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首發8位原創歌手,每期節目必出一首原創新歌,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因為有新歌、好歌、我沒聽過的歌等著我去發現。其實我看其他音樂節目,大部分是翻唱,這些「老歌」自己買碟或者下載可以細細反覆的品味。而原創新歌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滿懷期待、滿懷憧憬、滿懷驚喜的感受。

8位首發歌手有:梁博、毛不易、熱狗、汪蘇瀧、曾軼可、王源、陳意涵、高進。這些人我都挺喜歡的,挺尊敬的,都是努力的人。兩期下來,他們都拿出他們最真摯的誠意來參賽,所以他們的歌質量都很好,我覺得可以收進個人專輯的那種。

很多人可能會問華語樂壇為什麼不能再出周杰倫、林俊傑、陳奕迅(超級喜歡.JPG)等等這樣的一些歌手。或許是時代變了,或許是火候未到,又或許是當代人不太接受新的歌手,新歌手也挺厲害的,比如梁博、毛不易、曾軼可、汪蘇瀧。多年以後他們可能是歌壇的中堅力量。徐崢曾經說過「好演員的春天就要到了」,我希望「好歌手的春天也快要到了」。多一些包容與等待,他們未必就不是以後的周林陳等等。

再說一下101位「大眾」評委,之所以加雙引號,我覺得並不大眾,這些人大部分是各行各業精英人士、公司白領,普通百姓還是佔少部分的,他們的口味偏好確實是有點不同。但我覺得這樣的投票機制還算合理,至少101位評委實名(藝名)投票,誰投了誰,一清二楚,被節目組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小一點,相比其他節目的投票機制明朗不少(全靠同行襯托)。

缺點就是規則好殘酷,節目組太沒人性,最後一名小黑屋對待,都是努力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對待,看完第二期我想寄刀片給節目組。

你們對這節目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昨天看了他們吃飯的環節 對導演說的話很有感觸

導演說 希望這個節目能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好的音樂 因為現在這個環境大家不關心什麼是好音樂 什麼歌聽著都一樣 而更多的是在乎唱歌的人是誰 這些音樂之外的東西

說實話我對胖虎這個導演還是很佩服的 畢竟嘻哈那麼小眾的東西都靠他發揚了起來 我也很希望這個節目他也能成功

但就這兩期來看 可能並不是很樂觀 因為大家更多的還是在討論人而不是歌 就像知乎熱度較高的問題還是如何評價高進選陳意涵的行為 還是不關心他們兩個的歌怎麼樣 而是專註這些綜藝的過程

所以我感覺這個節目真的是很不容易 最開始看到名單有王源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名字好像很突兀 但現在我發現這個節目真的需要他 因為有他才有人看 真正喜歡音樂的人真的沒那麼多 雖然不願意承認 但節目推廣還真的要靠他的粉絲 不過好在他也還算爭氣 節目表現還可以 應該不會被很快淘汰 而且他也挺有意思的

我看到王源自己在吃飯的時候說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是他就什麼都好 或者是他就什麼都不好 我覺得這些歌手自己都是很明白的 但是看著滿屏媽媽愛你的彈幕 我覺得粉絲可能並不是很明白

另外單純關於音樂的這方面 我覺得很多人也是有欣賞的誤區的 大家還是集中在一首歌的曲怎樣詞怎樣唱的怎樣 而忽略音樂整體的感受 甚至很多人聽歌是認為是詞大於曲的 如果只有詞曲 清唱不就好了嗎 何必弄那麼多樂器配合呢 人聲只是一種音色比較獨特的樂器 過於在意唱詞會讓你不能欣賞那些花費更多時間的 樂器細緻的編配 這個節目里我最欣賞的兩個人是梁博和曾軼可 其實他們都有意無意的弱化了人聲在音樂整體的部分 人聲和樂器可能是對半開甚至更少 實現這一點的話 梁博是用簡單的旋律和歌詞 而曾軼可是因為自己的唱腔弱化了唱詞的效果 感覺她的人聲是另一件獨特樂器 但她的詞真的寫的不錯

所以雖然大眾評委現場給出一些評分 但結束後大家回頭去聽的可能並不一定是評分高的歌 有的歌適合現場有的歌適合平時聽 有人追求一個永生難忘的現場 有人追求一個一直陪伴的旋律 而這個節目我認為還是想發掘一些新鮮的東西 把平時唱出來怕沒人聽的歌 拿到這個舞台來唱 如果總是唱自己熟悉的東西 就相當於是拿這個節目當新專輯推廣平台了

