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管孩子,救救遊戲!


淦,我現在看到這種新聞就tm慌,之前幾次鬧得版號也停了,莫名其妙的審查也變嚴了。

小公司活不過版號寒冬這個誰都知道,現在都疫情了更是要維穩就業,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說審查,我是不奢望我活著能有合理的年齡分級制度,但你這審查也不要太離譜啊!

之前農藥荊軻事件導致後面的畸形審查我還歷歷在目呢。

這兩年,我做個文物手游,一看,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藏了一塊【佛頂骨舍利】,有文化,做進去!

結果審查告訴我不能叫這個,【佛】和【骨】都是敏感字……我tm人家文物本來就叫這個啊!

行吧,這個我也不寫了,文案多寫寫歷史,提高大家歷史涵養也行,小孩子玩了都說有教育意義的那種。

寫個漢武帝打匈奴。

提交上去,你不行啊,這傷害民族感情。(我:莫非現在還有匈奴族?)

行吧,那漢武帝打擊北方少數民族。

回:不能【打】,不能【攻擊】,不能【傷害】。

那行吧,是你逼我的——漢武帝和周邊民族進行反覆而深入的交流。

tm終於過了,然後新問題又來了,你這些ui,不行啊!

我:???哪裡不行?

回:你看,這個紅色的,周圍輪廓就像血跡一樣,不行,這太暴力了。

那一瞬間,要不是考慮到我要養活一個手游公司,這版號我真的不想要了。。。


大家不用擔心,來回修改了了一年多,版號最終還是拿到了,別問我是什麼遊戲,我不想被針對,遊戲也沒啥好玩的,披著文化殼的氪金手游,畢竟創業團隊要活下去。

不過我更怕的是,新聞鬧多了,讓這種審查更畸形了,我實在沒勇氣面對更**的審查了。


3歲開始玩遊戲!充值10萬元?

厲害,厲害

又是什麼家長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

7年啊,7年屢教不改,究竟是孩子屢教不改還是家長屢教不改

真是神仙父母

我就納悶了,為啥那些家長寧可給孩子一部手機也不願意去給他買幾本書

讓他看幾本網路小說都比玩遊戲省錢啊

這群父母不但在學習教育上失職,連在孩子的娛樂方面都是失職的

最後一句玩什麼遊戲不好去玩王者,給他註冊個steam不香嗎?


這已經是今年看到的第五條類似新聞了,不過這條剛剛出爐的新聞「10歲男孩沉迷網遊7年充值近10萬元,媽媽怒送派出所」更具有視覺衝擊力。

你沒有看錯,關鍵詞是3歲、7年!

具體的報道是這樣的:

四川綿陽市北川縣一名10歲男孩,沉溺於網路遊戲,從3歲開始持續偷偷摸摸充值購買遊戲裝備,7年時間花掉了近10萬元。5月23日,束手無策的父母覺得無法管教,把孩子送進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了解情況後,與遊戲網路公司協調聯繫,按照相關未成年人保護規定,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將近期充值的5000元費用予以了退還,另外8000元正在走程序。

個人一直認為,越是極端的案例越可以反映現實和內在。所以說,上面的案例或許可以反映問題的本質。

首先不得不先誇一句「小天才」。

其次,遊戲固然可以讓人上癮,甚至可以說設計之初就是沖著讓人「上癮」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家長甩鍋遊戲的理由。(在遊戲設計過程中,哪些心理學知識曾被應用過?)

但是三歲就給遊戲充錢,反映了什麼?三歲的孩子懂什麼?父母不給他手機他怎麼玩?父母如果花時間陪他,他會去玩手機?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現狀:父母缺少陪孩子(玩耍)的時間,或者嫌煩故把手機丟給孩子玩。

前些日子,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提出的建議就非常好:強制將刷臉生物識別「實人認證」納入遊戲註冊、登錄以及消費支付環節,實現「人證合一、人機對應」。

這樣一來,第一,孩子不能偷偷登錄父母手機玩遊戲;第二,可以證明是不是孩子在充值遊戲!那時候,家長就必須直面「孩子玩遊戲是不是和做父母的自己有關」的叩問了。

希望該提議可以通過。


推薦一本書給已經或即將成為父母的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

對於它能夠帶來的幫助,領券後僅17.8元的價格似乎不值一提。這本書的出發點是: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沒錯,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讓孩子喜歡和著迷呢?

孩子們並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需要的是你!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親密關係!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版書 育兒書籍淘寶¥ 22.80去購買?


換個標題依然成立

如何評價10歲男孩沉迷殺馬特/鬼火/打賞網路小說作者/打賞主播/購買四驅車、悠悠球7年充值近10萬元,媽媽怒送派出所?

遊戲只是恰巧在這則事件中成為了教育失當的替罪羊。


最近老刷到相似的新聞、相似的問題。

不得不說夫妻要考父母證才能上崗這個怪誕的提議在這怪誕的社會裡,真的不怪誕。

你永遠不知道在這怪誕的社會裡,下次會出現什麼更怪誕的例子。

把孩子送往警局的時候,我覺得作為父母更應該被強制拘留,學習怎麼做個父母,把一張白紙的小孩上色成要「被」送往警局的「壞小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