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四歲寶寶英語零基礎是先讀繪本好還是教育機構好,我可以給你打個比方,比如說孩子學習說話,是認為讀圖書好還是場景式教學比較好,答案可想而知。

學英語也是如此,很多家長給孩子從小就開始磨耳朵,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適應全英語的環境,而讀繪本,最好是在有基礎的情況下去讀,如此效果才會最大化。所以對於四歲寶寶英語零基礎,家長可以選擇一家合適的機構,或者平台,給孩子啟蒙英語。

當然了,對比一些啟蒙英語類的app,我個人是推薦家長們選擇合適的教育機構比較好,原因很簡單,真人授課,課堂生動,吸引孩子,提起孩子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課堂上也不只是單純的跟讀,而是有方式的去引導孩子開口說英語。

比如一家線上的固定歐美外教課堂,「提問式教學「,老師會根據課程內容通過啟發式的提問提出許多有邏輯關聯性的問題。

並且從始至終就是按照母語式學習路線設計課程體系,混合式教學設計下除了外教應用課堂,久伴英語還有課前知識課堂,通過錄播課+練習形式實現翻轉課堂。同時課後的強化拓展,又能強化學習,將知識內化成能力,學英語貫穿整個過程。

大家也可以看看這家機構的課程詳細介紹【久伴英語 - 3-18歲兒童在線學英語,同伴式趣味外教課堂】我就覺得這樣一家挺合適的。

除此之外,四歲寶寶零基礎學英語,出來課堂合適,外教合適,還需要教材也合適。不同機構,教材不同的同時,所適合的年齡段孩子學英語,合適程度也不同。

我給大家分享的這家機構,剛剛簽約了美國小學前沿教材COMPASS,全體系能力對標。在內容上歐標CERF結合CCSS美標大綱,教學方法上完美整合了ESL/EFL的教學特點,完美對標劍橋五級考試,是一套非常適合英語為非母語國家的孩子進行英語學習的英文原版教材。

Compass教材主題性強,內容新穎同系列視頻貫穿始終,學習者易於理解,且有助於知識遷移,完美兼顧了3-18歲的學生系統學英語。也是非常適合四歲寶寶英語零基礎學習的。

現在線上的英語培訓機構基本上都開了免費的試聽課,家長除了自己的對比考察,也是可以帶孩子試聽體驗,從課堂上看孩子學英語的反應,而且這樣也更能了解孩子自己的「心意」。

所以給大家分享他家的試聽課地址【https://t.cn/A6yAX0qp?BIZ=ECOMMERCE】都不妨領取一節試聽一下。


看到題主的問題讓我思考的是,英語啟蒙前應該了解什麼?

因為受到周圍雞娃大軍的影響,我大概在孩子10個月左右開始思考英語啟蒙這件事,當時因朋友推薦接觸了某個品牌的線上啟蒙課程,選擇是否跟課的過程也很糾結,現在想想當初的糾結完全是因為自己把英語啟蒙這件事看的過於簡單得等同於「選擇一個系統課」,其實制定英語啟蒙路線涉及的方面太廣了

首先,家長需要明確一個目標。說白了,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是想孩子以後出國,有一個母語化的基礎還是說通過提前開啟,為了孩子以後良好的應試打下基礎

其次,考慮下家長和孩子的時間。孩子幼兒園放學後的時間是否還有其他固定安排(比如幼兒園的作業),家長每天可以留給孩子陪伴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每天可以留給英語學習的固定時間有多少,碎片時間段有哪些

最後,回歸到問題本身,如果希望通過閱讀繪本達到啟蒙的目的,那麼是否構想過如何安排計劃(讀哪些、多長時間讀完、按照什麼順序閱讀),如果想選擇機構,那麼也需要了解的是不同機構的課程設置,教學特點,試聽安排等等

簡單總結,四歲開始零基礎啟蒙首先需要明確目標,無論選擇哪種路線,確定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堅持下去,如何開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在行動了。