說白了 這個節目的野心是想告訴大家 什麼是好音樂 這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因為很多人對音樂的態度是反智的 表現在只聽很少類型的歌(流行 民謠) 而對自己不了解的音樂種類加以鄙視 並以此獲得勝利的快感 其實很多時候你並不是不喜歡某種音樂 而是因為你聽不懂 就像你學不會數學 就說數學是垃圾 然後說 我就喜歡我的答案 你憑什麼說他算錯了 這種感覺

所以我還是很希望這個節目能辦得比較好的 哪怕不能讓大家理解好的音樂 至少也能給出一個好的音樂的概念 這樣才會有更多人願意開闢這個市場 而不是只是做那些商品化流水線的音樂

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的關注在歌而不是人 這也是對歌手最大的尊重


只能說上半季選手找得太好了,襯托得看下半季彷彿是在看另一個節目。

節目的思路其實非常聰明,做減法——沒有主持人,沒有觀眾以外的樂評人,也沒有冗雜的歌曲「前情提要」和創作「心路歷程」,非常純粹的all about music,這點比起國內很多戲精節目已經相當優越了。

上半季的選手還好在選手的關注度交叉面小——熱狗的嘻哈,王源的流量,毛不易汪蘇瀧的傳唱度,還有自帶神秘屬性的曾軼可梁博,可以說是超神搭配

加上像梁博和曾軼可毛不易的「認生」慢熱屬性,節目又有了一種接近真人秀的漸進感和層次感,每一期你都能從台前幕後加深對他們的認知,一點點走進他們的音樂和內心,非常有意思。

但是下半季下滑太嚴重了。不僅僅是歌,歌手本身也無趣得多。上半季像汪蘇瀧,開始很多人對他也不了解,但看了節目後,能get到這個人性格上的閃光點,他會真正通過音樂把自己的精神和情緒抒發出來,想贏就寫首歌說自己《不服》,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聲音所擾就寫了首《對話》(這首很好聽,強烈推薦),單從態度和創作力上來說已經足夠讓人敬佩。 但下半季的選手……畫風真的很平淡。 其實開播前非常期待錢正昊,但是他目前唱的兩首歌都沒有超過之前專輯裡的較高水平,而且作詞稚嫩得沒法看,每首都中英文混雜真的有點無語;周筆暢的音樂我就不說了,她每期都想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vibe但是聲音條件真的不允許;胡海泉——吃老本,歌曲毫無誠意……(不說下去了,感覺要被打了。其他幾個里還是有不錯的)

幾個年紀大一些的把綜藝咖「油條」畫風展現出了靈魂,每個人都拿捏出十足的綜藝范。其實在其他任何一檔綜藝里他們這麼表現可能都不會引起太大反感,只是有了上半季的真性情做對比後,會讓人不由得感嘆真的有點油了

所以現在我只期待下總決賽了,還是想說一句,上半季淘汰的幾位放到下半季,都是絕對出色啊!


薩頂頂作為補位唱作人將出現在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第三期的舞台,這的確挺讓人震驚!

10年之前,薩頂頂的那首《萬物生》可以說是刷新了很多人對音樂的認知,欣賞薩頂頂音樂風格的粉絲覺得那是天籟之音;但是,也有粉絲覺得她的音樂是"神經音樂",聽了讓人毛骨悚然。

薩頂頂在音樂上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而一晃10年過去了,薩頂頂帶著全新的原創作品來到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舞台,她的出現,太耐人尋味了!

其實不僅僅是薩頂頂,王源、高進、曾軼可,甚至是第二期剛剛離開舞台的陳意涵,這些唱作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所謂的"爭議",在一片"爭議聲"中節目卻日益火爆,《我是唱作人》是怎樣做到的?

近日,《我是唱作人》下半區的唱作人陣容也已經官宣,周筆暢、胡海泉、錢正昊、白舉綱、常石磊、金志文、白安、王以太八位唱作人將加入競演。

從下半區陣容來看,真的有不少"幕後英雄"。常磊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主創之一;常石磊的名字觀眾雖然很陌生,但其在圈內有"鬼才唱作人"的稱號,他的音樂自然會與眾不同;還有周筆暢、胡海泉,他們雖然名氣大些,但出道以來就一直專註於音樂,觀眾也是有目共睹。下半區的這8位唱作人,代表著唱作人生態的另一個群體,他們的加入,也讓這個節目更有看點。

最頂尖的唱作人已經集結完畢,《我是唱作人》的後續精彩,真是值得期待!

