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工科生,之前看到了一個應該是對音樂比較有自己的理解的學音樂的學生寫的東西,我只是學過樂器然後比較喜歡唱歌,對於交響樂這類的東西沒有聽過,但是目前應該是沒有太大興趣,如果按著那個人來說的歌曲算是俗的,交響樂(大概這一類其他還有啥我不知道就用這個做代詞吧)算是雅的。這個我也去可以接收,但是我覺得如果非要把這兩個形容詞換成低俗和高雅。。。我就覺得有點。。。畢竟大眾學音樂的不如不學音樂的多,學的好的不如學不好的多。。。。我想問問各位大佬。真的歌曲就是低俗么。。。這個關於音樂方面的審美我的水平肯定比較低,但是我真的覺得小學,初中,高中,那些曾經我還是一個內向,擰巴,自卑的人的時候,是很多歌曲陪我度過來的,俗這個字在我看來不是貶義,但是低俗就是。。。。貼近生活,貼近情感的東西為什麼會低俗呢?。。。。我真的不懂。可能正是因為我審美水平不夠高才會不懂。那當然不高就是要提高的嘛。。。。。。所以大佬們來講講吧ヽ(゜?゜ヽ)


約翰克里斯朵夫這本書里有一段,男主人公喜歡上一個女人,他是個音樂家,就問她喜歡音樂嗎?她說不喜歡,聽著就煩。他很高興,欣賞她的誠實,因為好多人明明不喜歡音樂但是假裝喜歡讓他厭惡。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用不著管別人的看法,我就討厭馬爾克斯莫言洛麗塔王小波,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別人愛咋咋,什麼高雅不高雅的。


謝邀

是俗是雅從來都很難界定

不必糾結於這種刻版印象,喜歡什麼就去聽什麼,就算一萬個人討論貝多芬莫扎特,你聽不懂不也一樣很難體會到其中的高雅嗎?

歌曲在我看來沒什麼俗不俗的,好聽就是好聽,不好聽我管你是誰做的,不要帶著善意的謊言去欺騙貝多芬那樣的人,對於得過中耳炎的我來說完全什麼聽不見能做出好聽的樂曲就是時間重置一樣不可思議,雖然貝多芬肯定是儘力了,但不要因為他是聾子你就可以放縱去欺騙內心的鼓掌,現實中倫敦皇家樂團被被不足15人的音樂製作所打敗過多次,然而上流社會的人似乎謊話說習慣了,沒人去評判皇家樂團的水準,越來越多人抱怨春晚不好看的問題,這其實是中國整體音樂水平下降太嚴重造成的,從蔣大為、屠洪剛之後中國似乎迷失了方向,交響樂一沓糊塗,每次演出還得去雇老外,可笑的胡一舟都能指揮樂團了,這種騙人騙自己的行為最終留下的只有悔恨


瀉藥,么么噠(?&> &)

首先嘞,怎麼會俗呢?ㄟ(▔,▔)ㄏ

我們為什麼會有俗的這個問題呢?(?Д?)?

我們聽歌曲是為了耳朵的享受以及各種感情問題。

享受就好了。。。

歌曲不是所有都俗,而且很多人們覺得路邊攤賣的歌曲的光碟放出來的歌都俗,但是,俗只是說在詞上,恕我直言,他們的曲子反倒有一些很有新意,很棒,但是死在了詞上,相比某些著名歌手總是copy別人的音樂來說。


瀉藥。

關於俗與雅這件事情吧,我個人一直是不太贊同的。說白了,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不都是個人的臆想嗎?哪裡有什麼科學的地位啊?我們很多藝術家天天扯淡,要提倡藝術的多樣性,又天天定義俗與雅,這不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矛盾嗎?

每個層次(音樂欣賞能力)都有對音樂以及快樂、傷感的不同理解,只要在自己理解範圍內出現的音樂,那肯定就是相對自己雅的音樂,再雅了,他也不會去聽呀。你全世界都是蕩氣迴腸的交響樂,這樣只能讓絕大多數人對音樂望而生畏,因為交響樂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除了學習音樂的人以及愛好者,也沒有人去專門理解和研究。

能輕易的定義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高雅與低俗的,只能說看待事物的起點不一樣。如果,你全面的去看藝術,就不會有什麼低俗和高雅之分。

藝術的多樣性,是藝術的強大生命力,也促進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它就在你我的身邊。

所以,給任何藝術形式定義高雅與低俗都是對藝術本身的侮辱。


寫那文章的估計還是學生或者很年輕,過程都是過程都有這一段的。以後他會明白這些本沒有高下雅俗之分。什麼是陽春白雪喔什麼又叫下里巴人?我聽滑板鞋和你聽勃拉姆斯,我聽兩隻蝴蝶也許和你聽聖桑莫扎特這些帶來的共鳴和幸福感是一樣的。人老李還說寫歌的也並不比賣小籠包的高明多少嘛。哈哈。就跟學琴一樣,彈的不好有什麼關係,反正懂琴的人又不多。彈的好那就更沒關係了,懂琴的人多了去了。 瞎寫一通反正大概這意思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