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下近兩年的頂級明星收入榜,強森和范爺居然排在前三,真是多年不見的盛況了。印象中自從州長、史泰龍、史蒂芬西格爾這些人過氣後,已經很久沒見到厲害的硬漢男演員了。

90年代末到2010年代,流行的都是小李子、呆萌、皮神、帥湯、威爾史密斯、丹佐華盛頓這些小鮮肉。克魯尼、唐尼、成龍、沃爾伯格也不算傳統硬漢,只能說中性。

好萊塢的主流應該是什麼樣的?80、90年代的硬漢潮是偶然現象,還是2000年代的鮮肉潮是偶然現象?


這個問題的影響因素很多,大部分答案都簡單歸因了。

先說80,90年代為什麼硬漢多的問題,從電影產業的角度,80到90年代初期硬漢多並不是印象流,確實很多,然而其實是90年代製片商對電影市場有錯誤定位,認為美國年輕男性是電影市場主力,好萊塢電影的真正國際化是冷戰結束後開始的,所以當時的本土市場還是比重非常大。然而經過一系列票房滑鐵盧後發現,由於經歷過60年代文化震蕩的戰後嬰兒潮一代並不愛生孩子,90年代時年輕男性觀眾絕對數量太少,所以這種槍炮拳頭枕頭的內容並不太容易創造票房奇蹟(個別大片黑馬當然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施瓦辛格),而且那時候全美錄像帶租賃行業也發展起來了,所以電影圈認為應該放棄過去的策略,留住第二波嬰兒潮一代,題材上則偏重合家歡電影(因為可以一家人在家裡看錄像帶),這是《小鬼當家》票房火爆的市場基礎。也就是說,硬漢派電影熱潮消退是有市場原因的,並非「審美」一詞就能概括。

至於文化原因,回歸保守以及冷戰(尚未結束)背景下的80年代有這種審美是很正常的,沒有簡方達也有陳方達李方達,沒有施瓦辛格也會有豬華辛力加,那些都是現象而非本質,80年代的職場文化、時尚文化都是強調硬朗、活力、元氣(包括女性職場服裝的短髮,軍裝風,墊肩,大首飾、金紅等顏色的大膽運用等等),歌頌物慾、高科技、生產和消費主義的,崇尚肌肉與能量很正常。而冷戰89年才結束,後續的影響需要時間累積。

至於2000後的審美,市場全球化、票房策略的改變、對互聯網高科技的文化嚮往(所以對肌肉信息不那麼饑渴)、文化多元性的發展(和柯林頓上台後的一系列意識形態和文化傾向有關)的綜合作用下才有了後來的結果。


其實在這裡要說清楚兩點.

第一: 什麼叫硬漢,當年的硬漢普遍都是肌肉男.然而實際上碟中諜里的湯姆克魯斯,木馬屠城裡的布拉德皮特. 黃金三鏢客里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鱷魚鄧迪里的保羅霍根,奪寶奇兵里的哈里森福特也都是硬漢,只不過他們的肌肉造型沒那麼爆表而已.

第二: 小鮮肉就真的不硬核嗎?湯姆克魯斯和布拉德皮特可都是小鮮肉出身. 最典型的當屬夜訪吸血鬼... 但這倆人演技真的不好?

書歸正傳.

實際上當年,肌肉男在美國影迷心目中一直都是有爭議的.

很多人大概根本不知道. 當年美國演藝圈的肌肉男,其聲望跟現在國產小鮮肉差不多. 罵名都一樣,徒有其表,毫無演技...

大家現在都懷念州長當打之年時有多硬漢,卻不知道州長的口條和台詞功力被人嘲諷了二十多年,生硬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簡直是塑料演技派的模板,美國影評人曾嘲諷州長這輩子唯一出色的角色就是終結者里的機器人,因為有人嘲笑施瓦辛格演的就跟機器人一樣,被卡梅隆聽到了...

還有史泰龍大爺,你現在看他演出好多了吧? 但當年美國影評圈對史泰龍的評價一直都是智障的范版,演了一次洛奇,所有角色都是洛奇,演啥都是口歪眼斜, 如何模仿史泰龍? 去找個智力水平60以下的人就行了...

還有史蒂芬西格爾... 這傢伙的槽點啊... 說多了我都怕讓人舉報.

至於其它硬漢,什麼杜夫龍格爾,查克諾里斯,尚格雲頓,還有WWF出身的霍克,哪個不是被人狗血淋頭後再次狗血淋頭的?

