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揣摩人心,但更善於揣摩自己。

結果就發現,越是學習心理學,就越是敬畏人性,越是把自己的揣摩僅僅當做是揣摩,也就越不會妄下斷論。


看您如何理解揣摩人心。

如果揣摩人心是說類似於讀心術的那種看到你就知道你在想什麼,通過你的微表情和肢體動作就知道你接下來要做什麼的話,肯定不行。

而如果您認為揣摩人心只是指更能夠理解人的想法,或者就像很多答主說的那樣更具同理心的話,我還是部分贊同的。為什麼說部分贊同,是因為是否具有同理心這本身跟這個人的性格,氣質(這裡的氣質不是我們常說的「這個人好有氣質」中的氣質,而是心理學中的氣質類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成長環境,教育等很多因素有關,有些非心理學的人也可以很具有同理心,理解他人,也就更能「揣摩人心」;而有些心理學專業的人並不太能理解他人,和學其他專業的學生差不多。(心理學中學基礎認知方向的學生,其實和學生物,神經科學的學生學習的內容差不多。)

其實心理學並不是很神奇的學科,所謂能夠用來「揣摩人心」的知識,也就是普通心理學,教育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內容,而這些知識都並不是很深奧的知識。哪怕你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但你願意去學習,你也一樣可以」揣摩人心「。

其實學心理學能夠揣摩人心,只不過是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他人,更了解人們的各種行為和習慣產生的原因。讓你知道了原因,你就更包容,更接納,更體諒,更理解。


不擅長!不擅長!不擅長!

有這心思揣摩人心,請先把普通心理學給背了好嘛!實驗心理學概念都懂了嗎?心理測量的理論弄明白了?被試找好啦?spss數據分析不好玩?R語言不夠你打發時間?

我要是善於揣摩人心,我考試早就滿分了,老師心理想什麼題目我都揣摩的清清楚楚的不好嘛?誒……心太累


擅於。但一般不會刻意去那麼做。

更多的是,尊重每個人每種生活。

心理學越學,越會懂得對不同生命形態的尊重。


我可以理解,非心理學系的人對這個專業會有相當的好奇心:你學的是心理學,不就是研究人類心理嗎?是不是擅於揣摩人心呢?對於題主的疑問,我將通過一些舉例,來闡釋學習和沒有學習心理學,在「揣摩心理」上,會有什麼區別。

一、學心理學的人,在「揣摩心理」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先說我個人認為的結論:學心理學,主要是學習和掌握心理規律,進而有理論、有依據地解釋心理行為現象。題主所說的「揣摩人心」,我覺得是主觀的、感性的,重在把控、預測。而我認為,心理學更多是客觀的、理性的,重在歸納、解釋。

比如,用進化心理學怎麼去解釋心理行為現象?我們通過眾人的智慧,得出了一個結論:不這麼乾的人都死了!

1.1 簡單舉例:為什麼動物小的時候,看起來都特別萌?解釋:因為動物小的時候,B事特別多,煩!長得不萌、不可愛的那些,早就被父母丟掉啦。剩下的那批活下來的,就是父母比較喜歡的。因此,大家小的時候,才會比現在看起來好看多了。像嬰兒愛哭鬧、可愛的動作(你伸個手指到嬰兒手掌,他自動會握住手指)等等,都是為了提高他的生存幾率。

1.2 舉個稍複雜點的:為什麼擇偶時,顏值方面,男性的重要度沒女性高?解釋:這是由於男女性生理結構的不同引起的。男性交配沒啥成本,隨便來。如果要獲得更牛逼的後代,他要怎麼辦呢?那他找優秀的女性就行了,那什麼謂之優秀呢?長得漂亮唄,內涵什麼的當然也會列入考慮條件,但是長相還是最硬的條件之一。然後,膚色白、胸大、屁股大這些,也和強生育能力相關性高,自然也成為了重要的擇偶條件。而女性則不一樣,從原始時代看,懷胎10月對於女性的生存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因此,她們在擇偶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安全感。到了今天,女性對安全感的需求主要體現為有錢、身材健碩等方面,而對顏值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1.3 有些例子看似反人類了:既然進化心理學講求的也是優勝劣汰,那麼如何解釋同性戀比率一直比較穩定的現象(先聲明,心理學認為,同性戀屬於少數比例人群。就好比身高1米9以上的人,在總體里屬於少數人群,但這一特徵本身並無好壞之分)?解釋:同性戀因為無法產生後代,可能會被認為這種基因遲早滅絕。但實際上,同性戀的基因卻被一直保存。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我們可能要跳到更大的層面去看了。同性戀的存在,實際上有減緩群體內競爭的作用。相比於無同性戀的群體,有同性戀群體的人群相對穩定,因此長期發展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二、既然說了心理學是有理論、有依據地解釋心理行為現象。那麼,能確定百分百精準嗎?實際上,心理學的大部分理論,都會有很多人通過實驗、調查等方式,去進行驗證。當然,裡面也會有很多需要修正的。詳細的情況我有空再寫,大家如果有什麼行為現象覺得無法理解的,歡迎評論或私信。


不擅長,因為人心太複雜。

就說一個簡單的,一個人有了權力會變成什麼樣?

