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於區塊鏈的態度,可以用三句話來概述:一個是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二是謹慎對待金融創新,三是嚴厲打擊幣圈亂象。 ?


翻譯一下:

一是:大力對待新技術。

二是:謹慎對待用新技術吹牛皮的。

三是:嚴厲打擊用新技術吹牛皮騙中國人的。

你看,其實很好懂的嘛。


謝邀,利益相關:區塊鏈方向博士在讀。

我的觀點是,這其實不是三種態度,這是同一種態度:撇去浮沫才能品嘗美酒。

幣圈和鏈圈,其實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鏈圈是技術的一面,技術是為應用服務的;幣圈是應用的一面,「幣」或者「token」是為技術推廣服務的。但是在自由生長的過程中,「幣」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易炒作」的特徵。這就有兩個結果:一,幣圈的炒作吸引了大批鏈圈人脫離技術研發,跑去賺快錢;二,幣圈的荒誕行為抹黑了區塊鏈的整體形象(這一點在知乎很多外行高票答主的思維中有很好的體現)。

國家不是沒有給過區塊鏈自由沉澱的機會,但是資本表現出了它的不甘心:不讓ICO,我就海外ICO;關停交易所,我就海外開交易所;不讓自由兌換法幣,我就STO。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家決定必須出手了。(當然這中間也有很多的決策過程,國家從上到下的態度變化也不能類比為一個人自己做決策那樣簡單。這個我了解了一些不算秘密的內幕,有機會單獨說)

國家對區塊鏈出手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分離並保護鏈圈的技術,掃清幣圈一切違法現象。一枚硬幣的兩面,在軟硬兼施的方式之下,開始分離。分離的最初震蕩,以2018年中葉的那次「無幣區塊鏈大討論」為標誌。

因而,題主說的三種態度,其實是同一立場、同一態度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謝邀!本來,對政策類的問題不想回答。因為作為一個離經叛道者,對國家政策(無論哪個國家)本來就嗤之以鼻!

但是看到樓上的一些所謂鏈圈的同志的觀點,表示已經坐不住了,此處call一下自稱區塊鏈博士的 @齊風子 PaperKing ;感謝您作為「正派人物」對區塊鏈做的解釋;但是抱歉,作為接觸過很多兩個圈內人士的人,並且所在公司也投資了很多區塊鏈公鏈項目,我想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都不接受這個解釋;可能更接受您所描述的鏈圈是zg鏈把。

以下是關於正題的回答


國家對區塊鏈的態度,頗有一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意味。

首先,關於法幣和鑄幣稅

真正了解區塊鏈的人都很清楚,區塊鏈技術想要挑戰和顛覆的是什麼?

溫和通脹下由央行主導的銀行貨幣金融體系

這個是國家絕對不會允許被挑戰的,這是國家把控經濟的最主要的手段

但同時是製造不平等最大的機器。

所以,有了第二句,謹慎對待金融創新,也就是說,你們別想動我的鑄幣稅;

陰謀論的講一句,國家封禁交易所,主要封禁的是法幣和加密貨幣的兌換途徑,並不是想要保護投資人的利益,A股天天蒸發幾億的市值,怎麼沒見國家封禁

其次,關於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本身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說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對傳統的金融體系也大有裨益,比如說跨銀行的結算系統和企業財務審查

舉個例子,你在各個銀行都有賬戶,但是你在不同賬戶之間轉錢的時候,對於銀行結算就非常麻煩,A銀行和B銀行需要對賬,今天從我這裡向你那裡轉了多少錢,所以你要給我相應的資金,諸如此類;有了區塊鏈之後,所有的轉賬都實時對賬了,多方便。

另外,區塊鏈可以實現徹底的貨幣數字化,以後你有多少收入;企業有多少收入支出,都無形遁跡;

這對國家來說可以增強對經濟的把控,多好的事情,所以有了第一句,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

