就是我們必須更早得把小孩生出來,同時配合頭顱的鹵門特點保證頭顱能順利通過產道,向內的方向就是顱底的向下生長,這會佔用到頜面的空間;另一方面就是人類的嘴部從攻擊、撕咬到學會烹飪、食物精細這個變化,嘴部的功能弱化到只需要咀嚼更細的食物,也就不需要更大的頜骨。當然這兩點誰因誰果也不一定。但是,進化的結果就是頜骨越來越小,但是牙齒數量從340萬年前就沒有變過。這一方面的進化來講,也存在進化的「缺陷」,就是牙齒長不下。尤其是最後長出來的智齒,很多人的頜骨都沒有多餘的地方為其提供萌出空間。也會出現題主提到的牙齒長不下的情況。但這與乳牙換恆牙沒有關係。

Edwin:牙齒的進化?

zhuanlan.zhihu.com圖標Edwin:痛並進化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看似各種缺陷的身體,其實都是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漫長變化一路演變過來的,這個改變真的很慢很慢,三百多萬年就連一顆牙齒都沒有進化掉,更別說我們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習慣了……


人類之中有兩幅牙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其實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一生中都會有很多副牙齒,甚至有的動物一生中都在不停換牙齒。比如鯊魚,

這種形式的牙齒更替顯然是更具有優勢的。因為可以不斷有新的完好的牙齒補充有問題的牙齒。但是不知道是基於什麼原因,哺乳類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喪失了這種優點,可以說是一種「退化」。

人類很幸運有兩幅牙齒可以使用,如果一開始就長恆牙,除非不斷有新的恆牙來替代舊的恆牙,否則很難一生中都能維持正常的咀嚼功能。

還有一個原因隨著人類的生長發育,頜骨大小是有明顯變化的,小朋友頜骨是塞不下恆牙的,乳牙數量更少和更小更能匹配小朋友頜骨。


看到這個話題

突然想起小時候我們這一句土話

八歲八,掉狗牙,掉了狗牙長驢牙

8歲的時候真的開始掉牙,我信了

我覺得狗牙挺好使的,不想換成驢牙

所以瘋狂哭鬧,想要留住這口狗牙


謝邀啦!剛出生的小孩大概才只有幾斤重,等我們長大之後大概都在百斤以上,身體在生長。我們口腔顱骨也在生長,要是僅有張一口牙的話決定是不夠用的。

另外牙齒是會磨損的,不可能幾十上百年用一口牙吃飯吧。 可以想像乳牙其實就是試用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