集結最頂尖的唱作人,《我是唱作人》不是一檔簡單的明星競演節目!

《我是唱作人》作為一檔全新的綜藝,它的定位是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並集結國內最頂尖的唱作人,這個節目開播以後,就引起了觀眾相當大的關注,單從唱作人的選擇上,從首發的王源、曾軼可,到現在補位的薩頂頂,就可以看齣節目組的用心良苦。

王源作為目前國內最火的TFboys組合成員之一,在他的身上,"流量"這個標籤在很多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王源參加《我是唱作人》,相互成全,應該是形容他和這個節目之間最恰當的辭彙了。

王源的高關注度給節目本身帶來了一定的流量,而王源自身,也通過在節目中的歷練,完成了一個唱作人的真正成長。

曾軼可作為曾經的超級女聲,她出道以來,也是比較有"爭議"的,她的音樂,有時候讓人覺得無厘頭,就像高進在第二期聽完《流言》demo樣曲時就表示,他完全get不到曾軼可音樂的點。

但曾軼可的音樂,卻往往會有直擊人心靈的震撼,就像《流言》中的那句歌詞:在摧毀我靈魂之前,刺傷我身體之前,至少看清我的臉。能寫出這樣美好歌詞的姑娘,往往讓人刮目相看。

還有第二期被淘汰的陳意涵,作為101選秀節目名聲大噪的唱作人,雖然她在《我是唱作人》的舞台上僅僅呆了兩期,但這恰恰可以表示,觀眾現在對音樂的選擇已經更趨於理智,外在的所謂的"流行"因素,在純粹的音樂面前,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我是唱作人》這檔節目,從唱作人的選擇開始,就已經透露出了節目的"野心",它並非是一檔嘩眾取寵的單純明星競演節目,觀眾既可以在節目中享受到純粹的原創音樂,還可以在唱作人的競演中解讀出更深刻的體悟,這也是《我是唱作人》開播以來口碑、熱度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

《我是唱作人》口碑爆棚、熱度不斷攀升,又一爆款實紅網綜節目在不斷的"爭議"中應運而生!

《我是唱作人》自4月12日開播以來,就在網路上掀起了一股熱浪,兩期節目下來,《我是唱作人》已經成為了當下周五檔最受期待的綜藝節目。

一向以嚴苛出名的豆瓣給予《我是唱作人》很高的評價,目前這個節目豆瓣評分高達8.1分,榮登一周國內口碑綜藝榜榜首。

豆瓣點贊最高的幾條評論除了評價各位唱作人的音樂,對節目本身的認可度也頗高,"態度至上"、"真是一檔不錯的節目",直白又不偏頗。

而知乎上網友的評價更是中肯:"現在疲軟的華語音樂市場的一個突破口"、"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新歌"、"反正就是有追下去的衝動!",《我是唱作人》節目本身的誠意,也讓更多的觀眾看到了華語音樂的無限可能。

《我是唱作人》雖然剛剛播出兩期,但王源、曾軼可、高進、陳意涵等等唱作人的名字已經頻頻出現在微博的熱搜榜上,"曾軼可很剛"、"高進選陳意涵"、"王源重慶話RAP"等等這樣的話題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不僅如此,節目中新鮮出爐的唱作人的新歌,也在網路上傳唱度很高,對於節目中首次發布的新歌,觀眾們也是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毛不易的《東北民謠》,梁博的《出現又離開》、王源的《吆不到台》,等等,這些唱作人的新歌真的是可以單曲循環幾天也不會膩!

《我是唱作人》除了不錯的口碑,節目本身的爭議性也讓其更有看點,但是,這種爭議卻不在節目本身,而是在每個人對原創音樂的解讀上。

正所謂各花入各眼,對於音樂,不同的觀眾也有不同的喜惡。舞台PK環節,不僅僅是大眾評審們,就是身在其中的唱作人,也會對音樂本身產生很大的分歧。

第二期節目中,王源再一次挑戰熱狗,重慶話上陣的那首《吆不到台》嗨翻全場,很多觀眾被王源驚艷,但也有些觀眾覺得RAP曲風還是熱狗"封神",就連唱作人汪蘇瀧也猜錯了兩個人的比拼結果。

還有毛不易和曾軼可的pk環節,兩個人風格大相徑庭,觀眾選擇起來自然也會比較困難,很多觀眾為毛不易的《小王》落淚,但更多的觀眾卻被曾軼可的《流言》震撼,最終曾軼可戰勝毛不易去了上位區。

就是這樣,對於"高手"的比拼,每個人心中自然有衡量的那桿秤,但往往結果卻和自己想像的大相徑庭,這就是音樂本身的魅力!