這個要看家長有沒有時間,還要看培訓機構怎麼樣。

如果家長有時間,我身邊很多寶媽都是自己做啟蒙,做的一點也不比培訓機構差,甚至更好,買繪本加點讀筆,家長英語差也不怕,可以先入一套果醬英語和SSS兒歌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入海尼曼、RAZ、紅火箭三選一,牛津樹我覺得是必入的,學習自然拼讀最系統的一套分級讀物,也非常有趣,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分級讀物最少刷要兩套,不是一套就夠了,語言類就是注重大量閱讀,至於怎麼省錢買到性價比最高的版本可以私聊。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就只能上培訓機構,或者晚上抽時間,但是一定要堅持,找培訓機構要注意看以下幾個方面:1、師資力量,老師的口語直接會影響孩子的發音,特別是啟蒙;2、機構品牌,還要看培訓機構的口碑,一個機構打出了品牌就說明這個機構有實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大家好,我是羽翼互動benny。我覺得沒有必要上機構,畢竟四歲的寶寶已經上幼兒園,而且有了一定的溝通能,也可能在幼兒園學到了一些簡單的基礎。

其實英語,最重要的是一個學習氣氛,比如寶寶在家的時候,父母陪孩子玩的時候,可以給她增加一些英語類型的小遊戲,也可以教她一些簡單的英語溝通方式。

繪本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詞句相對簡單,而且也便於記憶,也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繪本的教導課程,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學習,每次花個十幾分鐘時間,又省事,又方便的。

更何況,寶寶才4歲,對於英語的學習,也只是打基礎的年紀,多培養一下她對英語的興趣比較好。每星期又要上幼兒園,又要上機構課程的,其實也挺累的。要勞逸結合嘛。平常多和孩子有一些英語交流,絕對對孩子英語水平提高,有很大幫助的。

如有其它問題,請關注公眾號「羽翼互動營銷諮詢」,會安排專人,第一時間回答您的疑問~~


如果是四歲零基礎,我建議先自己在家進行啟蒙,培訓機構的效率太低,一節課下來只能教授四五個簡單單詞,上課人數一般在10人左右,效果並不太好。並且價格昂貴,接送麻煩。但凡家長有一點英語知識的家長,在孩子最初英語啟蒙階段,完全可以自己勝任。

有些家長可能會疑慮,那我該怎麼開始呢?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蓋兆泉寫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我最近一直在看,覺得受益良多,非常適合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心中有目標

第一個目標對應的是閱讀,參照美國同齡人的標準,同年級的美國小孩讀什麼書,在中國的小孩就讀什麼書。即在閱讀這一單項上,與美國同齡人保持同步。

第二個目標兼顧了能力和應試。FCE這個考試大概相當於母語國家孩子四年級水平,二語的孩子在五六年級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水平檢驗。在蓋老師看來,應試也是一種能力,尤其現在的等級考試,考的是聽說讀寫加語用的綜合能力。如果不以一個等級考試為參考,隨意盲目的學習,容易走偏方向。

第三個目標是通過英語來學知識,也就是CLIL教學法(內容和語言相結合的學習),家長如果能夠提供合適的材料,幼兒園小孩就能做到。

第四個目標關乎情感。摒棄一切需要毅力的方法,兒童學習語言的主要成因不是毅力。能用英語來娛樂、享受英語,是一種很高的能力。

腦中有理論

理論一,區別「學得」與「習得」,學得即有意識的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我們這一代就是按照這種方法來學習英語的,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習得就是通過大量的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的學會一種語言。學習母語的過程就是一種習得的過程,在寶貝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來人說要不停的跟她說話,這樣孩子說話就早,估計很多這樣的媽媽最後都會比較嘮叨哈。

理論二,生理基礎:兒童的大腦決定了兒童是天生的語言習得者,5歲前這個階段習得的語言會直接儲存在大腦的「語言區」,第二語言也會和母語儲存在大腦的同一區域。10歲以上才學外語的人,在使用外語時除了語言區外,還使用了大腦的其他部分。也就是說兒童時期學習外語最可能達到接近母語的程度。

理論三,「聽,說,讀,寫」順序不容顛倒。就像學習母語一樣的,孩子需要建立語言和實物之間的對應關係,當我們指著桌子告訴她「桌子」這就建立了漢語與實物之間的對應關係,英語也一樣,指著桌子告訴他「 table」。這些過程都是需要大量的輸入才能獲得。同時,聽的過程也是培養語感的過程。聽什麼?

