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起來」不熱,是因為人體溫度有36~37度,而室內溫度也就20左右度。

那人「摸起來」熱的物體起碼就要有50多度吧?也就是說,暖氣片如果摸起來熱,起碼它的溫度得50度或者更高吧。

告訴你一個現實,

在黑龍江做供暖設計的時候,雖然我們在設計說明上寫的是「設計供水溫度75度」,

但實際上都是按照65度考慮的,為什麼?

因為一般給住宅供熱的供熱公司的供水溫度送到業主就沒超過60度,

甚至有些建築保溫做的好的小區,入戶的供水溫度也就50度甚至更低。

能讓你感覺「摸起來」很熱的暖氣片,

大概也只能在一些校區廠礦或者廠區家屬樓之類,自己燒鍋爐自己供熱的情況才能遇到。

那為啥結果也還不錯,房間很暖和呢?

這涉及到一個熱平衡的原理。

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室外溫度較低,室內溫度高,

熱量會從高溫區域(室內)向低溫區域(室外)擴散。

不同建築區別是,窗、門、牆保溫好,就散的慢一點,保溫差,就散的快一點。

總之,為了保證室內溫度不因為散熱而降低,就必須源源不斷的向室內輸送熱量,而且還要有效率。

那散熱器系統,拋去散熱器(暖氣片)之前的鍋爐、水泵、管道、閥門部分不談,單純對散熱器而言,

主要保證兩個參數,就能保證熱量會按照需求的功率傳入室內,保證房間內的溫度。

一個就是散熱器表面溫度,另一個就是散熱器面積,其他還有什麼安裝位置,供回水方式之類影響。

所以,不管什麼原因,當散熱器表面溫度低的時候,只要有足夠的散熱器面積,那室內溫度也可以保證的。

就是說,你摸起來散熱器雖然不熱,只要不涼,那好歹也有40來度吧?只要,散熱器多一點,表面積大一點。那也有足夠的功率保證室溫了。

至於為什麼熱公司供不把供水溫度調一點,首先,保證供水溫度穩定在某個溫度,也是人家熱力公司,努力的結果,也是鍋爐、水泵、管道保證了足夠熱量的水循環的結果。

那為什麼是40度,50度,而不是70多度,

當然就是熱力公司從經濟角度出發的結果。

低溫水輸送損失更低一點,鍋爐運行壽命也更高一點,運行好控制,安全性也高一點。反正結論就是熱力公司會省錢。

但是說實話,這麼低的溫度供熱有時候很討厭的,最明顯的就是散熱器片數得多,對於住戶來說,就又丑又臃腫。建設方也沒辦法,熱力公司就給這麼低的溫度,不往死了加散熱器片數,真達不到室內溫度,住戶是真會罵娘的,改造起來也很麻煩的。

好在散熱器這東西也不算貴,多個十片二十片在房子建造成本實在算不上什麼,也就沒人深究這個事情。


坐標帝都。前不久我也遇到過這個疑問,問了住同一個小區的朋友才確信暖氣確實是開了。但摸起來只有非常微弱的溫度。

我是南方人,以前家裡是沒有暖氣的。媽媽比較節儉,一般就是使勁往我身上懟毛衣。實在冷得不行了,開油酊。用過油酊的朋友知道,油汀開起來了,表面是可以燙到徒手摸不了的。

我這裡提供一個猜想,僅供參考:暖氣片的熱交換面積更大。

熱對流的功率正比於溫差×面積。

以前家裡用的油汀,長度可能也就 60 厘米左右。而現在租的房子里的暖氣片,長度有 1-1.5 米。而且,似乎暖氣片的每一片散熱片的間距比油汀更小。如果假設暖氣片和油汀的寬度、高度都差不多(目測是這樣)的話,暖氣片的散熱面積就差不多是油汀的 3 倍。

鑒於屋裡的暖氣片摸上去幾乎感覺不到熱,假設它的溫度是 30 °C,室溫為 20 °C,溫差是 10 °C。而油汀的散熱片摸上去燙手,那就是 60-70 °C,和室溫的溫差為 40-50 °C。

好吧,至少量級上對上了。

我就姑且認為,暖氣片的散熱面積比估計的還要大一點,北方屋子的隔熱更好一點吧。


感謝評論區兩位同學的指正,確實說散熱片的主要散熱方式是輻射是不準確的,只能說有相當部分熱量是通過輻射傳遞的

之前的幾位同學沒有答到點子上,暖通空調專業從業人士來說一下,雖然好久沒有做採暖方面的事情了...

暖氣片並不是都不熱的喲,我國北方的民用集中供暖供回水溫度設計值大約是90~95/60~70這樣的水準,也就是說室內暖氣片裡面的水溫大概還是在七八十度這樣一個水平,其實還是蠻熱的...

