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南 成都 等等


中肯就容易說難聽的話了,還是不多說為好。

就簡單說說。

趙雷麻油葉這些肯定算不上什麼好的,但是堯十三是佼佼者還不錯。

逼哥的行為和對待音樂的態度值得讚賞,但是確實本身才華受限,作品寫的一般,也有一兩個非常好的。

然後就張瑋瑋蘇陽西北那一派成個體系了。

好像其他的趙已然啥的就小眾多了。

其實民謠的概念很泛泛。民族色彩的歌謠都是民謠。雲南的山人,台灣的生祥,還有很多。

如果真的喜歡,就多聽多看多感受。不要問那麼多問題。音樂沒有好壞。但是聽得多了,自然就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了。


評價不知道怎麼評價

但是民謠歌手中一個很有實力的已經被封殺了。

嗯。行為不端

可能民謠對這個社會的思考過於深刻,動了某些人的蛋糕了吧。

這個世界會好的


謝邀。

先說明本人不是職業音樂人,只能算是音樂愛好者,所以下面的內容也僅為個人主觀。

說說我個人了解並且聽過的,認為地道、樸實的民謠歌手。

1.野孩子。包括張佺,張偉偉,郭龍,馬雪松老師。

2.周雲蓬

3.張智

4.低苦艾

5.吳吞

6.萬曉利

7.蘇陽

8.趙牧陽

9.李志勉強?

10.流行民謠?:宋冬野,趙雷之類...

最後說一下,我個人覺得音樂是很私人很主觀的事情,自己喜歡啥就聽啥,覺得哪個是民謠就哪個是,覺得哪個最好就最好,大概就這樣。


前註:以下僅是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民謠愛好者,根據自己的認知,表述的對中國民謠的理解,有誤之處多擔待。

大陸的民謠音樂,我個人認為以高曉松老狼等為代表的校園民謠的推出算是其真正意義上的誕生。在此之前雖有民謠歌者,但影響極度有限。

校園民謠的流行,也可以算是時勢造英雄了。民謠雖然天生是個混血兒,但我們所講的民謠,無論演奏形式還是曲風,對於國內來說,一開始,畢竟還是屬於外來物。在異地落地生根,需要廣泛的傳播媒介,從而培養起受眾,築造養育音樂人的土壤。而校園民謠正是藉助了改革開放的春風,藉助了電視媒介,電視節目的傳播(比如春晚『同桌的你』)。

隨著受眾的迅速增長,城市民謠、本土化民謠緊接著爆發。在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間,可以算是大陸民謠最黃金的日子。雖然普及度不如現在,但優秀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噴涌而出。那時候的作品更在乎『真』,而非如今的『金』。俗一點講,就是充滿了純粹的理想。代表人物:高曉松、老狼、水木年華、朴樹、葉蓓、野孩子樂隊、山人樂隊、周雲蓬、蘇陽、趙牧陽、楊一、萬曉利、尹吾、左小詛咒、張潛淺、趙照等等。

近年,大陸民謠音樂在數量上發展得非常迅猛,無論是聽眾還是歌手。算是民謠樂的又一高峰。主要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傳播變得簡單有效,曝光率極高,聽眾間的分享極為方便,受眾也變得更廣闊,少年青年中年皆多。

但質量上,和流行音樂無異,相當於流行音樂吉他彈唱。

老一批藝人基本才思枯竭了。流行的年輕音樂人,作品缺乏深度,多以常規情愛為主,個人傷秋為輔。不是這兩種主題不行,偉大的作品也很多以此為主題,但差別在於「矯情」和「真情」。作品本身的專業水準也很有限,曲調單一,詞作白話,編曲伴奏都很普通。這也是它能流行開來的原因吧。肯定是有優秀的歌者的,比如王喂馬,但很少。

台灣民謠個人非常喜歡。它發展得很早,受日本民謠的影響非常大。和大陸民謠相比有很強的獨特性。聊來話長,此處暫不談。代表歌者有:李雙澤、羅大佑、楊弦、胡德夫、李健復、楊祖珺、交工樂隊、劉文正、張艾嘉、蔡琴、侯德健等。

有人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我想說:語言博大精深,像這種一分為二辯證法思維的諺語,把它視為看事真理,真是神奇。只要想耍賴皮,可以把此話360度無死角的各種解釋,以為己用,鐵定無解。任何低劣的作品,都總有人喜歡。任何偉大的作品,都總有人討厭。那偉大和低劣如何區分?凡事皆應有標準。

流行化音樂沒錯,作為商品很好。但非要從藝術上去評價,在下的話語就只有多多得罪了。


房東的貓

喜歡她們的這幾年沒什麼黑料,很清純的兩個妹子組合


我覺得趙雷很好


並不覺得民謠興起了,有很多曾是民謠歌手的興起了但是他們已經不是民謠了,所以你能說民謠興起了嗎?轉變成流行的挺多的,另外看到某個回答里,某個有實力的民謠歌手動了某人的蛋糕之類的,我也有同感,但是請不要侮辱民謠,侮辱民謠歌手,那些都不是行為不端的理由,合著能寫出好歌都要行為不端?

行為不端就是行為不端,不妨礙他的作品,但是如果你已經瘋狂迷信到,他行為不端僅僅是因為資本,因為他太「深刻」所以就認為理所應當,那麼我覺得這種給你洗腦的民謠歌手就應該被封殺,已經讓你是非不分,還留著禍害大眾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