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就不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一個發明或者思路如果真的好 一定是高度保密 壓根不會拿出來說的

做到一半就拿出來說的 一定是這個發明或者思路有問題 沒辦法做不下去了說出來騙錢的

就好比之前的賈躍亭 車剛做個殼子 就開幾千萬的發布會 擺明瞭是個騙子 而特斯拉啥時候在正經出產品之前發布過任何設計理念

新零售也是一樣 靠大數據細化用戶畫像 以此精準定位 提高銷量 減少庫存 高效且低成本 理論很好聽

但大數據你從哪兒來 真要形成這樣一套完整的大數據 價格是天價的 後期維護更新依然是天價 國家都做不到 何況企業

所以這四年的時間 很少有零售企業真的在花錢弄大數據了 養著些程序員簡單研發而已 主要精力放在宣傳理念 以此拉昇股價 好在經濟進一步惡化之前套現離場


人們總是被一些概念誤導

新零售的概念非常好,線上與線下結合,創造新的零售方式。

可是做實業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概念,還有業務,實實在在將新零售落地的業務。從概念到落地,未必有想像中的完美,你會漸漸發現,概念只是一個想法,要想落地還有很多實際的業務問題。

所以說,概念未必一定要盲目跟進,當業務開始發展時再跟進纔是比較穩妥的策略。


現在的社會充斥著概念,例如5G,VR,MR,這些都是聽起來非常厲害的概念。可是事實是,5G鋪設一年多了,還是沒有落地的業務;VR,MR也只是15年曇花一現。人總要活在現實裏,不要被概念騙了。

當然也有落地的概念,十多年前特斯拉堅持的電動車,到今天可以算真正的落地了。同時我們看到,前幾年才開始孵化的一系列國產電動車也不落下風,雖然他們沒有搶到概念的風口,但是他們搶到了業務的風口同樣可以發展起來。


新零售,實現的是天網,地網,人網三位一體的經營。

天網:互聯網,網路各種中介服務商

地網:實體店鋪,進貨渠道,供應鏈,廠家

人網:顧客,人流量,人際關係人脈

首先從一條簡單的等式公式開始:

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銷售額-成本

如果只是開實體店鋪,店鋪租金,工人費用,裝修費用,水電費用,進貨成本等,營業成本的增加量是隻有不變或者增加,銷量減少的時候,必然虧損。

所以新零售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雖然網路銷售也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但相對比來說,新零售的成本會更多。


新零售,只是一個零售的模式,或者很多人把它理解為未來的零售趨勢也有道理

個人理解:本質是零售那一套,如採購,物流,定價等供應鏈的協調來達到利潤最大化。傳統零售大都是毛利率不高,靠規模取勝

而「新」對零售的本質沒有太多改變,改變在於按需採購,定價更智能,利用自己更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統,在於用互聯網或者電商十幾年發展積累下來的數據來完善零售本身

所以,零售以前存在的問題,如果是「新方式」能覆蓋和解決的,那麼就能慢慢實現盈利;反之,就還是不能實現盈利

其實也有新零售盈利的例子,比如蘇寧買了家樂福中國之後:

 2019年6月,蘇寧易購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收購消息公開後,引發業界大討論。家樂福中國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18年虧損5.78億,同時家樂福還達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總資產115.42億元,總負債高達137.88億元。

今年他們交出了成績單:

1月22日,蘇寧易購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時,提前「爆料」家樂福中國第四季度業務扭虧為盈。雖然近幾年家樂福業務已經實現虧損收窄,但是僅僅通過一個季度整合,家樂福實現7年來首次單季盈利,8年來首次現金流為正的消息,讓市場振奮。

原因蘇寧方也給出了總結:

蘇寧家樂福在上海有31家門店,以三公里業務為準,上海中心城區不同街道,都能享受到家樂福一小時達服務。除上海外,北京、深圳、瀋陽、成都、無錫、昆明等覆蓋率高的城市,家樂福基本上可以通過「1小時達」實現全覆蓋。

而回頭再想想,新零售這個詞最早應該是馬雲正式提出來的,而他為什麼要去斥資收購大潤發?因為馬雲也知道,阿里的優勢在於電商,在於物流和數據,在於互聯網技術,但對於真正地零售行業供應鏈,他們還是外行

所以,新零售虧不虧錢,在於這個零售本身價值和是否能夠找到合適的「新方式」彌補自己短板


中國零售整體基礎太差,從業人員整體專業度不強,目前做得好的,不管是資源還是資本還是專業,都比大部分從業人員優秀得多!

說白了,還是不夠專業!不管是產品,還是基礎配套,還是服務……

這種情況只能是適者生存,末位淘汰!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Out !

未來,只能是精耕細作才能賺到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