理論四,遵循」i+1"可理解性輸入原則,這是「二語習得論」的核心觀點,「i」是自己現有的水平,+1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只加了一個1,只加一點點的新知識,以達到「可理解」。打個比方,對於一個不懂法語的人,讓她聽法語新聞,你會有什麼感覺。孩子也一樣,對於一個英語0基礎的孩子,即使每天聽不理解的兒歌達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小的,所以磨耳朵的東西一定是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再加入一點點新知識。這就考驗家長對孩子英語的掌握和對資源的選擇。說到資源就不得不說「興趣」有興趣的東西才會願意學。

理論五,尊重沉默期,在掌握語言能力的過程中都應該有一個想當長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一年。在學習者能把大量的內容逐漸內化,達到一定思維能力和有足夠的自信前,不應該開口說外語。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不要急於要求孩子去做交流。學母語的過程也一樣,孩子剛開始聽了大概一年,然後才能說一個詞,慢慢的才開始說句子,表達自己的思想。

一、關於孩子學習的整體規劃。

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沉浸式的習得法是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路線——路徑最短、最有效、成果最好、過程最輕鬆無痛。在蓋兆泉為中國孩子設計的英語學習規劃中,最打動我的是這樣一句話,也就是她設定的應用目標:「英語真正成為獲取知識的工具,而不只是知識本身」。可以說,正是這句話,體現了蓋兆泉遠遠超過一般作者的境界。我們學習英語,首先要清楚這樣一個定位:英語作為一個語言工具,固然有其優美之處,但是我們之所以學習英語,根本上是因為我們要打破自己為地域、種族和語言所形成的地理壁壘、生理壁壘、心理壁壘以及隨之而來的心智的壁壘,為自己呈現更廣闊的世界和更豐富的知識。

根據蓋兆泉的設計,沉浸式的習得,主要靠家庭,同時也要去培訓班完成「學得」的任務。幼兒階段,習得佔英語學習的時間要佔80%以上。到小學高年級,則各佔50%。就具體路線圖而言,孩子可以從3歲開始啟蒙階段,如果不送到外語幼兒園,那麼3歲就在家大量聽。主要是聽兒歌故事,說日常用語,讀分級讀物,看動畫片。做這些事情,要更注重理解意義,建立英語聲音與實物具象之間的關係,形成英語思維。不閱讀、不認字,更不要學教材、背課文。在孩子5歲達到1000聽力辭彙量的時候,要報外教k口語班,提供孩子「說」的輸出環境,並強化拼讀、語法等規則。6歲開始所謂「」掃盲階段」。在孩子達到3000聽力辭彙的時候,報一個自然拼讀的班,把聽力辭彙量迅速轉化為閱讀辭彙量。到孩子7歲的時候,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報班學一套教材,開始正式學習語法、精讀、拼寫、寫作等,並開展泛讀。到12歲之後,重點閱讀給孩子智力上的挑戰、批判思維和邏輯啟蒙的東西,廣泛拓展知識面。

手中有資源

互聯網時代展現給我們家長的,是極大豐富的內容(其中覺得大部分是免費的)。網上能夠找到的免費學習資源包括:

  • 英文歌曲
  • 有聲書MP3
  • 廣播節目
  • 電視劇
  • 電影
  • 各種講演錄像
  • 互動學習網站
  • 教材PDF
  • 讀物PDF
  • Flash動畫
  • POdcast
  • 論壇中各類孩子的學習記錄
  • 各種推薦的書單

腳下有路線

英語啟蒙總體路線圖。啟蒙階段3-5歲以聽說為主,無讀寫;6歲掃盲階段聽說讀為主,能寫簡單的句子,單詞即可;7-9歲全面發展階段,聽說讀寫;10-12歲提高階段,全面發展聽說讀寫。到這裡你會發現12歲正好是結束小學階段,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具體的有一個表格來詳細說明聽說讀寫。

對於較大的孩子怎麼辦?二語習得論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成人,對於8-12歲的孩子來說,更得從聽說入手,只不過閱讀可以介入的快一點。當然大孩子學習英語也有劣勢:第一,啟蒙時期的原版材料內容幼稚;第二,時間不足。大孩子認知發展比較成熟,無法忍受幼稚的外語啟蒙教材;大孩子學習任務比較繁重,難以抽出時間分配給英語學習。如果能夠克服這兩條,大孩子學英語也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細說路線圖

