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說,難道生活就是永遠痛苦大於快樂嗎?人與人之間就是存在解決不完的矛盾嗎?打個比方,和我媽媽在一起,一個月起碼要吵很多次假,很多時候因為自己也挺懶惰,然後不想做事,就玩手機,然後就會被她說,然後意見不合,然後就用非常刺耳的言語來攻擊我,我聽的難受就會懟他,並且和他吵架。還有工作的問題也是錢永遠不夠花,精力永遠很差。永遠很多事情等著自己。


(題圖選自插畫師 Davide Bonazzi 作品)

和我爸媽的一次通話,談起我的堂哥,言語里有著於往常不一樣的溫情,讓我深夜難眠。

說起我的堂哥,我的內心也是有著很多活動特別混亂和複雜,或是崇拜、或是憐憫、亦或是平凡的人生。

說起我的堂哥,他是我們全家人的驕傲,我們家第一個研究生。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非常崇拜的他。我們上小學,堂哥上高中。堂哥經常輔導我們寫作業,教會我們下象棋、圍棋,給我們講水滸、三國、金庸小說。

給我們答疑解惑,燈泡為什麼會發亮,沼氣為什麼能燃燒,土豆放久了為什麼會變色?在我心裡,他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家裡的長輩都拿他來教導我們,要向他學習,長大之後才會有出息,街坊領居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是他。

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現在,有什麼問題困惑都會和堂哥交流,像朋友一樣談人生、談理想。每每談完,總有醍醐灌頂、鬥志昂揚的感覺。

堂哥畢業三年了,兜兜轉轉三年了,這三年他考過公務員、進過國企、自己創業。直到現在沒房、沒車、沒對象、更沒有存款,所有的成功都與他無關。

上帝好像在捉弄他似的,創業失敗、戀愛五年女友分手。沉重的事實,殘酷的現實,讓他頭頂的光環,恍惚了。來之四面八方的壓力接踵而來,面對這個世界,他迷茫、焦慮、困惑。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還是堂哥推薦給我看的,大家應該都熟知的這本書,我看了好幾遍,包括後來被翻拍成的電視劇。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莫過於主人公『孫少平』的人生經歷,年少時讀書的艱辛,家庭的變故,讓他早早扛起了大梁,心愛的女孩永遠的離別,故事結尾,少平放棄城裡的工作,執意回到曾讓他命懸一線的礦區,當一名普通的曠工。

一切結束得是那麼平淡。就好像坐在行駛在山間的小火車上,以為前面還長路漫漫。卻不知拐過一個山頭,就該到站下車了。小說的結尾是那麼的突兀,那麼的意猶未盡。

其實後來才覺得這樣的結局是最好的。

若最後的結局是,少平去城裡工作了,少安的磚場越辦越好,秀蓮的病情也緩和了一起,一家老小總算過上了好日子。

亦或是任何一種結局。那麼倒顯得不那麼真實與感人了。

生活啊!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有那麼多的未知。我們無法去推測他們後來的人生是怎麼樣。十年,二十年……起起落落又將使怎麼一種景象?

「不惋惜,不呼喚,我也不啼哭。金黃的落葉堆滿心間,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最後用葉賽寧的詩句結尾。

哥,我們長大了,該長大了,我們總要面對這個世界,小時候夢想過的世界,沒有那麼美好,只不過是個平凡的世界。


多為自己想想,多為以後想想。人需要努力,想的太好只會被社會拋棄。


抬頭仰望星空中的月亮,低頭撿著腳下的六便士


生活並不是一直痛苦大於歡樂的,覺得精力不夠只是因為你的作息不夠合理,如果你能夠堅持早睡早起以及經常鍛煉,那麼你會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而快樂也是要靠自己去發現的,每個人快樂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一定要記住麻木不等於快樂,比如玩手機,無目的的玩手機。

但是痛苦如果不存在的話,那就無所謂快樂,一個人沒有痛苦,快樂也是沒有意義的,人類很多偉大的成就都是由痛苦而來的,比如詩歌,巨著,藝術和宗教信仰。

既然內心有美好的願景就要去相信它,並且是堅定的相信它,詩和遠方是比不過眼前的苟且的,所以如果你無法在眼前的苟且中自得其樂,那麼又怎麼踏過它到達遠方呢?


你這明明是被自己打敗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