答案是,各種各樣。

有人有了權力之後會目中無人,聽不進去意見,所以獨斷專行。

還有人有了權力之後會變得反而特別關注別人,注重合作。

那麼為什麼有人因為權力變得目中無人,有些卻變得樂於助人呢?

有研究發現,這可能跟掌握的資源多少有關,也就是說,領導有多大的能力去獨自解決這個問題會影響領導的處事風格。

還有研究發現,這跟權力層級有關,中層幹部和高層幹部不一樣。

還有研究發現,這跟身體姿勢有關,全身蜷縮會讓人下意識覺得自己權力變小了。

還有研究發現,這跟下屬能不能建言也有關。

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會發現一個人有了權力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收到幾十個因素的影響,而且很多情況下是相互矛盾的。

學心理學的不善於揣摩人心,因為準確預測人的心理活動是非常困難的。

揣摩人心,更多的是個人生活經驗的總結,是長久鍛鍊出來的共情能力,跟學什麼專業關係不大。


這是大多數人對於心理學存在的一個錯誤認知。很多人容易將心理學和算命半仙、精神科大夫、知心大姐姐混淆,甚至會在得知某某人是心理諮詢師之後懷揣著「你是不是很容易就看穿我」的想法而對心理諮詢師敬而遠之。

「揣摩人心」可能不太準確,倒不如說心理諮詢師更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心理諮詢師往往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共情能力,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


我是心情

是否擅長揣摩人心,我個人認為是擅長的。

就像學過精神分析內容,不管是諮詢師還是業餘人士,都會通過一些肢體語言,時刻表現來反推一個人的性格。

我認為學心理學最初衷是治癒自己。

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把曾經的痛苦找出,把思維框架打破。這種的心路歷程,是一種成長。

也是揣摩自己的內心。

比如:在思考時,我突然來了一陣煩躁,那麼我先追溯身體哪個部位的體驗讓我有情緒煩躁,是什麼體驗?在反過來追溯我因為什麼產生煩躁?產生煩躁的事情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會是煩躁體驗?

看起來複雜啰嗦?實際也就幾秒鐘的心路歷程。

而這些的思考,就成了我和別人交流的被動技能。與一個陌生人聊天,前幾分鐘他的行為舉止語氣,我就能大概了解他性格。甚至在社交軟體上的聊天,別人的語氣性格我都能從字裡行間猜出一二。這也可能是做情感必備技能。

不要神話心理學,但一定重視心理學

不開玩笑的說,心理學讓我整個人重生。

先說下限制性信念。這是好多人痛苦的源頭,心理學的作用是打破各個限制性信念。

也許有人了解,國外養象人,不管象個頭大小,把繩索拴在細棍上,它都不會掙扎跑調;即是自由可能是它輕輕一使勁,就能得到。

但大象沒有掙扎,就是在小時候它沒有能力掙脫,有掙脫的想法就會受到毒打。就這樣,小象放棄了掙扎,變成大象,它也不會思考掙扎。

限制大象的是信念,不是繩索。

也許有很多人覺得大象這情況肯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實,類似的限制性信念我們身上都有,你能否察覺?

比如:結婚必須有房子?不能反駁父母?只要付出別人就會在意我?我愛他他一定愛我?等等等等

這類信念也許不會影響你,一旦影響,你會陷入無休止的痛苦。

就像大象,它覺得被拴著的生活很不錯,那麼它現在並不痛苦。但它渴望自由了,那它的信念就是限制它自由的痛苦源泉。而打破痛苦,就需要打破它認為無法掙脫繩索的信念。

但打破信念卻又是困難重重。你知道了你有限制性信念,但你擺脫信念時,你是否知道人需要合理化來穩定自己的存在?

人為什麼固執?就是因為我們要時刻認同自己,不管對的錯的都要合理的認為自己是對的,不然我們就覺得失去自己存在的意義。而否定自己或者被別人否定,精神體驗就像被人打了一拳那樣煩躁,誰能輕易接受?

學習是建立穩定人格必經之路

即是像我剛剛說的,會困難重重,難道你就甘心陷於這裡嗎?

而我說的困難重重,和你理解的困難重重,是真的一樣嗎?