在不斷的"爭議"中越走越紅,作為一個全新的創新節目,下半區官宣的唱作人名單中,周筆暢、胡海泉、錢正昊、白舉綱等唱作人也會加入,娛樂圈頂尖的唱作人紛紛加持,兩期節目下來,《我是唱作人》將會是一款爆款實紅網綜,這已經毋庸置疑!

《我是唱作人》是披著音樂和原創外衣的社會性節目,節目本身的意義更讓人深思!

《我是唱作人》的創作初衷,除了引發大眾對真正的好音樂的討論外,節目自身也是比較注重引導社會性話題的延伸,如果你看了前兩期節目,相信你已經感受很深刻了。

王源以方言《吆不到台》二次挑戰熱狗並獲得了成功,而同樣是二次挑戰同一唱作人,汪蘇瀧卻又一次惜敗梁博,或者很多觀眾也感受到了,贏得一場比賽,或者衍伸到人生的關鍵時刻,靠的不是運氣、不是名氣,除了自身積累的底蘊,還要有勇氣突破自己、戰勝自己。

第二期節目中,"被關進小黑屋"的高進選陳意涵做終極pk,這也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高進比完賽也是淚灑當成,他自己也說,或許他的選擇很不"爺們",但競技節目就是這樣,不分男女、不分資歷,真正的較量是在尊重對手的同時,也要尊重內心最真實的自己。

而在即將播出的第三期節目中,王源將現場演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首根據王源自身經歷原創的歌曲,王源還沒有唱完就已經淚灑當場,節目雖然還沒有正式播出,但網路上已經展開了"對消極情緒怎樣處理"的熱烈討論。

的確,每個人都有消極的時候,而王源的這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唱完後,一定會引起那些善於自己化解消極情緒的人的強烈共鳴。

《我是唱作人》中總會出現很多的觸點,讓唱作人和觀眾之間,產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共鳴。

拒絕做沒有意義的快銷品,從唱作人的精心選擇開始,《我是唱作人》力求奉獻給觀眾一檔有品質、有格調的綜藝盛宴。

而節目播出後的社會性話題引發的爭論,更讓觀眾深深的體會到,《我是唱作人》已經不單單只是一檔明星競演節目,具有社會價值的好綜藝,觀眾在娛樂的同時找到情感的共鳴,《我是唱作人》能成為時下最值得期待的綜藝節目,理所當然!


非常有突破性,實打實的原創音樂節目,八個唱作人各有特色,pick毛不易和梁博,非常優秀。


?「你居然聽王源的歌,太沒品味了」

TFBOYS的王源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里說了這句話。

當然,他並非真的看不起自己,而是在引述他人的看法。

還記得去年,臧鴻飛在《吐槽大會》里吐槽音樂圈裡存在著一條眾所皆知的鄙視鏈

他說,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這幫人,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但事實上,音樂圈的鄙視鏈遠不止如此。

曾有人總結了「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來感受一下:

A. 音樂地區鄙視:歐美&>日本&>韓國&>港台&>內地&>東南亞及其他地區;

B. 音樂流派鄙視:古典&>爵士&>搖滾&>民謠&>電音&>流行&>說唱&>鳳凰傳奇;

C. 音樂專業鄙視:作曲&>指揮&>管弦&>民樂&>聲樂&>音樂教育&>音樂學;

D. 樂器鄙視:鋼琴&>小提琴&>中、大提琴&>管樂&>打擊樂;

E. 唱法鄙視:美聲&>民族&>流行。

很顯然,不管按照哪條鄙視鏈,王源同學都恰好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實際上,給音樂類型劃分等級這件事本來就很不可理喻。

