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是一門被很多人嚴重誤解的專業,很多人認為這個專業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帶孩子這麼簡單,其實不然。理論課需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保育學、五大領域等,實踐課需要學習鋼琴、舞蹈、繪畫、手工等,但不要求樣樣精通,課程很豐富。如果喜歡孩子,喜歡學前教育事業,有愛心,有耐心,可以考慮這個專業。


現在處於選擇的階段,我覺得你是幸運的,是否選擇報考這個專業,我認為要根據你的興趣出發(通過做一些職業測試、諮詢一些幼師關於工作的心得體會、工作內容等等來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業),只要熱愛,就一定能做得好,首先做熱愛的事情是快樂的,然後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又願意全身心投入,肯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以上我認為是根本。當然,幼兒老師在教師職業中存在感會低一些,主要是政府與社會重視度不高,前幾年幼師工資也比較低,目前情況會一步一步改善。而且學前教育出來也可以從事研發、培訓等職業。

關於幼師,未來還是有很大缺口的,下面是相關的報道:

到2020年幼教缺口將達100萬

「幼有所育」是民心所向,也是施政目標。2018年底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達到80%,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目標已經定下,時間十分緊迫,但不少地方面臨「蓋學校易,招老師難」的局面。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去年兩會上透露,按照幼兒教師與學生1:15的比例推算,2017年我國缺幼兒教師71萬,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預計到2020年缺口將達100萬。

「編製不足,名校畢業後還是「臨時工」

全國政協委員胡衛今年提交了關於創新機制解決幼教師資緊缺的提案。他認為,師資薄弱面臨的一大瓶頸是編製,目前幼兒園缺編現象十分突出。「都說要加大師資建設投入,但如果老師沒有編製,就意味著不納入財政預算,靠什麼來投入?」

胡衛長期在上海工作,也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去過東西部多省份調研。他說:「教師崗位缺編,將造成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主任黃瑾也感同身受。她在西部地區一縣級中心幼兒園調研中發現,園內17位老師只有1位在編。

「所有的老師都非常努力,也很熱愛學前教育事業,但沒有編製,就有後顧之憂。」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每年招收140名本科生,是其他同類專業的3倍。根據有關免費師範生的要求,畢業生一般回生源地從事教育事業。但近年來,總有畢業生懷著熱情回到家鄉,但地方上沒有編製,只能「先幹起來再說」。「人培養出來了,但編製沒有,就像合同工、臨時工。」黃瑾說。

目前,全國層面尚未出台公辦幼兒園編製標準。一些省份根據本地實際出台了地方標準,其中有的按照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以幼兒數與專任教師數大體15:1的比例核定編製;有的按照班額,每個班配備兩名教師。

「有了標準就要確保按標準核編。」胡衛說,目前有些地方還是標準一套,操作又一套。比如,將幼教老師入編到小學,擠佔小學教師編製,或者「編外聘用」「有編不補」。

人才不足,滿足數量還要確保質量

半月談記者發現,編製緊缺往往跟人才培養不足相關,有時形成惡性循環——招不到專業的老師,地方不願拿出編製,沒有編製意味著沒有待遇和穩定性,專業人才更不願意從教。

教育部近期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年度發布會透露,全國幼兒園共有專任教師258.14萬人,比上年增長6.14%。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0.94%。這意味著還有近三成的幼教老師未接受過專業教育。

上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高湘萍表示,「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待遇偏低」多年來相互作用,成為環環相扣的因果循環鏈。

以上海為例,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兩所本科院校按照最新擴招後的規模,每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約400人,而未來3年上海需新增專任幼兒教師8000人左右。雖然部分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入幼師隊伍,但每年缺口仍有1500至2500人。

高湘萍說,全國各地相繼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讓更多非師範生或中等學歷人群填補師資缺口,但滿足數量的同時還要確保質量。「專業能力的養成、情感的認同都需要經過一個階段,幼兒教師是一份既講能力也講情懷的工作。」

胡衛說,近年來有些地方的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不足20%提高至近90%,但師資的專業性非常不足,有的老師從小學轉崗而來,有的甚至只是初中畢業,只能帶著孩子「排排坐吃果果」,長遠來看仍要提高質量。

2這類學科教師入編更容易

由於編製有限,大多數學校選擇先配語文、數學等主課教師,這樣音體美等課程大多數都由語文或數學老師兼任。

在有些教育資源不足的地方,一所擁有百名學生的小學,經常只有6個教師編製,其中包括了校長。這6個老師要帶六個年級的所有課程,這意味著一個老師帶一個年級的課程。所以理論上來說就要要求這些老師成為「全科老師」,門門課程都能拿得下來。有的教師表示,由於教師編製不足,導致缺額的教師無法充分補充,教師資源的供應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這幾年,隨著外來人口的進入,學生的數量幾乎每年都在增加,但教師的編製沒跟上學生的增長。

從2019年開始,我國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度增加,持續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

在部分沿海城市一些幼兒園的應對策略便是尋求編外教師、代課教師,或是增加保育員數量。有的地區也會吸納部分非學前教育科班出身,但同時具有教師資格證、學前教育上崗證、普通話證書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


絕對冷門


國家對學前教育行業大力扶持中,未來可期。

目前幼師普遍行業認可度不高,亟待轉型。

專業本身沒有問題,各行各業都有人成才有人成柴不是嗎?


目前作為一名准大一新生,說實話我對學前教育是有誤解的,可能是就業也可能是要學的東西都不太清楚,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不會被辜負。


你想為教育事業奉獻就報吧,但首先得吃苦耐勞,而且願意拿低工資。幼師高薪真不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