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就不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一个发明或者思路如果真的好 一定是高度保密 压根不会拿出来说的

做到一半就拿出来说的 一定是这个发明或者思路有问题 没办法做不下去了说出来骗钱的

就好比之前的贾跃亭 车刚做个壳子 就开几千万的发布会 摆明了是个骗子 而特斯拉啥时候在正经出产品之前发布过任何设计理念

新零售也是一样 靠大数据细化用户画像 以此精准定位 提高销量 减少库存 高效且低成本 理论很好听

但大数据你从哪儿来 真要形成这样一套完整的大数据 价格是天价的 后期维护更新依然是天价 国家都做不到 何况企业

所以这四年的时间 很少有零售企业真的在花钱弄大数据了 养著些程序员简单研发而已 主要精力放在宣传理念 以此拉升股价 好在经济进一步恶化之前套现离场


人们总是被一些概念误导

新零售的概念非常好,线上与线下结合,创造新的零售方式。

可是做实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概念,还有业务,实实在在将新零售落地的业务。从概念到落地,未必有想像中的完美,你会渐渐发现,概念只是一个想法,要想落地还有很多实际的业务问题。

所以说,概念未必一定要盲目跟进,当业务开始发展时再跟进才是比较稳妥的策略。


现在的社会充斥著概念,例如5G,VR,MR,这些都是听起来非常厉害的概念。可是事实是,5G铺设一年多了,还是没有落地的业务;VR,MR也只是15年昙花一现。人总要活在现实里,不要被概念骗了。

当然也有落地的概念,十多年前特斯拉坚持的电动车,到今天可以算真正的落地了。同时我们看到,前几年才开始孵化的一系列国产电动车也不落下风,虽然他们没有抢到概念的风口,但是他们抢到了业务的风口同样可以发展起来。


新零售,实现的是天网,地网,人网三位一体的经营。

天网:互联网,网路各种中介服务商

地网:实体店铺,进货渠道,供应链,厂家

人网:顾客,人流量,人际关系人脉

首先从一条简单的等式公式开始:

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销售额-成本

如果只是开实体店铺,店铺租金,工人费用,装修费用,水电费用,进货成本等,营业成本的增加量是只有不变或者增加,销量减少的时候,必然亏损。

所以新零售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网路销售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相对比来说,新零售的成本会更多。


新零售,只是一个零售的模式,或者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未来的零售趋势也有道理

个人理解:本质是零售那一套,如采购,物流,定价等供应链的协调来达到利润最大化。传统零售大都是毛利率不高,靠规模取胜

而「新」对零售的本质没有太多改变,改变在于按需采购,定价更智能,利用自己更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统,在于用互联网或者电商十几年发展积累下来的数据来完善零售本身

所以,零售以前存在的问题,如果是「新方式」能覆盖和解决的,那么就能慢慢实现盈利;反之,就还是不能实现盈利

其实也有新零售盈利的例子,比如苏宁买了家乐福中国之后:

 2019年6月,苏宁易购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收购消息公开后,引发业界大讨论。家乐福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8年亏损5.78亿,同时家乐福还达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总资产115.42亿元,总负债高达137.88亿元。

今年他们交出了成绩单:

1月22日,苏宁易购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时,提前「爆料」家乐福中国第四季度业务扭亏为盈。虽然近几年家乐福业务已经实现亏损收窄,但是仅仅通过一个季度整合,家乐福实现7年来首次单季盈利,8年来首次现金流为正的消息,让市场振奋。

原因苏宁方也给出了总结:

苏宁家乐福在上海有31家门店,以三公里业务为准,上海中心城区不同街道,都能享受到家乐福一小时达服务。除上海外,北京、深圳、沈阳、成都、无锡、昆明等覆盖率高的城市,家乐福基本上可以通过「1小时达」实现全覆盖。

而回头再想想,新零售这个词最早应该是马云正式提出来的,而他为什么要去斥资收购大润发?因为马云也知道,阿里的优势在于电商,在于物流和数据,在于互联网技术,但对于真正地零售行业供应链,他们还是外行

所以,新零售亏不亏钱,在于这个零售本身价值和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新方式」弥补自己短板


中国零售整体基础太差,从业人员整体专业度不强,目前做得好的,不管是资源还是资本还是专业,都比大部分从业人员优秀得多!

说白了,还是不够专业!不管是产品,还是基础配套,还是服务……

这种情况只能是适者生存,末位淘汰!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Out !

未来,只能是精耕细作才能赚到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