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4年夏季到45年初德軍絕對沒有放水,西線在諾曼底戰役期間和盟軍絞肉遲滯了他們很長時間。44年後半期德軍的失敗的原因不僅僅是兩線作戰軍事力量不足,還有是德軍決策機構一系列不可饒恕的錯誤。西線的例子是搞錯登陸地點和法萊斯口袋,東線是誤判蘇軍主攻方嚮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結果就是東線災難性的後果:4個集團軍群非死即殘,蘇軍解放了幾乎全部國土,並且進入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西線丟掉法國,盟軍進入低地國家。
  2. 45年初到戰爭結束,德軍在西線顯得放水的原因是萊茵蘭戰役之後盟軍幾乎入無人之境(原因是西線德軍力量在此時已經幾乎不成威脅)。東線倒是和蘇軍激烈交戰:東普魯士,維斯瓦河奧得河,甚至還有春醒行動。和西線萊茵蘭戰役相似的是5月東線的布拉格戰役。


44年-45年初,德軍還是在西線保有過幻想,而45年春天之後,基本是兵敗如山倒。戰爭最後一個月甚至出現奧地利地區德軍向美英軍隊方向蜂蛹突擊突圍的情況。甚至有一些相當諷刺的言論,諸如「堅持到英美聯軍從後方襲擊我們,便是勝利」以及「盟軍的佔領將是德國的一種妥協勝利」等等。

究其原因。無非以下:

1、血債太多。德軍閃擊法國,只花了38天解決戰事,在西歐和低地國家,德國人戰爭罪行沒那多誇張。而和英國隔海打了五年,雖然有轟炸倫敦和考文垂等劣跡,但哈里斯也沒多便宜德國人,諸如德累斯頓大轟炸也算有來有往。總體來說,西線無論士兵傷亡還是平民死傷,甚至遠不如一戰的各大絞肉機。

而在東線。不說沒能成功執行的《東方總計劃》,單純是德軍在列寧格勒慘無人道的絞殺、庫爾斯克戰役後在烏克蘭第聶伯河右岸搞的焦土,還有在各大集中營數以百萬計的蘇聯人,其痛其罪就很難平復。

為了避免搭配西伯利亞,向人種更親近、仇恨很一般的英美投降,無疑是明智的。當然了,也有諸如克萊斯特等被引渡蘇聯的戰犯。莫德爾自殺多多少少也有這一層考慮(僅僅水牛計劃中殺害蘇聯平民的罪行,基本就逃不掉西伯利亞)

2、對盟軍來說,德軍依然有價值。

蘇聯已經進入無計成本的戰爭節奏,即使在勝利前夕,也絕不降低戰爭打擊力度。而英美在人頭成本上有所考量(英美付出血肉更多是影視宣傳,實際的人員和資源損失,相較於蘇聯非常有限)。而更實際的出發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不可避免的註定了命運,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唯一需要做的是思考下一場對抗。

在雅爾塔會議中,英美允諾蘇聯的前提下。丘吉爾在給羅斯福的信件中依然表現了一種「違約」。丘吉爾說「蘇聯軍隊將毫無疑問的進入維也納,如果柏林也落入蘇聯人之手,是否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自己才是這場戰爭的主要功臣的感覺呢」。這句話無恥不無恥暫且不討論,丘吉爾已經完全清晰的把蘇聯不再視為一個絕對意義的盟友。

某些傳言稱,丘吉爾似乎有計劃用十萬以上德國軍隊配合英軍,襲擊蘇聯在中歐的軍隊。

3、德軍在接連丟失普羅耶什蒂油田和西里西亞工業區後,已經不可能有任何談判的餘地。軍工和補給的停頓也不可能支撐大規模的攻勢。在戰爭最後兩個月,德軍部分手榴彈爆炸部竟然是混凝土材質,只能致人受傷。而在沿途丟棄的缺乏油料的坦克更加不可勝數。這樣的抵抗已經毫無意義。

在南線,在匈牙利,德軍依靠儲備和匈牙利可憐的油田,還能最後一搏。在本土,德國人更不可能拿寶貴的油料彈藥扛唯一能「解放」自己的人。


因為在阿登戰役失敗後,德國人把重心重新放在東線的反攻和鼓動支持東歐人反蘇上面,另外如果西線盟軍打得不夠順利,就會加大轟炸力度,德國人就更加遭殃


我不知道從44年5月開始把至少相當於東線一半裝甲力量放在西線、期間被基本全滅了一次還又拚命補滿、一直打到45年1月才掉頭向東是對盟軍放了多少水。諾曼底打完西線德軍損失了大約2800輛坦克+突擊炮,對比東線全年9000輛、同期4000輛的損失,德三明明是雙線用力雙線都被抽掉底褲一次怎麼就划水了?

當然啦,再往後西線德軍確實水了不少,原因很簡單:


德軍1945年的情況是:

死扛蘇軍,少量存在

原因:扛不住,也沒必要了

放水盟軍,大量存在

原因:沒有gulag,有當()的機會

44年中期德國成建制的精銳就已經在東線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又被全槽拉滿的盟軍騎臉,到了45年基本就沒了

死扛蘇軍,這種現象在四五年初就已經是歷史了-因為根本就扛不住。二戰末期武器士氣雙拉滿的蘇軍鐵流打國防軍末期壯丁就像砍瓜切菜一樣,當時德國指揮層除了元首外的共識就是與其讓自己的軍隊被蘇軍粉碎,不如向盟軍投降。

德國人,德軍也都是人,敗局已定,軍中除了元首那一小撮人外基本都是明白人,而他們結合上一次戰爭的經驗分析的結果是:只要德國輸的有懸念,覺得還能翻盤,就可能又有一代人在野心家的煽動下去填戰壕,這是他們不願意再看到的。

換句話說,他們想以最小的生命代價,最快的速度從心理層面上讓德國停止戰爭,拋棄舊時代的傷疤早點開始和平的生活,從而保住他們的生命和德國的未來。而讓柏林在「拚死抵抗」中砸在蘇軍之手,無疑是最具效果的「絕念劑」。

硬去跟蘇聯耗,除了多送一堆人頭,戰爭輸的晚點,痛苦更長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投降了也是去gulag挖土豆的命,投降英美,雖然不至於給好過,但至少不會遭到蘇聯的清算-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蘇聯幹了什麼。

所以他們把當時尚存的大量國防軍有生力量調到了西線不和蘇軍死磕,但留著那群死硬的黨衛軍領著人民衝鋒隊和一堆缺編的末期國防軍壯丁防禦柏林,演繹了一回持續14天的「史上最大的史詩悲劇」之後帶著兵向盟軍快速投降,結束了這個悲慘的舊時代—

—同時還按下了新時代的快進鍵,因為對於英美來說,這些在西邊的前德軍有生力量,從指揮官到士兵又是可以在接下來可以預見到的東西兩極對抗中利用的對象,這樣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僅不會因此丟掉工作,反而還能繼續擔任他們的本職工作(此處應@曼不群,提前出獄之後還擔任了西德陸軍高級軍事顧問直到50年代末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