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說就是如何評價他寫《白夜》的大段心理和語言描寫,以及讓人望塵莫及的想像,對故事敘述的弱化,以及: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他在文章里傳達的情感和想像太過飽滿豐富,即使只用一兩個小時看完,那些情感和浮想聯翩的衍生也可以在你腦子裡回蕩個一天兩天。

私以為,一般,作家在書中表達的將會不及他內心所想,如果《白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如此,那麼不敢相信他本人是多麼善感,他一定有自己的王國。

「我的上帝!那是足足一分鐘的欣悅啊!這難道還不夠一個人受用整整一輩子嗎?……」


一直不敢寫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的文字太冷,太冷了。像西伯利亞荒原上的凍土,冰冷透徹地直指人性。冷得刺骨,冷得讓人難受,因此讓人敬而遠之。

毛姆誇讚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他是俄羅斯最偉大的天才。

魯迅則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偉大的拷問者。

博爾赫斯說,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發現愛情與大海。

罪與罰 里,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之後立刻開始了逃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筆觸冷靜而銳利。余華是這樣描述他讀完 罪與罰 的感受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敘述像是轟炸機一樣向我的思緒和頭腦扔下了一堆炸彈,把二十歲的我炸得暈頭轉向。」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後期的成名作相比,這本 白夜 書如其名,更像是午夜時的陽光。


聖彼得堡緯度極高,夏至之時,午夜仍不黑暗,是為白夜。

這本書如果用標題黨的方式概括,大概是一個舔狗到最後一無所有的故事。男主「幻想家」在聖彼得堡認識了娜斯簡卡,兩人互訴衷腸萌生愛意。男主隨後發現原來娜斯簡卡一直在等待著喜歡的房客。最終房客到來,「幻想家」選擇祝福她。

讀這本書的時候,最讓我觸動的是兩個人的相同。相同的孤獨,相同的熱愛幻想。

幻想家的身旁只有他的僕人。而娜斯簡卡身邊唯一的女性朋友也搬離了她,她只有和雙目失明的奶奶相依為命,捆綁在一起。

幻想家幻想著自己是一個桂冠詩人。「他本人是繪製自己生活的畫家,每時每刻都在按新的奇想為自己創造生活。」娜斯簡卡則幻想著嫁給中國皇太子。

只有孤獨的心靈喜歡幻想,也只有孤獨的心靈才能讀懂另一個孤獨的心。

他們之所以幻想,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世界慵懶、苦悶,所以他們要在幻想中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於是兩顆同樣孤獨的心靈走到一起。在遇見後,他們沉浸在對方的幻想中,給予彼此心靈的慰藉。


兩個人彼此給予對方,這是愛情:

把兩人殘忍地拆開,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愛情悲劇。

平庸的作者,寫到這裡抒發一下傷感之情就該結束了。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顯然不想止步於此,他有著更大的野心。

兩個人在離別後,彼此祝福著。

娜斯簡卡這樣寫給幻想家:

「我將永遠記住那一刻,當時您情同手足般向我敞開了您的心,並且如此慷慨地接受我奉獻的一顆破碎的心。……別指責我,我對您的心沒有絲毫改變。」

幻想家則是這樣想的:

「要我記恨,要我往你——娜斯簡卡——如碧空般的幸福上面圍趕一片烏雲,要我痛責之餘讓你的心蒙上一層憂傷,暗中忍受內疚的疼痛……哦,決不!」

兩個人選擇了相互成全。成全是兩個人主動的選擇。一個人被迫做的,叫放棄。

兩個人相互的情感已經超越了性別,甚至在精神之愛的層面上再次升華。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追求的,偉大無私,富有宗教精神的博愛

這是美麗的陽光,它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閃爍著光輝。

事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婚姻生活並不如人意。他擁有兩任妻子,其中一位跟隨他前往西伯利亞(像極了拉斯柯爾尼科夫和索尼婭)。他把這樣的博愛留給了世人,渴望救贖他們。


似乎該結尾了,原諒我是一個平庸的作者,寫到這裡總要抒發自己的傷感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 白夜 里這樣結尾:

「那是足足一分鐘的欣悅啊,這難道還不夠一個人受用整整一輩子嘛!」

讀到這裡,我總能想起某位情感大師對我說的:「只要她曾經帶給你一瞬間的美好和快樂,就夠了。她在你心目中,永遠是最美好的樣子。」

他說的對。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樣子。藍紫色的格子短裙,編織著少年美好的夢。

那,就讓白夜的光芒也照到你身上吧。

「願你的天空萬里無雲;願你動人的笑容歡快明朗、無憂無慮;為了你曾經讓另一顆孤獨的心得到片刻的欣悅和幸福,我願為你祝福!」

我願為你祝福。


詩意。

他彷彿是為我而寫


其實開頭已經給出了所有的心跡,

屠格涅夫的說法真是 精彩

"只為了一瞬間"有那麼一瞬間是非常好的 這樣才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的神來之筆,就像結局一樣

很多主人公和陀本身很像,就如同

幻想家的腦中有一個丹東

幻想沒有錯,錯的是脫離實踐,不過有那麼一瞬間還是很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