劉歡在《歌手》里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音樂是因為被更少的人聽到而更有價值。

可神奇的是,這種心理現象卻一直普遍存在。

在很多人心裡:流量明星=花瓶;花瓶的歌=垃圾。

當然,還有:網路歌手=LOW;網路歌手的歌=土嗨。

為了打破這種大眾的刻板印象,國內知名綜藝PD車轍,這次策划了一檔新的綜藝節目。

沒想到,一開播就拿下豆瓣8.0的高分——

《我是唱作人》

這是一檔要求歌手們演唱原創歌曲的競賽類節目。

簡單來說,就是每期的歌曲都必須是自己作詞+作曲+演唱

毫無疑問,只是這一個要求就能篩掉目前音樂圈一半的歌手。

節目首發請了8位歌手,和其他音樂節目搶著找業內大咖加盟不同,這檔節目除了熱狗和毛不易外,幾乎所有人都有爭議。

C位王源不用說,每個人都聽過他的名字,但除了粉絲之外也幾乎沒有人聽過他寫的歌。

梁博,《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冠軍,比賽結束後就「人間蒸發」。

所以即便介紹完,你可能也要想半天才能想起這個人到底是誰

曾軼可,《超級女聲》著名選手,一首《獅子座》名震天下,卻同時勸退一半觀眾。

然鵝,如果你以為她還是以前那個只會綿羊音的小女生,那就準備啪啪打臉吧。

汪蘇瀧,嗯……你知道的,QQ音樂三巨頭之一。

他的粉絲大概是圈內最悲催的粉絲,因為如果跟別人說喜歡他,就會被罵非主流……

陳意涵,《創造101》未出道選手,以一輛瑪莎拉蒂聞名,人稱小陳總。至於她的歌?

嗯???她會寫歌???

最後一位,高進。如果要評一個「歌紅人不紅」的榜單,他一定高居榜首。

代表作《我們不一樣》《我的好兄弟》,歌紅到只念歌名都能直接哼出旋律的程度,但本人……

等下,他叫什麼名字來著?

作為一檔從未出現過的音樂節目,用這八個人做第一季的首發陣容,導演心不是一般大。畢竟看到這些歌手名單,小猩真的沒有任何興趣。然鵝,看完前兩集之後……

呵呵,真香。

相比以往的其他音樂競賽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模式要更加直接、新鮮、刺激。

每一期比賽分成兩輪:

第一輪,8位歌手在錄音室里進行Demo互評(試樣唱片),其他歌手在外面聽,全部演唱結束後由歌手們進行互相投票,選出初始排位。

初始排位的前三名會在第二輪比賽中處於上位區、中間四名在中位區、最後一名在下位區,下位區的歌手將會面臨淘汰危機。

把排位的權利交給歌手內投,這種模式並不稀奇,讓人驚訝的是demo互評環節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客氣:

王源破音被批「不穩」,曾軼可被懟「聽不懂」,毛不易被說「沒誠意」;

而熱狗聽完高進的domo,甚至直接說「我不喜歡這首歌」。

相比其他節目的「其樂融融」,其實這裡的評價才更加真實和有意義。

當然,對於歌手們來說,這忠言同樣逆耳。

所以毛不易才會看著錄音棚瑟瑟發抖說,「那裡好像手術室」

第二輪,初始排名中,低排位歌手自由挑選高排位歌手進行兩兩PK。贏了,替換對方的排名,輸了,就保持現狀。

這一輪的演唱不再是在錄音室里,而是站在舞台上,面對101位觀眾評審投票。

說到節目組選取的這101位觀眾,也相當有趣。

「這些觀眾中不僅有樂評人、音樂製作人、音樂學院教授等業內人士,還包括挖掘機司機、理髮店員、土豆種植戶等更多來自不同城市和行業的人。」

而最最刺激的,是節目組對這101位觀眾設置了實名投票機制

每輪PK結束後,馬上投票。幾個機位「直懟」投票的觀眾,每人拿著寫有自己名字、職業、微博的名牌,支持誰,就投進誰的箱子里。

投票完畢,立即計票,當場宣布結果。節目結束後,再把所有觀眾每一輪投票的詳細名單公布。

不說笑,這絕對是小猩看過最透明、最硬核的投票方式。

以往只要涉及觀眾投票的環節,就一定會被批「有貓膩」。實際上有沒有貓膩,還真不好說。有時為了保持節目的討論度,節目組編造投票結果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觀眾匿名投票也會造成評判標準隨意、只憑一時心情好壞或者其他喜惡偏好就左右結果的現象。

如今,觀眾投票「全程可追溯」,並且公之於眾。每個觀眾都會對自己的選擇認真負責,節目組也不再有弄虛作假的機會。

回到「唱作」本身,即便賽制再公正、情節再激烈,如果歌曲不好聽,一切都白談。

那麼,這8位歌手的唱作能力如何?歌曲又如何?