之前有幾位答主講到了傳熱的概念,思路是對的,只不過具體到傳熱方式上有一些偏差。其實暖氣的一種很重要的散熱方式是輻射換熱,這是和冷暖空調不一樣的。輻射傳熱不需要工質,我們人體在輻射換熱時感覺暖和,是因為我們人體表面接受到了相對比較高溫的暖氣片的直接熱輻射,以及被暖氣片的熱輻射加熱後溫度上升的室內其他表面的熱輻射,輻射換熱的響應速度比較快,也不需要事先將周圍空氣先加熱以後再利用空氣來加熱我們人體,所以輻射換熱的舒適性相對更高,而且相對更為節能一些,根據熱舒適的原理,使我們用戶感受到相同的熱舒適水平,輻射傳熱工況下的空氣溫度會比對流傳熱工況下的空氣溫度低個兩三度...題主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輻射換熱的公式,兩個表面之間的輻射換熱量是和表面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的,這意味著隨著溫差的增加,輻射換熱量的增加速率是比對流換熱和熱傳導要快的...


這個問題咱們分兩頭說

第一,為什麼摸起來不熱

摸起來不熱的直接原因是散熱片裡面的介質——主要是熱水——溫度不高。

如果不是你家這樓太舊/管道太差,熱損太大的話,就是散熱片上裝了恆溫閥。

因為按照GB50736 5.3.1要求,散熱片供暖系統的熱水宜按照75/50的供回水溫度來設計。供水不超過85度,供回水溫差不小與20度

溫度有上限很好理解,不能燙傷人。供回水溫差有限制也很好理解,溫差太小,一樣放熱量就要更大的流量,水泵就要加大電費就要增多。

於是我們設計的時候就不會去刻意選用低供水溫度。因為設計室溫恆定,你進水溫度定的低了,和房間的換熱溫差就小了,為了保證換熱量,就要加大散熱片面積(放熱量=綜合傳熱係數x換熱溫差x換熱面積,Q=K·A·dT),就要增加建造成本。

此問題下也有設計院的朋友提到市政供熱公司主動降低供熱溫度,以及入戶/樓道溫度不達標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設計上的解決方案也是按照修正係數增加散熱片數量,一回事。但這顯然不會讓散熱片更燙。

好了,如果熱損不大,正常75度進水的話,算上放熱溫差,散熱片表面也是有70度的。

70度什麼概念呢?蛋黃凝固溫度不過71度,70度的散熱片是可以干煎雞蛋的,不會是摸起來溫溫的。已經有答案展示滿手的燎泡了(可能引起不適請自行斟酌閱讀)。

而上了恆溫閥(請自行百度外形圖片,看看你家有沒有裝),而且室內熱負荷不大的時候,比如白天下午朝南有窗房間,上下左右鄰居還一起供暖,恆溫閥就只會給出很小的流量,散熱片摸起來溫溫的也是正常。負荷大的時候,該煎雞蛋還是煎雞蛋。想驗證一下的話,開窗,出門溜達一圈兩小時,回來再摸摸看燙不燙。

最後,搞清你的屋子是間歇供暖還是持續供暖很重要。某些宿舍就是間歇供暖,那麼非供暖時間自然是不燙的。而住宅我們一般都是按持續供暖設計的。

第二,為什麼整個房間很暖和

想要房間很暖和,簡單說的話只要做到房間內的加熱量超過特定溫度下的圍護結構耗熱量就可以了。

就是,得熱超過對外散熱。工程上就是這麼做的,很多朋友提到水溫低就多放幾片散熱片(笑)

特定圍護結構下,對外散熱量是和室內外溫差有關的,確定室內空氣設計溫度,比如20攝氏度,我們就能確定對外散熱量,就能確定室內加熱量,就能保證室內空氣溫度。

但是真正的「暖和」,卻比這個結論要複雜一點。

人體對冷熱的感受,或者叫人體熱舒適性,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現在執行美國供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協ASHRAE 55.2004標準,可以用冷、涼、微涼、中性、微暖、暖、熱7級熱感指標來表示某個環境的熱舒適度。而ISO 7730《適中的熱環境——PMV與PPD指標的確定及熱舒適條件的確定》則綜合了6個因素對它做了分析,分別是人體活動程度、衣著情況、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平均輻射溫度、空氣流動速度。他們都可以影響人對於某個環境冷或熱的評價

舉些例子。在以前沒有空調的日子裡,蒲扇或者電扇也可以給你送去清涼,這就是通過增加空氣流動速度影響熱舒適度。

而後來大家有了空調,就可以不搖扇子不開電扇了,這就是通過降低空氣溫度影響了熱舒適度。

至於濕度么,想想悶熱的桑拿天是不是更熱?

人體活動和衣著么,光膀子躺著不動是不是最涼快?

