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通常會降低球隊的體能,讓對手佔得優勢,但理論上這種優勢對於籃球比賽來說並不必要。而且季後賽本身也沒有背靠背,並不存在練兵的價值。所以設計背靠背這種機制的動機是什麼?直播?降低比賽計劃難度?


從純籃球角度來看確實是沒必要,而且這種機制非常有害,背靠背比賽顯而易見地增加了運動員的疲勞,一場比賽打完、接受完採訪、回到酒店趕赴機場飛到另一個城市,球員在兩場比賽之間真正能合眼的休息時間往往不到5個小時,如此下來,球隊的勝率也會肉眼可見地受到影響——

一篇來自numberFire的文章分析了背靠背給球隊勝率帶來的影響,有趣的是,雖然球隊打背靠背的勝率普遍下滑,但那些勝率五成以上的強隊所受的影響要明顯小於弱隊。

因為疲勞引發的傷病風險自然是成倍增加:客場背靠背帶來的受傷率會比主場高3.5倍,而NBA有三分之二的背靠背都是客場。

但就像美式橄欖球明明有讓運動員腦震蕩的風險、管理層卻依然捂著風險報告歌照唱舞照跳一樣,一場比賽牽動著數萬張門票收益和場邊廣告露出、場館周邊的服務業、場館本身的運營產業、電視和網路媒體直播產業。NBA作為一個商業聯盟、NBA球員作為一種(價值雖然高但是可海選挖掘批量生產的)商業資產,其創造價值的能力太過驚人。而他們創造的價值,就來源於密集的賽程。

為此,背靠背所帶來的風險自然不足為慮。

簡單說,球員能拿這麼多錢,球隊市值能翻好幾番,聯盟能賣出幾十個億的轉播合同,靠的就是大量的比賽堆積,少打一場比賽,有關各方就少賺了不知道多少錢。所以球員公會才把聯賽停擺作為底牌。而既然現在的聯盟已經賺到了這麼多錢,他們就不可能主動減少比賽場次把錢再吐出來。甚至還會考慮在賽季中期添加『錦標賽』這種東西,來變相增加比賽場次。

所以比賽是不可能少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少的,頂多用『賽季提前開打』、『減少背靠背場次』這種賽程制定的細節操作來緩解一下壓力。更何況下有對策,萬能的輪休大法,就是為了應付背靠背而生的。

所以CBA這次停擺,其損失同樣難以估量。

說到賽程制定,NBA前三十多年(1984-2015)的常規賽賽程,其實都是由Matt Winick一人藉助電腦來安排,他因此被稱為『Scheduling Czar(排班沙皇)』。

這裡有一個ESPN十年前採訪他的文章:《How to build the NBA schedule》,挺有意思的,最搞笑的是這一段:

記者問:技術在何種程度上改變了這項工作?單靠軟體就能完成大部分操作嗎?你們會不會組織一個團隊,在八月初圍坐在紐約的某處會議室里,一邊制定賽程,一邊把披薩盒扔得到處都是?

Matt回答:我就是團隊。

記者問:你就是團隊?Matt回答:我就是團隊,雖然還有一個電腦程序在輔佐我,不過嚴格來說就我一個人,電腦只是為了防止我干出蠢事。

什麼叫『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啊,戰術後仰。


唯一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增加場次,提高收入。

NBA之所以可以這麼弄,因為條件很成熟。

——有可以在一天之內到達美國任何地方的包機。

——有可以經受住82場常規賽折磨的頂級球員。

——有足夠完善的醫療團隊。

——有極其龐大的球迷群體。

以上缺一不可,NBA本質上,我記得在翻譯伊戈達拉自傳的時候,他提到一個詞我覺得很有意思。

NBA本質上……就是馬戲團,讓球員巡迴演出。

馬戲團只要動物可以經受得住,多演一場,收入就多一場。

伊戈達拉原話就是,他不想成為動物,但是沒辦法, 這個聯盟就是這樣,資本家會不斷試探你的極限。

直到你受傷,倒下,失去價值。

所以我其實不覺得背靠背比賽中,某些球員休戰有什麼錯。

這是一份工作,自願選擇加班。


有興趣了解更多籃球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我3月15日晚上8點的知乎Live《中國籃球現狀》

https://www.zhihu.com/lives/1217769597870530560


NBA通常十月下旬開始,四月中下旬常規賽結束,時間不到6個月,卻要打82場比賽,差不多2天一場比賽,加上節假日休戰,全明星周末,還有為其他北美的體育項目讓路,比如NCAA、超級碗,再加上球隊分部在美國各個地區,一些距離較遠的客場通常光飛行加調整狀態就需要一兩天時間,這麼一算時間就更少了,而聯盟也不願意減少比賽場次,因為減少比賽場次會影響聯盟收益,所以只能委屈球員辛苦一點,多打幾場背靠背。。。

