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因為胰腺癌走的,我一直都有陰影,想知道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這種疾病,比如通過體檢,應該查什麼項目可以知道胰腺有沒有病變?還有基因檢測能測出我患該病的幾率嗎?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預防胰腺癌呢?


胰腺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可以分泌胰液,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也可以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胰腺癌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男女比例約為1.3:1。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變被證實與家族性胰腺癌發病密切相關,對於這類患者,建議定期隨訪,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生活中胰腺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呢?長期吸煙、高脂飲食、肥胖、過量飲酒、長期糖尿病史以及慢性胰腺炎、遺傳性胰腺炎等都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在生活方式上應加以注意。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抽煙、飲酒、肥胖等。

吸煙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對胰腺癌發病有確定作用的危險因素。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吸煙量的多少與胰腺癌的發病呈正相關。長期的酒精刺激會直接損傷胰腺組織,目前已證實,酗酒可以誘發胰腺炎,反覆發作的胰腺炎可能誘發癌變。

2. 飲食結構不平衡:如高脂肪、高能量飲食;蔬果佔比少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了飲食與胰腺癌關係的研究結果,認為富含紅肉(豬、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險性,而通過攝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可預防33%-50%的胰腺癌發病率。

3.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胰腺炎等。

糖尿病或者糖耐量異常作為胰腺癌的病因尚有爭論,但那些突發的無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應該作胰腺癌篩查的結論已經得到共識。已有證據表明反覆發作的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或結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種癌前期病變。酒精性、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增加胰腺癌發病風險約增加10-20倍。

4. 遺傳因素:如胰腺癌家族史等。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點。研究發現,胰腺癌患者親屬患病危險約增高 3-5 倍,若家族中有 2 例以上胰腺癌,其一級親屬患胰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約 18 倍左右。

5. 良性腫瘤惡變:如粘液性囊腺瘤、導管內粘液乳頭狀瘤等。

胰腺有多種良性腫瘤,某些原發性良性腫瘤,例如粘液性囊腺瘤、導管內粘液乳頭狀瘤很可能惡變為胰腺癌。

6. 化學藥品接觸史:萘胺、苯胺、苯類化合物等

研究顯示,長期接觸萘胺、苯胺、苯類化合物等化學物質者,患胰腺癌風險較常人提高約5倍。

胰腺癌的預防建議:

生活方式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內容:

1. 戒酒、戒煙;

2. 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質、低糖、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飲食;

3.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4. 生活規律,勞逸結合;

5. 加強鍛煉,提高抵抗力。

體檢方面建議大家定期體檢,不忽略任何蛛絲馬跡,具體建議如下:

1. 40歲以上人群定期行腹部CT或MRI、腫瘤標誌物等檢查;

2. 如出現不明原因的黃疸、無法解釋的厭食及消瘦,體重下降超過10%,上腹或腰背部疼等需注意;

3. 有腫瘤家族史需提高體檢頻率。


不請自來。

胰腺癌根據病理學分型包括:導管細胞癌(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囊腺癌、鱗形上皮癌、腺鱗癌、粘液癌等)、腺泡細胞癌、胰島細胞癌、胰母細胞癌、癌肉瘤、其他未分化癌等。胰腺癌根據腫瘤起源部位可分為胰頭癌和胰體尾癌。

?(一)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胰腺癌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與其發生相關的可能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等,接觸萘胺及苯類化合物、糖尿病也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老年、低體質量指數、無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新發Ⅱ型糖尿病時應注意隨訪並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胰腺癌具有遺傳易感性,約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遺傳背景,患有遺傳性胰腺炎、Peutz—Jeghers綜合征、家族性惡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遺傳性腫瘤疾病的患者,患胰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防止接觸苯類化學品,嚴格的體檢對於預防和早期發現胰腺癌有很大幫助。

?(二)胰腺癌有哪些癥狀?

胰腺癌的主要癥狀包括上腹脹、不適、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脂肪瀉、和抑鬱。因沒有特異性,常被患者本人和醫生忽視。當出現一些典型癥狀,如腹痛、消瘦和體重減輕,胰頭部腫物可能出現黃疸(皮膚及鞏膜發黃)時。病情往往已發展至晚期。

(三)通過什麼檢測可以早期發現胰腺癌呢?