說實話,出乎意料的好

先拿王源來說,一開始我並不對他抱有任何期望。

和所有人一樣,因為不了解、因為偏見,以至於當新聞鋪天蓋地說他考上伯克利時,許多人都質疑他是不是走了後門。

第一期節目,他以一首《隨想》硬剛熱狗,可惜效果並不佳。

其實這首歌並不算差,只是並沒有跳出他給予大眾一如既往的印象——

乖乖的,稚嫩的,流行的。更何況他還選擇了所有對手裡最資深的熱狗進行PK。

所以很顯然,他輸了。

結果到了第二期,他又選了熱狗,並且還是拿對手擅長的Hip-hop來對戰。

這首歌怎麼樣?

這麼說吧,小猩基本上是張著嘴聽完的。

你說這首歌完美嗎?並不。

你可以很明顯的聽出他的饒舌功力並不優秀(雖然從第一次唱RAP來說其實已經不錯了),可以感覺出他的緊張,他情感表達不夠成熟。

但這首歌,依舊能讓路人們對王源徹底的改觀

不論是第一段的抒情部分、第二段的激烈反轉、第三段的欲抒情又激烈的混合,還是不走套路的旋律設計、逃離個人形象的突破,都讓人清晰感受到他無限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他沒有遵循自己一貫的「乖小孩「角色、沒有停留在被保護好的舒適區內,你看到他執拗、激烈、積極、反抗

而這才是一個18歲的男孩,最迷人的樣子。

除了王源,這檔節目最讓小猩「震驚「的大概就是曾軼可了。

可能很多人都和小猩一樣,對她的印象還留在2009年的《快樂女聲》。

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特別不喜歡。這是她一貫得到的評價。

那一年比賽,包小柏曾憤怒地說,「如果她留下,我就走「

高曉松卻不以為然,認為「她是個難得的天才「

只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那首在走音與不走音之間不斷徘徊的《獅子座》,確實很難理解。

一直到今日,當她再次站在舞台上唱出《彩虹》《流言》這些歌時,你才明白高曉松說的天才是什麼含義。

她的音樂有十分獨特的個人風格,並且更加地前衛、獨立。她的旋律抓耳卻又不落入套路,歌詞淺顯易懂卻又隱含深刻。她的聲音從過去單純的軟綿,到如今更增添了成熟的神秘。

當然,《流言》這首歌的成功也有賴于格萊美獲獎音樂製作人john congleton的加盟,他的編曲無疑讓這首歌質量飛升。

但回到曾軼可本身,三期節目三首歌曲下來,聽眾們也開始相信——

她不再是從前的那個曾軼可,她的能力足以被稱作優秀的唱作人。

事實上,節目里的歌手都帶著各自的「枷鎖「而來。

汪蘇瀧想要擺脫QQ音樂三巨頭的名號;高進不想再「歌紅人不紅「;陳意涵希望證明偶像女團也有創作能力;梁博則需要展示自己消失多年其實是在沉澱作品。

但對於節目組來說,把這些人聚到一起,不過是為了引發大眾對於中國原創音樂的關注、對音樂類型和歧視現狀的討論。

節目里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偏見「

以高進、汪蘇瀧為代表的網路歌手,人們愛聽他們的歌,卻又鄙視他們的歌。

以王源、陳意涵為代表的偶像歌手,一面收穫巨大的流量關注,一面承受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

只是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節目組似乎並沒有想要給出確切的答案。

面對王源們的「委屈「,它沒有進一步的渲染或迎合,只是呈現了另一個角度的觀點——

歌手們希望打破偏見,但觀眾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視角。

節目能做的, 不過是將這一切放置於檯面上,讓所有人去思考、討論、爭執。

正如第一屆《中國有嘻哈》一樣,罵的人多、爭的人多,但中國嘻哈音樂,也因此迎來了從未有過的春天。

事實上,可能看完整一季節目小猩依舊會對汪蘇瀧、高進這一類歌手無感、依舊不喜歡他們的歌,但至少不會歧視,會開始理解——

其實音樂沒有高低之分,每一種類型的歌曲,都有它熱愛的人群。

你不會因為喜歡小眾音樂而變得高級,他人也有喜歡大眾音樂的權利。

而這,才是一個電視綜藝節目,所能帶來的最好的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