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羣智感知是什麼?有什麼典型應用?


羣智感知是什麼?

羣智感知,英文為Crowdsensing或者crowdsourcing,crowd有人羣的意思,sensing或者sourcing表示感知或者探測。而感知數據的設備一般指移動設備,比如手機或者其他移動終端,但是,準確而言,它不限於移動設備,比如電腦或者定點感測器。亞馬遜的眾包服務網站Amazon Mechanical Turk,它只是一個網站,是羣智感知的另一種形式。所以,直觀上理解羣智感知不應侷限於終端設備類型上面,而是強調「多人」,有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

羣智感知需要大量的終端用戶的參與。現在社會的移動終端,比如手機,的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了,在我們中國基本上是人手一臺手機。這給羣智感知的應用提供了可行性條件。而且,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硬體性能會提升一倍。現在大部分手機存在大量的剩餘計算資源,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手機不是24小時都是在使用的,二是手機的CPU已經遠超實際的需求了。這些移動終端設備為羣智感知的硬體環境提供基礎。

羣智感知的特點有:

羣志感知的應用

參考:

羣智感知計算, 劉雲浩 ,清華大學,http://www.cse.ust.hk/~liu/Crowd2012.pdf

Hou, Fen, Yingying Pei, and Jingyi Sun.Mobile crowd sensing: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 Springer, 2019.


請見 : 羣智感知激勵機制研究綜述?

吳 垚1,2, 曾菊儒1,2, 彭 輝1,2, 陳 紅1,2, 李翠平1,2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

羣體智能關鍵技術。重點突破基於互聯網的大眾化協同、大規模協作的知識資源管理與開放式共享等技術,建立羣智知識表示框架,實現基於羣智感知的知識獲取和開放動態環境下的羣智融合與增強,支撐覆蓋全國的千萬級規模羣體感知、協同與演化。


無線感測網路的關鍵在於使用感測器收集大量的數據,但是感測器比較昂貴,所以想使用用戶的手機(上的感測器)來收集數據,也就是用戶使用手機收集感知數據,上傳到雲端的伺服器。所以一個完整的crowdsensing應用應該包括兩個部分,從參與者那收集數據,處理數據並提供服務。目前的應用方向上面那個回答也提到了,或者隨便到mobicom/mobihoc/infocom上面找一篇文獻,introduction裡面應該都會提到相關的應用的。
Crowdsensing/crowdsourcing, 通俗的說,就是一大羣攜帶智能設備人,協作完成某一個任務。 這個任務是一個主機不能完成的。比如說,現在要測試某個城市的交通情況,那麼我只用僱傭幾個用戶,讓他們到每個路口去採集相應的交通信息,然後反饋給我,我通過某些數據分析方法,處理這些數據,最終得到了這個城市交通擁塞情況。應用的話,智能交通,環境檢測,維基百科也是一種應用。還是現在所說的眾包~其實這個方向目前比較熱,但大多還是理論研究,英文文獻涉及的很多,你可以查閱更多的英文文獻

羣智感知是將普通用戶的移動設備作為基本感知單元,通過網路通信形成羣智感知網路,從而實現感知任務分發與感知數據收集,完成大規模、複雜的社會感知任務。在計算機科學領域,與羣智感知相關的概念有:羣體計算、社羣感知、眾包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