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一九八六年》賈平凹的《極花》等等

題主高中生,實在理解不了這樣的場景,是讀者審美太低還是文章本身有問題?質疑大佬我真是飄了......


你說的這兩部都不是「經典」文學。這兩部,尤其是賈平凹的,叫獵奇和低俗,品味下乘,就這麼看待。

如果你說的是《金瓶梅》等作品那我還能說道說道。其實「黃色」和「暴力」這兩個東西在文學中的出現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認真談可以出書。


沒吃過飯怎麼理解吃飯?

沒下過水怎麼理解游泳?

不經人事談什麼人的事?

題主的年齡還是比較小,對如何認識性,性與生理,性與社會缺乏足夠的體驗和深刻的思考。這是特別正常的事情,沒有必要急於回答。就如同我們不能在幼年理解衰老,真正吃過見過以後才能看出子丑寅卯。

話說回來,性是自然界很高級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且,藝術作品中的性因素和性描寫也是特別正常的事情,也是非常普及的事情。只不過大多數的性因素披上了文學的委婉外衣,或者以愛情的方式升華和凈化了。

題主疑惑的可能是針對文學作品出現的比較直露的性描寫,以及暴力和其他的所謂惡的因素。這些東西吧,它進入作品關鍵需要符合藝術的尺度,經過文學藝術規則的洗禮和轉換,成為具有審美價值或者認知價值的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果這個轉換失敗了,就好比一道菜燒壞了,有可能是食材原料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烹調不得法。

事實上,按照創作自由的理想,一個最為普遍和重要的人類社會命題:性,或者暴力不能納入書寫和討論的範疇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就好比明明有一種食物大家從老祖宗就一直在吃,甚至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就活不下去,但是基於某些原因,突然有一天這些食物不能被大家以理性或審美的方式進行認知和把握,本來說話說的好好的,一旦涉及到這種食物,突然聲音就被強行屏蔽了。。。

不過呢,也和作家時代有關係,八零年以前的作家比較喜歡寫性,甚至是以一些病態的視角去處理性因素,這個原因比較複雜。在他們那裡,性不只是性,甚至性往往非性化。八零年以後的作家涉及到相關因素處理的就會相對正常和世俗很多。性就是性,正常的性,享受快樂,或者交流感情,或者生個孩子,就比較正常。

沒有特別的原因非要去研究這個話題的話,不建議跟這些作品死磕,干點別的多好。

做兩套卷子不香嗎?

想了解的話,可以先從性科學和性社會學相關研究知識著手。先把握藝術所反映的對象,再去把握藝術作品對這些對象的加工和反映。

以上。


個見:

平時不讀小說,偶然翻開本《十月》,幾乎每篇都有黃色惡俗片段,一如前段之間引起爭議的《寄生蟲》。

暴力可理解,黃色為下下策。

當一個作家想不到用什麼方法推進或是刻畫,黃色出現。

總之,私以為是無能。

讓我想起莫言的《豐乳肥臀》,我也沒讀過,看到書名——低俗,看到莫言——高深,一定是諷刺。即使知道莫言的「高深」,我還是不想讀。當一位作家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諷刺時,我就應該思考,這本書是否值得讀。

黃暴的作用很小,且不能多用,只能作為偶然的插曲。

經典文學之經典,不是因為黃暴內容,我們都知道。黃暴在經典的光環下,一向偉岸,我們知道得不能再知道。

不必深究,跟著心走。

等於沒答


看作家如何處理,看讀者怎麼體會理解。

拿《廢都》(目前非「經典文學」,但在當代文學中比較出名典型,暫且拿它當例子吧)來說,相信不少人都看過,的確有認真閱讀的,但更多的都是為了所謂的「噱頭」,專門挑揀其中穿插的情色片段來讀,一飽眼福。所以書一經出版就遭禁,到處流傳著海外版、刪減版以及粗陋的盜版。也是,且不說「此處省略多少字」就給人以無限遐想,單看存留下來的片甲,賈平凹的描寫也細緻傳神。其實拋去這些片段,從中牽脫出來,你會發現賈老的寓意――書寫《廢都》時,正是他失意坎坷,意志消沉之際,書中所構築的古城西京正是其內心寫照。以庄之蝶為主的四大文化名人披著體面的外衣,掛著學術的名頭,生活混亂,頹靡不堪,官場,女人,怪癖……成為他們疏解困惑獲得解脫的途徑門路。庄之蝶與四個女人之間的美其名曰的靈肉交往,更多的是將女人看作附屬品,看似憐惜,本質上是對自我的自慰自寬,身心放逐,故而對她們缺乏尊重,造成四個女人的悲劇,他本人也落得空虛眼瞎的結局。其中的吸晴片段是這群文化名人的頹靡生活的一個方面的反映,食色性也,是無法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人物的多面性和立體感,使人物更加真實飽滿。或許有人會說,《白鹿原》也涉及了性,為什麼讀來就不容易產生那樣的感覺?這應該與作家本人的風格手法,甚至思想理念有關。有的作家偏好蜻蜓點水,半開半露,以人含蓄的感覺,有的作家喜歡揮灑自如,淋漓盡致。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心境下,創造出的作品也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同,本身無可厚非,看讀者如何理解,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閱讀體驗不同,對作品的理解認知出現差異紛爭也就不奇怪了。

經典文學之所以經典,有別於其它等級的作品,就是因為它(們)是經久不衰的,是雅俗共賞的。《金瓶梅》有人當淫書來看,有人讀出了官場紛紛,有人則關注著市井風貌,衣食住行。最後拿魯迅先生的話做結:「《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 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 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讀經典文學的話,還是可以選些更經時間考驗,更受推崇些的,消遣就隨意吧_(:з」∠)_

點開前以為說的不是《金瓶梅》《三言二拍》,也大概是《紅與黑》《十日談》什麼的。這兩個作者的書個人都無感,不評價。

對於經典文學裡的這些描個人不太喜歡,也不排斥,寫的好的一樣欣賞,寫的不好的當缺點接受就行了。總不能要求它們方方面面都是完美天缺的,有足夠的優點價值就行了_(:з」∠)_

實在接受不了就算了,文學名著沒有千萬,幾千上萬還是有的,不行就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