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認識了一個從伊朗移民到法國的無神論者,他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如果你是因為幻想著新生活的美好而移民,那你將必然失望,因為生活中的鹽總是鹹的,哪裡都一樣。

如果你是因為要逃離舊世界的痛苦而移民,那你幾乎一定會幸福,因為那一時一地的苦難並不是普世價值。


先不說意義,首先你能否拿到楓葉卡就是個問題。一般留學生走的都是express entry,需要畢業一年的工作經歷,不是去端盤子而是有技術的。那請問題主有工作經驗去找個工作然後留下來么?現在加拿大應屆生就業和不困呢,不說是我們這些外來的了,不少當地人也要等個好幾個月半年的才能找到心儀的工作。

生活有很多選擇,你的選擇越多就越不會走進死胡同。楓葉卡就是一個選擇,一個退路,也是一個新的開始,隨你定義。拿了楓葉卡你也可以保留中國國籍啊,只要不成為公民。拿了以後你要回國不想要了,那你也可以啊。

都說國內經濟好...這個你今年回國去個菜場感受一下,菜價肉價加匯率都和要和大多倫多地區的價格持平了。本人來自三線城市,當地一套公寓在滑鐵盧附近都能買別墅了。然而國內工資,除非你自己創業,一個沒有經驗的一般國外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月工資有個六七千就很不錯了,在我們這種小城市,四千撐死。當然創業也不容易啊,虧本的年年都有。加拿大不能保你大富大貴,但是有個工作糊口,吃住不是問題自給自足。當然,如果家裡有礦可以有企業的,就看你自己想法了。


更新,關於評論里有幾個人提到的關於宗教信仰的問題,請看:

教皇都知道與時俱進,而評論里還有人的辮子越留越長。

已經開始在red river college上課啦!預計明年入境,懂的人大概明白我要走哪條路了。

對我來說,楓葉卡意味著我可以靠自己買一間小房子,屬於我自己的,想怎麼裝飾就怎麼裝飾,我也可以不用搖號就買一輛車,閑暇時間可以出去兜兜風。我甚至可以選擇住在海邊,雖然我不太會游泳,只能坐在沙灘或者礁石上聽聽海浪的聲音,看看落日的顏色。

你可能會說我的這些要求,在國內隨便找個三四線的沿海城市都可以滿足。

楓葉卡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終於可以牽著另一個男人,擁抱,親吻,不用再忌憚旁人的目光,不僅僅是因為心靈的自由,也是因為有法律和道德的庇佑。

我對祖國並沒有什麼怨懟,甚至在去年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在今年看到疫情的應對之後,還多了很多留戀。

但是我仍舊不得不將自己深深的埋在面具後面,開著虛假的玩笑,偽裝成一個別人。有時候我會想,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們喜歡的究竟是我本人,還是那個我精心營造出來的幻象。

我也並不期待長命百歲,富甲一方,或者名揚四海。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在彌留之際不因碌碌無為、虛度光陰而悔恨。

加拿大是不是我期盼的那個地方,現在也不敢說。但那裡也是一扇窗,世界在那裡才剛剛向我敞開。


對於我而言,相信也是對於多數和我有著類似經歷的人而言,拿楓葉卡的目的在於: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本人15年來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先後經歷大學,大學畢業,以及工作,完成了從留學生到上班族的轉變。獨自在外打拚,家人都在國內,難免不想家。作為年輕人,嚮往國內朝氣蓬勃的社會環境,但作為從來不曾踏入過國內社會的海外黨,也會猶豫、望而卻步。看著在國內的同學朋友日日加班喊苦叫累,慶幸自己在加拿大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有時候感覺自己真的回不去了,習慣了安逸慢節奏的生活,沒辦法再適應高強度高壓力的快節奏。有時候又覺得年輕人該去競爭力大的環境拼一拼闖一闖,而不是停留在安逸舒適中。

處在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中,拿楓葉卡正是給自己多一條後路的選擇。如果哪一天想回國闖蕩一番,手持楓葉卡就會多一份底氣。五年之內拿個三年,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國內的生活。萬一真的對於國內的生活不適應,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想回加拿大了,那還能留有餘地。相反,如果不拿到楓葉卡就回國,以後再想回加拿大就難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無所謂好與壞,如果不確定的話,先拿到楓葉卡,又何嘗不是為以後的自己多了一個選擇呢。