3-5歲啟蒙路線:1、說,家長可以在各種場合跟孩子說符合情境的,簡單的英語單詞、片語、句子,如果是會教孩子的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做英語遊戲。2、看,每天固定時間看原版動畫片20分鐘,看一些flash童謠和故事。3、讀,家長給孩子讀分級讀物,如果家長擔心自己的口音影響孩子就讓孩子聽故事的音頻(需要一邊聽,一邊看圖來理解)。4、聽,聽英文故事、歌曲,還可以提取動畫片的音頻給孩子聽,拿童謠、兒歌當背景音樂放,和孩子一起唱。四種方法的重要性按遞減排序。到5歲的時候積累1000聽力單詞,可以報一個外教口語班,主要練習說。當然在上培訓班的時候,家裡的各種輸入要繼續進行,因為培訓班的課時少,功夫還在家庭之內。

6歲是掃盲階段,繼續聽,積累3000聽力單詞,可以報班學習自然拼讀,讀phonics reader,這個過程將聽力辭彙量迅速轉化為閱讀辭彙量。這裡普及一下自然拼讀的知識:關於自然拼讀,很多家長並不太清楚它的實際作用,自然拼讀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它是學習閱讀的工具,不是背單詞,讀單詞用的;第二,學習自然拼讀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大的聽力辭彙量,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學前積累3000聽力辭彙的原因;第三,自然拼讀頂多能解決70%-80%的「見詞能讀」,因為英語里只有這麼多的詞是規則的,還有一些不規則的詞要花力氣整體記憶。總結自然拼讀就是上接聽力,下接閱讀,孩子通過自然拼讀把腦海里的聽力辭彙迅速轉化為閱讀辭彙,通過一兩年的學習和練習,在七八歲的時候就能具有3000多詞的閱讀能力,讀章節書,讀小說,閱讀水平足以傲視高中生。

7-9歲全面發展階段。7歲的時候報班學一套教材,開始正式學語法、精讀、拼寫、寫作,泛讀分級讀物300-1000本。7歲孩子的邏輯思維已經萌芽,可以開始學得,報一個好的課外班,正式開始讀寫的歷程。習得方面在家裡抓,仍然是大量的聽,大量的讀。

10-12歲提高階段。在「學得」方面,五年級的重點是由「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轉變。在這一年加大學習讀寫的力度,系統複習語法知識,提高讀寫綜合能力,並開始向學科英語和學術英語過度。在「習得」方面,家長在選取聽、讀材料時,要致力於挑選能帶給孩子智力上的挑戰、批判思維和邏輯啟蒙的東西,並著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用英語廣泛閱讀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non-fiction書籍、雜誌、報刊,並多看些科普節目、訪談節目、電影。在fiction方面,這時候的目標是泛讀或泛聽高級章節書至少兩個系列,總量不少於50本。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掌握兩條線:聽一條線,讀一條線。在上中學前,始終保證「聽」這條線高於「讀」這條線。

誤區解析

根據二語習得論來審視英語學不好的原因,我的理解是學習中的一些誤區。

第一,是不要太依賴課堂,課堂不是有效的習得環境,主要得靠家庭,家庭需要營造這種習得環境;

第二,課外班需要上,而且選擇課外班也要盡量實現習得的環境,並且把孩子給外教的前提是1000聽力辭彙量;

第三,語言學習沒有什麼經典(個人認為教材,讀物等等還是需要甄別一下的,不一定是經典的,但是一定是符合孩子的喜好,並且還要遵循i+1原則);

第四,不能要求孩子一味的背誦,同樣的,在沉默期內也不要要求孩子跟讀,只管給她聽原版的音頻就行了;

第五,讀物不能充當教材,教材和讀物的關係就像是骨架和肉的關係,教材解決「質」的問題,讀物解決「量」的問題;第六,英語啟蒙用繪本還是用分級讀物?蓋老師推薦用分級讀物,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啟蒙教材+分級讀物+繪本,我同時買了牛津樹(分級,趣味故事性強),海尼曼(分級,開口神器),廖彩杏(繪本),吳敏蘭(繪本,115本),一起使用,再配套動畫片,音頻,我覺得效果還是挺明顯,我家寶寶剛剛四歲,我大概測了一下,聽力辭彙大概在1000詞,再堅持半年,就可以進行自然拼讀的教學,以及請外教在線上教學。

所以家長,不要焦慮,明確目標,一點點進步,等待花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