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想交朋友的天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與同齡孩子交朋友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

孩子之間的相互交往對其智力發育產生的作用,是孩子獨處或者只與父母交往所無法實現的。

比如玩遊戲,和朋友一起玩的同時,他們會討論遊戲規則,有助於智力開發,形成對未來生活規則的淺層次認知。

2、與同齡孩子交朋友是確立孩子正確道德觀的載體。

什麼是正確的道德觀?

正確的道德觀,即心中有正義之念,仁慈之心,也包括在此基礎上自然生成的愛、平等、自由、尊重、勇敢、尊重生命等價值觀。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確立孩子正確的道德觀至關重要,但對同齡孩子的相互交往對形成正確道德觀的作用同樣不能忽視。交朋友時,孩子體會到 正義、仁慈、是與非,正是在交往中形成。

3、與同齡人交朋友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成長中的孩子也是一樣,孩子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同樣需要在和夥伴交往中形成。

為什麼?

一定程度上,其他小夥伴的狀態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就是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尺子,交朋友中,通過觀察他人,孩子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從而正確認識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孩子的組織能力必須在交朋友中形成。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就是成為領袖人物。

領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能力有哪些呢?

堅定、奉獻、責任感、勇氣和決策能力、溝通能力、預見能力等都是領袖人物所具有的特質,父母要想孩子形成這樣的組織能力,就必須正確認識孩子交朋友這一成長行為。

5、孩子的規則意識、規則系統通過與同齡孩子的交往才能最終完善。

和同齡孩子交朋友,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各種綜合能力與素質形成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們做父母的,要大膽放開手,讓孩子去交朋友。

孩子各項能力的形成單靠父母的教育、讀書、上清華北大是很難實現的,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把孩子放到實際的社會群體中(也就是小夥伴中間)去鍛煉, 去實踐才行。

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很多,發生的情況也不少,比如與同齡孩子起衝突、早戀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面對不同狀況,要以不傷害孩子的目的,做到理性處理。

接下來,我們就4種情況集中說一下:

1、不要盲目為孩子撐腰站台

交朋友的時候,孩子遇到矛盾、衝突比較常見。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盲目干涉或者只「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做無異於把孩子推到了所有小夥伴的對立面,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比如,孩子帶著輕微傷回家,父母該怎麼辦?

有的父母在沒搞清楚事實的前提下,上來就追究自己孩子的責任或者為孩子出頭。

這就是錯誤的做法,必須注意。

而正確做法,則是父母要優先去了解事實,然後引導孩子對事實進行思考,給孩子自我調整的機會,從而妥善解決。

2、勿「強迫」孩子謙讓

說起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大多數都會提到這些詞:懂禮貌、有教養、有氣度、謙謙君子。

其實,這也是父母的期望。

基於這個認知,很多父母會給孩子灌輸「謙讓是美德」的價值觀,強迫讓孩子去接受。

在孩子交朋友時,父母這樣去教育孩子是有失偏頗的。

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的接受是被動的,在他的內心深處會形成「我要一味謙讓」的想法,時間一長,即使遇到不可謙讓的事,孩子也會優先選擇謙讓,無形中自己會受到委屈、甚至傷害。

不一味的謙讓,那怎麼辦呢?

父母要幫助孩子理清情緒,讓孩子自己找到折中的方法,並適當加以引導,讓孩子主動去理解謙讓,遇到規則之事,在規則之下也要當仁不讓。

3、不要為孩子交往設置障礙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於是便為孩子設置交往障礙,表現為:

限制孩子交往對象

有的父母以「近朱則赤,近墨則黑」的理念去限制孩子,不讓孩子多元化交友。

不為孩子交往創造條件

為了加深與小夥伴的感情,孩子往往會邀請朋友來家裡玩,而父母為了防止孩子交到壞孩子,於是刻意不為孩子交往創造條件。


因為您沒有告訴我您孩子的年齡,那麼在此,我就說的籠統一點吧…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孩子們會看在眼裡。

第二,書是最好的老師。業餘時間,陪伴孩子閱讀。每一個故事裡,都有人物,人物間的溝通、對話、心理…描寫得細緻入微…在陪伴孩子閱讀時,可以探討對書中人物的看法…看看孩子是如何理解的…他會做出什麼選擇…這是父母可以循循善誘,撥亂反正…

第三,通過媒體,雜誌…社交活動,鍛煉自己…

方法還有很多… 慢慢講來


這種需要教嗎,自身做好,不亂交朋友,小孩管好,小孩是什麼樣的人就能交什麼樣的朋友啊,人以群分這一句不是白說的。


不要可以讓孩子迴避大人社交的場景,孩子看多了自然就會。


教會他對人保持禮貌和尊重,懂得適當的付出和犧牲,學會拒絕和自我保護就行

交朋友是件很順其自然的事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需要刻意去教,有些孩子有社交意願,自然會有相對較多的朋友,但有些孩子並不是社交型人格,刻意和過度的社交會給他們很大的負擔,適得其反

好好提升實力和人品,未來自然會有很多人想和他/她做朋友


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學校生活,找到他感興趣的人和事,然後參加興趣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告訴他要學會分享和給予,給朋友多點小零食分享,可以邀請朋友來家玩,或者去同學家玩,鼓勵他多出去走走,去公園去運動場認識不同的小夥伴一起玩,大膽的表達自己想法,多帶他去參加外面的社交活動,一起去外面吃飯和朋友聚餐。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可以自己做示範。多交朋友。

其次多鼓勵孩子分享,分享食物,經歷,玩具。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