真正說起來,擺脫限制性信念並不困難。但我們理解一個事情,往往就是詞不達意,或者是無法更細緻的理解別人的想法,導致各種的誤會與痛苦。

而學習真正的意義就是讓你擁有更多的,更細節的,能直接抓住別人表達中大腦真正的思路。

學習心理也是。

而成長又是終身需要的事情,每時每刻,你都要去做,一直去做,建立完善的自己。

穩定的人格快樂會更多。

對了,送大家一句我最喜歡,也是我要一輩子都去完成的一句話:

擁有放棄被別人認同的勇氣

共勉。


越是深入的學習心理學,就會越覺得心理世界是一個深海,它有著太多的可能性。心理學家也只能藉助於各種工具在特定條件下去研究。


微信公眾號:關注「聖安米悅心理健康」(samyxljk)

每天一點心理學,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進步

更多有趣歡迎閱讀:

聖安米悅心理?

www.zhihu.com圖標


會比不動心理學的人更擅長些,但也只是微弱的,

因為人的心裡是複雜的不像行為那樣我們可以直接揭示出的。但學心理學的人會更細心,更能明白一些道理,也更能深入自己的內心。


學心理學的人不擅於揣摩人心,能做到更好的是了解自己內心,更好的緩解和梳理自己和他人的負面情緒。

千萬不要試圖用心理學的知識去揣摩一個人,非常有可能人家只是特意想讓你了解到某些信息。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有心之人總是能了解到他們想要的信息的。


我覺得「揣摩」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讓我畫個圖解釋一下。

當你在未完全了解一個(當然你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人的時候,你去揣摩他的內心想法,很大一部分是你自己的想法的投射,然後如果你堅持自己的意見,認為對方確實是這樣一個人,那麼對方就可能會被你影響,有意無意的變成這樣一個人。就像是你觀察他之前,他是中立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當你開始帶著有色眼鏡觀察之後,被觀察的那個人多多少少會受到你觀察他的影響。

而這個人受你影響的多少,取決於他的意識層次,如果他是哪種無意識生活的人,那麼很有可能會被你影響而逐漸靠向你所認為的那個人的行為,談吐。

假如他知道,其實我們應該不接受他人信念的投射,他人的信念只是他人的信念,與自己想要的無關。那麼你對她的影響會降低好多。

當然不是說你觀察他就一定會影響到她,而是對於你來說,你在踐行「自證預言」,這是最重要的。

比如

一個清清白白的女孩,當你認為她出軌了,欺騙了你,你就會在大腦里創造出千千萬萬個理由和證據。有些是對現實的曲解,有些是大腦自己構造的,即使剛開始看上去並不合理,但是你的大腦本來就很善於自欺欺人,就逐漸的認同了自己創造出來的想法。

然後你認定了自己的想法,假如你們是一堆情侶,你開始懷疑她,開始不信任,甚至找各種看上去就不合理的「證據」強加解釋。

剛開始她可能還對你比較包容,覺得你可能是佔有慾發作,或者說是暫時的發神經。但是長期以此,就會是對方開始接受不了你對她的不信任,結果是她覺得跟你在一起連信任的基礎都沒有,索性就找一個原因相信彼此的人吧。

所以當有一天對方真的離你而去了,找了另一個人,那麼這個時候100%的原因是因為你,你創造了這一切。這一切都是你想要的,不要問為什麼,因為潛意識。

潛意識會破壞很多你想要的結果,很可能是你小時候對於新事物的焦慮,比如你學不會騎自行車,你的家長老師就覺得你笨,從而你潛意識裡覺得「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是不好的(負面的),所以你會表面上(意識)渴望獲得成功,背地裡(潛意識)在害怕成功,在抗拒成功。

因為成功對你的內心深處來說是負面的,然後加上各種限制性的信念,就很難去翻身了。

所以,還是不要揣摩人心,最後你會發現,你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去考慮怎麼做,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喜歡的就揣摩,自己揣摩好了還可以教別人。

不喜歡的,沒興趣的,就做好自己的事,不開潘多拉就沒有魔盒。


擅長揣摩自己


沒有這樣的說法


客觀上,會的。


有些只是為了好奇


共情能力高就可以這樣做(天生因素),我就是共情高的,我平時推斷很准,學過心理學只能讓你以一個模板去分析別人,反而會有弊端。現在國內很多心理諮詢師恕我直言,**!***?!


高中生,對進階的心理學到底學什麼我也不清楚,但大部分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多半將「吾日三省吾身」作為生活常態,他們善於自我審視,更容易看透他人舉動背後的動機。對待事物追求透過現象看本質,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見微知著的效果。


進去大學第一堂課,老師就給我們說這個梗,別人第一次聽到你學心理學是不是就問,你知道我心裡現在想什麼嗎?呵呵,不知道,我不算命哈哈。

其實還有很多人他們沒有學過心理學,但是很擅長揣摩人心,因為他們懂得人性


不善於!

猜到其他人想的是什麼那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心理學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做一件事情,如何做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