這個問題實在有些大。

單就拿楓葉卡來說,這無非就是給了你一個「准加拿大公民」待遇:你可以自由出入加拿大國境,擁有和加拿大公民同等的在本國工作、上學的權利,也享受本國公民的大部分福利,當然選舉權是沒有的。此外加拿大對勞動者比較友好,總體來說工作壓力不像在中國那麼大,但是也不要奢望一夜暴富(買彩票可能可以)。但楓葉卡是有期限的,每五年更新一次,更新對之前五年內的居住時間是有要求的。所以在持續更新楓葉卡的過程中很多人就會過渡到別的狀態。一般來說可能是(先大概想幾種吧,也許有疏漏的):

1,滿足居住條件後成為加拿大公民,失去中國國籍。這種情況下,楓葉卡的意義就是成為你入籍的敲門磚,你需要對入籍給你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回中國需要簽證並且要報備住址,停留時間有限制(但可以出境了馬上回來),工作受限(需要簽證等等),出行受限(有些地方外籍人員不能去),使用公共服務不那麼便利(沒有身份證可刷),以及不確定的未來恢復中國國籍的可能性等等。不過即便有這些副作用,選擇這種狀態的人中有不少還是要回中國發展,因為外籍身份目前在中國仍然算是一種光環,很多人借著身份享受著高於同等能力其他人的待遇。至於那些換了國籍還仍然一直生活在加拿大的,估計對楓葉國是真愛吧。入加拿大籍還有其他好處,比如去大多數國家旅遊免簽什麼的……

2,一直居留在加拿大但不入加拿大國籍,我很可能最終就是這種。以前覺得這種狀態的人很少,現在看起來其實還是有那麼一些的。這種狀態的副作用就是不可能回國定居,因為那意味著下一個楓葉卡不保。我不好概括所有這種狀態人的目的,反正我是把加拿大當做一個安排自己工作生涯以及退休前生活的地方,退休之後的生活還是想安排在中國的。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和所從事的行業不大允許我回中國(工作生活環境對我來說壓力都有些大),所以加拿大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作為養老地點來說,加拿大一是少有親朋好友,二是生活方式太過單調,在工作狀態下還能接受,退休了估計就不舒服了。然後,但是,如果我有子女的話,我大概率不會選擇這條路,因為子女必然丟失掉大部分中華文化背景,這是我不能接受的,我在這方面有潔癖。

3,居住條件不滿足,楓葉卡失效,不能再合法居留,只能回到原籍國家。這種不少就是來了體驗完之後覺著還是不喜歡加拿大,果斷跑路,或者是工作一小段時間積攢一些海外工作經驗(讓簡歷更好看些)。或者是下一種情況堅持不下來。

4,無法經常性居留加拿大,也無法加入加拿大國籍,為了保留永久居民身份兩頭奔跑「湊時間」。俗稱空中飛人,一般都是在中國有生意,然後把其他家人放在加拿大。這種很難持久,一般最後結局是放棄兩頭跑,回加拿大長期居留,或者等配偶拿到加拿大國籍從而被放寬更新楓葉卡的要求。

勸人拿楓葉卡的另一個重要的說辭就是:孩子。很多人覺得孩子不能留在國內被「荼毒」,一定要送去歐美才能快樂成長、素質教育。這一點我不想展開說,因為又是一個大坑。但有一點我覺得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歐美成長起來的孩子幾乎必定是西方文化背景主導的,中華文化只是點綴。很多人對此都OK,但我的話實在不行。

所以我想說,不妨考慮一下你以後想要的生活狀態(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後的),以及你想像中的子女未來的生活狀態。

至於父母吧,我覺得這個年代大多數50歲+的父母還未必會對這個問題作很多功課,大概率是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或者自己子女也必須要有;或者是單純地算經濟賬,出國的花銷這麼大,如果不拿個身份實在是血虧……是的,這個問題我承認我有傾向性,不愉快的經歷比較多。

想到別的再補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