首先從患者來說,自己感覺到的癥狀基本上是從消化不良開始,去了醫院以後,醫生都按消化不良給治療。有統計表明,在醫院診斷為胰腺癌的患者,大概平均有六個月以上按照消化不良治療的病史,醫生也好,患者也好,都要意識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有消化不良癥狀就診時,要做一個超聲檢查,初步篩選一下。所以,胰腺癌的檢查方法:

1、超聲檢查:腹部超聲是胰腺癌普查和診斷的首選方法。其特點是操作簡便、無損傷、無放射性、可多軸面觀察,並能較好地顯示胰腺內部結構、膽道有無梗阻及梗阻部位。超聲的局限性是視野小,容易受胃、腸道內氣體以及體型的影響。

2、CT:CT是目前檢查胰腺最佳的無創性影像檢查方法,這種胰腺癌的檢查主要用於胰腺癌的診斷和分期。平掃可大致顯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準確定性診斷,也不利於顯示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增強掃描則能夠較好地顯示胰腺腫物的大小、部位、形態、內部結構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CT能夠較準確地判斷有無肝轉移及腫大淋巴結。

3、成像跟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磁共振成像這種方法是對CT成像的一個補充,可以彌補CT檢查的不足,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對確定膽管是否存在梗阻以及大致部位有很明顯的效果,而且檢查方式簡單安全性也比較高。

無論是從患者角度還是從醫生角度,我們都要認識到有這個問題的存在,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去查,有意識地去查才能發現。B超是檢查者依賴性檢查,做檢查的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對疾病表現的認識,都會影響到他的診斷結果。 我們首選B超檢查,但由於胰腺癌隱匿性太高,很有可能會造成漏診或者誤診情況。必要時需要結合增強CT、磁共振(MRI)以及化驗檢查等綜合考慮。這是有效的胰腺癌的檢查方法。尤其是40歲以上、煙齡在10年以上或體重突然下降的人,都屬胰腺癌高危人群,在體檢中不要忘了這幾種檢查。

高危人群最好在平時也需要做一些相應的預防措施,定時定量的補充有機麥芽硒,這個是目前醫學上比較建議的措施,硒針對性的防止正常細胞癌變,並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活化人體的免疫系統,刺激其增強對癌細胞的抵抗力,無論是為了預防癌症還是為後續手術都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胰腺癌都適合哪些治療方式?

胰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

1、手術治療,但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發現晚,喪失了手術機會。

對於醫生來說,手術本身的複雜可以憑藉醫生的精湛技藝來攻克,但胰腺癌的手術難度非常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被譽為手術皇冠上的明珠,是普外科最複雜的手術。

手術是可以切除癌症發生的部位(原發灶),以及癌症轉移後的轉移灶(淋巴結、臟器等)。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完全清除癌組織,次要目的是為了緩解癥狀的手術。但是,手術只可能切除肉眼可視的腫瘤,而無法清除不可視的微小癌細胞。

根據數據顯示,當檢查出胰腺癌,只有10-20%的患者有機會可以進行根治性手術,超過80%的患者都無法手術。

2、藥物治療

當局部治療無法治療腫瘤時,採用藥物療法,藥物療法是全身治療的一種。藥物療法包括抗癌劑、分子靶向藥物、激素類藥物等。另外,手術前也可以使用藥物療法,藥物對癌症的治療,主要在於輔助減毒增效作用,目的是讓腫瘤範圍縮小,更容易切除腫瘤,術後再用藥物療法儘可能清除不可視的微小癌細胞,以提高整個治療效果。藥物治療也可以與放射線療法同時進行,但要注意它們一起的副作用。

3、放射線療法過程和後期副作用大,導致內臟及神經功能損傷。

放射線療法俗稱放療,放療可以殺死癌細胞或者緩解患者的癥狀。有普通光子放療、質子放療、重粒子放療等。治療方法由腫瘤的部位、性質、狀態有多種選擇。除了從身體外部用射線照射腫瘤外,還有在體內埋設埋設放射源,使其保持較長時間照射癌組織的方法。放療的副作用在放療過程中或放療後都有可能產生,也有治療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表現出來的。譬如會出現皮膚軟組織損傷、骨髓抑制,心肺功能下降甚至損傷,神經損傷,肝腎功能損傷、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繼發感染等等併發症。

4、細胞免疫療法

?這幾年的研究發現癌細胞會抑制免疫功能,阻止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由此研究開發的通過解除免疫抑制,讓免疫系統利用現有體內免疫功能對抗癌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廣受青睞。

近9年案例顯示,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患者中有80~90%處於癌症晚期(存活期判定為3個月),治癒率為24%,病情緩解率為68%。通過回訪聯繫接受過免疫細胞治療的患者,發現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與緩解,能夠健康生活1~8年甚至更久。

目前適合免疫治療的腫瘤有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胃癌、腎細胞癌、淋巴瘤、肝細胞癌、宮頸癌、乳腺癌、頭頸部鱗癌、尿路上皮癌、胰腺癌等(五)胰腺癌患者如何隨訪?所有腫瘤患者經治療後都需要定期隨訪檢查,觀察腫瘤是否複發或進展,胰腺癌也不例外。根據醫囑,術後或治療後1-3個月複查CA199、胰腺超聲或CT,另外還要觀察肝功能變化,血常規中白細胞及血小板變化等,之後根據情況每3-6個月或6-12個月定期複查。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從預防胰腺炎開始做起,規律飲食,均衡飲食


預防胰腺炎開始做起,規律飲食,均衡飲食


如果吸煙就抓緊時間戒煙吧

保持良好作息,預防胰腺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