最後,關於ICO和所謂的幣圈亂象

ICO經常被人和幣圈聯繫在一起,覺得炒幣的就是幣圈的,其實都是韭菜

ICO是一個看起來投資門檻很低的行業,經常會有百倍幣和千倍幣,所以韭菜們都蜂擁而至,然後被割的很慘;

投資本身是一個成本很高的事情,需要了解很多知識才可能有收益,不然人人都是巴菲特,人人都是投行經理了;

很多白皮書都沒有的項目都有人買,可見投資人的腦子都是秀逗了。

ICO就像是私募基金,真的不建議普通人參與,交給那些專業的人去做就好了;普通人可以等某個項目真的展現價值了才開始參與。

所以,最後一句就產生了,嚴厲打擊幣圈亂象。


總結以下,區塊鏈本身是一種經濟geming,加上ICO的亂象,給了國家一個把這個來勢洶洶的野獸馴化的借口和機會;也就產生了 @齊風子 PaperKing 這麼一批認為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要對國家有利才能開展的zg。本答案要替幣圈和鏈圈稍正視聽,沒有幣的鏈就是被閹割了的區塊鏈,所謂的聯盟鏈、私有鏈,都還不如數據中心來的快。


不矛盾。

現在區塊鏈投資風險很大,每天動輒10%,嚴重時甚至100%的漲跌,很多散戶追漲殺跌開槓桿,搞的傾家蕩產,反過來怪國家怪社會,那國家應該怎麼辦?

如果股市這樣,國家也不會讓你玩!

等到區塊鏈穩定了,像股市一樣了,以小博大的機會也幾乎沒有了。


謝邀,曾經以為自己頗有信仰,終於在18年歲末時整理一下,藉此寶地聊聊。經歷2018年「閃崩」之後,近期觀點如下:

1.區塊鏈技術確實可以改變世界,但並不是數字幣。同時,本人絕對認可『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級的技術』。

2.數字幣確實是趨勢,但大概率是主權國家主導下的產物

簡單描述下理由:全球已有接近200種主權國家發行的法幣,但能國際結算的只有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也只能算「地區貨幣」而已(相對而言,杠精請輕噴)。

先開一個腦洞:假如貨幣的發行不受國家限制,甚至會影響到未來國家以及戰爭的形態。貨幣不需要建立的航母和核彈之上?你的幣持有者多了,就有共識和價值了,本身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虛擬組織』了,你會不會想著做點啥別的事情?站在統治者視角,一定會有這種顧慮-以前死了這麼多人打下的江山,你發個幣就顛覆了?要不我自己發個幣,要不我阻止你發幣。我不甘心啊!

再多說一嘴吧:既然現在數字貨幣已經2千多種了,多我一個不多,本人即將發幣[環球幣],總量七千億枚,確保全球每人至少一千枚,現在本人擬對標比特幣價格,一枚比特幣可折算為七百萬枚環球幣,即0.0037元一枚,這算不算"有價值"了?知乎老鐵們多買一些,咱們一起改變世界吧。別猶豫了,比特幣剛開始的時候,也沒幾個人用。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魯迅

【持幣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共識、信仰,以及-價值】 :)

3.現階段區塊鏈技術在中國,公開可見的領域主要是以聯盟鏈的方式進行數據存儲

發幣成功,且流通的,且正在踏實做事的團隊 ,可能會面臨一種全新的監管方式。畢竟——不是誰都可以隨便發幣的。

發幣改變世界,呂不韋早就知道了 :)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譯文版:

濮陽人呂不韋在趙都邯鄲經商,看見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公子異人。回家後,便問他的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那不可以數計。」呂不韋說:「現在農民努力從事耕田勞動,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建國家,立一個君主,獲利就可以傳至後世。那我願意去做。」

最後更新時間:2019.1.2 [觀點若有更新,本人會及時更新-對,也就是這本書看完以後]

————

無恥插一條廣告,關於產品經理、個人成長及區塊鏈的共同探討,誠邀關注本人[飛揚日知錄]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