其實還有比背靠背更折磨人的賽程,那就是背靠背靠背,這幾乎相當於NBA里的996了。。。現在的球員應該慶幸沒有遇到聯盟停擺後的縮水賽季,像98-99賽季,11-12賽季因為停擺開賽延遲,時間緊迫,賽程密集,一些球隊甚至要經歷兩輪背靠背靠背比賽,如此密集的高強度賽程對球員(尤其是年齡較大的球員)的折磨程度可見一斑。

比如說98-99賽季太陽隊在2月15到2月17的背靠背靠背三連客場比賽,太陽的雙一陣後衛場均以42%的命中率拿下18+10+11,帶隊兩勝一負,而到了11-12賽季,該後衛在達拉斯小牛再次遇到背靠背靠背三連客場,已經到了職業生涯末期的他只能以36%的命中率拿到9+3+3.5,球隊也遭遇了三連敗。。。


說白了,就是因為比賽太多,沒法安排了,只能背靠背大比賽。但是現在背靠背已經成為了NBA球隊教練組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了。

而且在NBA里,不僅有背靠背,而且還有背靠背靠背的比賽,連續三天每天都打一場這樣高強度的比賽,對球員的消耗可想而知。

--漫長的NBA賽季--

NBA球員其實是挺辛苦的一幫人,通常情況下,整個賽季分為這麼幾個部分:球隊訓練營、季前賽、常規賽、季後賽。各部分的時間安排如下:

1、球隊訓練營:通常在9月中旬開始

2、季前賽:一般在10月上旬開始

3、常規賽:一般在10月下旬開始,持續到4月份初

4、季後賽(含總決賽):4月中旬到6月中旬左右

球員們的背靠背比賽在常規賽階段,也就是10月下旬-4月初,滿打滿算5個半月,一共也就165天左右,當中還有差不多12天的全明星周末時期。因此,真正用於打常規賽的時間也就是150天。

因此82場比賽,哪怕是隔天一場比賽也得164天,很明顯150天時不夠用的,因此時間上是必須要背靠背的。

--可怕的背靠背--

連續兩天打2場比賽其實還好,對球員們的體力雖然消耗很大,但是對於這些常年經受殘酷訓練的球員們其實還好,體力經過按摩和休息基本能恢復過來,除了一些老將以外,年輕球員們睡了一覺之後有能活蹦亂跳。但是消耗體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在背靠背期間客場比賽的夜生活。

NBA的比賽打完之後基本就是快凌晨的時間,打完比賽接受完採訪如果這場比賽勝利了慶祝是不可少的,如果輸了借酒澆愁也是必須的,因此球員們集體泡夜店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泡完夜店回來已經凌晨4-5點了,早晨8點多還要集合飛去客場,因此給球員們的睡眠時間之後3小時,大部分球員都是在飛機上補覺。這樣的身體狀態到了背靠背的第二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可怕的背靠背靠背--

更可怕的背靠背靠背比賽,在2011年那個停擺的縮水賽季幾乎達到了頂峰,雖然由於勞資糾紛使得當賽季NBA常規賽到了12月底才開始打,而且為了盡量不縮減比賽場次,聯盟還是安排了66輪比賽里,因此共有42次「背靠背靠背」成為亮點。

更悲催的是凱爾特人隊,在6天中安排了5場比賽!這個賽程安排讓所有的球隊都怨聲載道!

--聯盟減少了背靠背比賽--

最近幾年,聯盟也更加聽取球員們和球隊的意見,減少了背靠背比賽的安排。聯盟總體背靠背比賽場次從上賽季的398場降低到了371場。平均每支球隊只需要打12.4個背靠背。

這也極大程度的減少了由於疲勞等因素造成球員傷病的可能性。


為了在固定的周期內,打更多的比賽,賣更多的版權費。

舉個例子,目前常規賽是82場,如果學CBA改成雙循環(58場),那麼所有球員的收入就會變成之前的70%(如果資本家願意和球員分攤損失,呵呵)

4000萬的CP3都變得不到3000萬了,是不是很刺激?你覺得球員會同意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