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讓他承擔摔東西的責任,同時可以適當的懲罰一下,另外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祝好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同時,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兒童,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於火上加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過脾氣過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孩子病後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後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無原則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後,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東西,讓他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後再講清道理。千萬不要在對孩子願望不了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火,更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父母或者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肯定如出一轍。孩子不覺得這是錯,她只是覺得這是一種情緒發泄方式,他認為這是正常的,因為大人的示範。

脾氣跟DNA遺傳有關,骨子裡自帶。

所以,不要像改變孩子,要改變大人。 做出好的示範,他才懂原來世界上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


在原件身上找原因!


注意力缺陷症也會有相同情況哦

還要雙相 也會。

具體看下上課走神不,怕黑,插嘴,情商低,共情差,一件事情要交代很多次還不能完成。


部分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不加思索的就是哄騙,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想讓孩子快點停止哭鬧安靜下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掌握了家長的這種特點之後,可能下次還會變本加厲,有什麼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來解決。因此家長要提高警惕,不能一味答應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知道分寸。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而不開心的感受,也很清楚他需要發泄,但是需要找個安靜的不影響別人的地方去發泄,需要找一個可以摔的東西拿來摔。然後真的去尋找這樣的地方。找不到,那就緊緊抱著他,跟他簡單共情,然後淡定地等待他平息。


摔了不要給他買新的,摔壞了就讓他用壞了的,其他都一樣,他要是問你為什不收拾不買新的,你也不要回答他,或者像他摔東西不理你一樣。其他照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