平均輻射溫度比較抽象,但是不難體驗——走進幽暗的山洞裡是不是渾身一涼?因為山洞四壁溫度低,所以人體的輻射得熱少於散熱,你就覺得涼了。

回到我們說的採暖房間的場景里,你覺得家裡房間暖和,基本上是因為房間溫度達標(20度向上),衣著過關,幾乎沒有氣流流動(風速小於0.3米/秒),濕度在常規範圍(相對濕度30%~60%),而且平均輻射溫度基本等於或大於空氣溫度

拿黑體字標出來那一個原因很關鍵,我認為這基本就是南方地區房間用上取暖器熱空調也不夠暖和的直接原因。這也是現在北方新建建築廣泛採用地板輻射採暖的原因。

我們一個一個說。

如果問南方房間和北方房間的採暖有什麼本質不同的話,我會選「持續加熱與間隔加熱」。

我本人老家浙江,家裡冬天也用油汀之類的取暖器,它和北方暖氣片最大的區別就是,沒事它是不開的。只有在晚上臨睡前,或者有人活動時才開啟一下,家裡沒人都是關著的。

里而北方採暖系統,不出意外都是常開的。

有北方朋友指出暖氣剛來的那幾天,雖然片子熱但是房間里也冷得夠嗆,這就非常類似於南方用取暖器的情況。只是你們就一直開下去了,我們還是每天開會兒就關了。

這既是收費規則(電費按用電量/暖氣費按面積)的不同也是鄰居家是不是都採暖這樣的博弈造成的後果。這就不展開了。

不管什麼原因吧,總之這種差別的結果就是,在某個普通的採暖日,北方房間的環境平均輻射溫度是高於南方的。就是說,北方房間的牆面地板天花傢具,都是熱的。

按照《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6.1.4,房間內表面溫度的面積加權平均值可以近似認定為平均輻射溫度。南方冬天牆面家具有多冷,摸過的就會有印象:不開採暖的時候簡直就是室外溫度嘛233

而北方因為暖氣是常開的,所以基本室內溫度多少平均輻射溫度就是多少——外牆保溫做得好,牆壁內表面溫度基本就是室溫。這個南方建築確實有難度的。

平均輻射溫度對於人體熱舒適性的是相當敏感的影響因素,它改變一點點,人體的冷熱感覺就會發生很大變化。這個溫度相差15度的話(北方20度VS南方5度),影響將是決定性的,其他條件一樣的話PMV可以從「中性」變成「冷」。

多插一句,有人會說南方更潮濕啊,但是焓濕圖上就可以知道,冬季按照南方5度干球90%相對濕度的初態,等濕加熱到20度干球,相對濕度也只有33.6%,不會比北方房間濕多少。而且低濕度在溫度較低的時候並不是一個顯著的舒適度影響量,比高溫時的高濕度影響要小得多。「因為衣物濕度增加造成熱阻下降進而增加人體散熱量降低體感溫度」,你聽聽這個曲折的描述就明白這個因素是不能作為主要原因的,畢竟進南方房間也不等於兜頭澆盆冷水全身濕淋淋對不對。

然後再說廣泛採用地板輻射採暖這件事的話,這就很順理成章了:既然平均輻射溫度的熱舒適度影響更大,那我盡量提高它,也就是加大「輻射散熱量」,是不是就可以用更低的室內溫度來給人「一樣暖和」的感覺呢?

答案是,沒錯,就是這樣。

地板輻射採暖技術規程對於設計室內熱負荷,直接要求按照常規採暖計算結果的90%取值,或者按照室內溫度降低2攝氏度計算採暖負荷。

也就是說,一樣的屋子,用地暖從設計上就能比散熱片少10%的耗熱量,這可是實打實的節能10%,實打實的省10%煤/電/天然氣呢。

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用熱的地板增加平均輻射溫度,比用散熱片增加房間空氣溫度,更能讓人覺得「暖和」。

其他什麼不佔用室內空間不污染牆壁啊不怕燙傷啊腳熱頭涼更舒服啊,都算是附贈的好處了。

同樣的,調整平均輻射溫度也可以用來供冷。冷板吊頂和毛細管牆面都在實際工程中有應用並且越來越廣。當然供冷比供暖複雜點,還要考慮新風、結露、溫濕耦合與獨立處理等等額外的問題,這裡也不展開了。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暖氣片摸起來不熱,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而房間暖和也是很有多因素影響的,但是只要暖和就是對的

另外,地板輻射供暖更節能。以上


咳咳,我覺得有必要說下,坐標首都東五環

首先我的觀點:房間的暖和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供暖以及鄰里之間的共同協作

空氣濕度對暖氣至暖的影響也很重要,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暖氣剛來的那兩天,很冷,哪怕摸著暖氣片有溫度,在屋裡也不敢隨便脫衣服,沒幾天的功夫,暖氣熱了,熱到什麼程度呢?隔壁房東老大爺去樓道窗邊看風景都光著膀子。

實在熱的難受,我就把屋裡暖氣閥門關了,衛生間的閥門太緊,關不掉,但這樣就行了嗎?我發現我實在太年輕,屋裡依舊很熱,做個飯能熱一身汗,吃完飯要大開窗戶吹冷風。

暖氣差不多的溫度,去年住的小區是燒壁掛爐 要開空調度日,今年是小區集中供暖 要開窗戶製冷

還好不用交暖氣費,不然像我們家這種天天關著暖氣還開窗透氣的,真是虧大了。同樣也感謝樓下24層住戶的共同努力,能讓我這個住在25層的租戶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