他們的今天,真的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在製片人的鈔票和觀眾的口水中慢慢成長起來的.能熬到今天,可不要忘了他們當年那真是沒少被人嘲諷.

當然,演技派硬漢也不是沒有,比如喜劇搞笑出身的布魯斯威利斯,比如寇特拉塞爾那迷人的小眼神兒.其實說到布魯斯威利斯,這可是個必須提一下的人物,他是現代硬漢形象的救世主. 無論巨石洛克還是郭達斯坦森,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的角色特質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鑒了當年布魯斯威利斯的風格. 幽默,自嘲,玩命,絕境求生.

現在看起來,硬漢確實更少了. 但質量也確實更高了.

雖然肌肉男少了,但你得承認一點,同一種演出,小鮮肉確實要比肌肉男的表現難度更低. 因為容貌美麗的人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感. 這就是心理學.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好萊塢電影,尤其是硬派電影總讓人覺得不解渴,根本原因還是分級造成的,現在的導演敢在電影里殺狗嗎? 當年敢. 現在的導演敢在電影里表現殺掉小孩嗎? 當年敢. 現在的電影表現的一切都很誇張,但誇張也就意味著失真. 史泰龍的敢死隊系列差了太多意思,還是昆汀的片子有點當年的感覺.

其實我們沒有失去硬漢,我們只是失去了硬漢電影...


其實這麼說吧,80年代美國電影的肌肉風潮 是一個主流現象,它出現的原因是兩個:其一是州長和簡 方達這些健身和美國夢結合對平民的影響。 其二是 70年代末,美國電影進入了 大眾商業化 階段。美國電影業可以算是非常完整的發展歷程,早期很多電影還保留舞台劇那種 文藝范兒。

現在很多人覺得得印度電影 動不動來一段又歌又舞的很尬,實際上 美國早期電影也這樣,根本上沒完全脫離百老匯舞台劇的影子。 其實在動畫片里也有表現,比如同為 搞笑動畫片 的《米老鼠與唐老鴨》中間就經常有歌舞表演,而《貓和老鼠》就很少有。

但是70年代到80年代,美國在文藝娛樂上進入了電視 時代 和 錄像帶時代,這意味著這種視頻娛樂變得大眾化 平民化,其實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6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但是到70年代後期才爆髮式增長,比如 迪斯科文化的火爆,到電影上 77年的《星球大戰》可以算這一個時代的縮影,這種電影開始追求 驚險,刺激,為大眾所喜愛。再加上和上面說的第一條結合,肌肉形象自然會大行其道。

然後是90年代後期和整個2000時代,這個浪潮的潮頭下去了,雖然對電影的「類型化」「商業化」影響是永遠退不回去了,但是審美又慢慢 變回去了。 而後面的范 迪塞爾 和巨石強森 以前傑森瑪莫的 當紅,其實是另一種「商業化」浪潮的體現,只是影響力遠遠不如七八十年代那次。那次是「美國夢和平民英雄主義」在娛樂文化上 需求的體現。而這次是「階級固化下對大佬生活的幻想」 就象《速度與激情》 豪車,美女,我行我素的肌肉男(有力,成功的男性形象)。

其實電影《敢死隊》 就是對八十年代文娛風潮的一種懷念。

當然這個遊戲也是: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74190/Broforce/?

store.steampowered.com


我覺得是當紅影片類型的問題,到了新世紀,動作片中負責秀肌肉的都是電腦特效了,相應的也就不需要讓演員用肢體負責提供視覺奇觀了。

另外把「硬漢」和「鮮肉」特意區分開來也沒必要,本年代漫威系列當紅男演員也都是肌肉男但長得也精緻,只能說以前的肌肉男不大注重臉部外形,但現在可以臉胸兼顧那為什麼不呢?

觀眾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在女性、少數族裔和性少數群體還沒什麼人權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剝削片和主流影片中的刻板印象角色供白人男性等觀眾取樂,但現在顯然不比當年了,上述群體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和消費力,這一批觀眾的喜好也肯定要反映到創作上,從而豐富了產出的類型,同時原先受男性喜愛的傳統肌肉男的影片類型也並沒有被趕盡殺絕徹底淘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有了CGI技術,就沒太大必要「特效化妝」了。2000-2010恰恰是動作電影的高峰,反而是進入了2010,在MCU的影響下變少

還有,近十幾二十年最重要的一個,最符合你硬漢要求的動作明星就是這個十年出來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