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我就是演員》第一期任素汐的表演的討論中,有人認為任素汐的表演風格已經確定下來了,那就是肢體語言多、偏向粗獷豪放,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戲路。

但張鐵林、張國立等演員才出道至今就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表演風格和人物特色,也不妨礙其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

所以請問表演風格固化是否是一件好事呢?


表演風格固化,如果能夠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並且做到極致,那就是里程碑。

成龍創造性地將武術與戲曲雜耍結合起來,在注重動作觀賞性的同時,大幅度地降低了功夫電影中常見的血腥暴力場面,並由此開創出功夫喜劇的先河。同時在電影中注入鮮明的自我風格,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幽默風趣的情節展現,以及高危動作、拒絕替身的招牌,塑造了不被角色所覆蓋的「成龍形象。

成龍是香港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的一座豐碑。

周星馳憑藉卓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通過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在矛盾衝突中的行為方式,從而形成無厘頭的表演方式,製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更締造了「周星馳現象」。

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標誌性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的查理·卓別林。

當然能夠做到極致的沒有幾個,單純的表演風格固化不利於演員的多元發展。


這個問題應該永遠沒結論,演員所謂固定風格是體現了商業價值

比如陳道明的觀點:

在2001年《中國廣播電視報》文章《康熙?陳道明?》中,陳道明回答記者關於「你所飾演過的人物身上是否打著『陳道明』的印記?」的問題時說:「當初學斯坦尼的一個原則是『人物至上』,但是現在國內外許多成功的大牌演員無疑是加進了個人魅力的成分。」

如果有鮮明的個人氣質,那麼無疑能更體現商業價值,這個不算錯。評價一個演員演技,應當立足於他是否充分完整可信地塑造了這個人物,至於這個人物跟以前的人物比有什麼區別,多樣性如何,我想都不是問題

最後說一點,題主拿張國立張鐵林做例子,張國立塑造人物的多樣性我不多說,張國立在《新仙鶴神針》裡面的表演,都可以參考下


國內的演員,演個人格分裂演個黑化就是演技炸裂,嚎幾聲就是入戲深。孤獨的美食家拍了七季一直就是五郎在吃吃吃結果每次看的我口水直流。包括去深夜食堂客串,就算是帶著墨鏡面無表情但是我可以看他吃香腸吃二十分鐘……能把一個角色演的出神入化比演十幾個不同風格角色結果演的什麼都不是要好的多

附最沒名氣吃播五郎


先固化再發展。

連自己的核心價值都沒塑造,談何演技?你以為梁家輝,黃渤,徐崢,葛優,鄧超,王硯輝,何冰,王傳君是「擁有」多變的演技?在立足的個人風格基礎為前提下,能夠多重變化,那是因為他們認真對待演員的職業,做了大量台下的你看不到的準備,對人物的深入,對背景的理解。

任老師的表現狀態,是一個臨時的短期的準備,和話劇的準備空間相比,遠遠不如。

這樣的真人秀舞台,你讓上述的好演員來,一樣是優先以自己的多年成形的基本功來完成的。擁有自己鮮明的表演風格和特點,這是每一個好演員的必經之路。(流量明星的面癱不算這個階段,那壓根就是票友水平的爛)。到了這個境界,有的人會因為自身的追求,去尋找不同的演員體驗和挑戰,很多你所知道的演員都是。比如幾位奧斯卡資深影帝。也有的,會保持住她的特色,發揮到極致(有時候也是市場的選擇,無奈)。也許她是依然有著自己的追求,但是市場不選擇。比如現在的德普和阿湯。

剛在和做編劇的同學吃飯,最近正好想換工作,就一個勁扯著他玩,正巧看見這個問題。

怎麼說呢,一個好演員基本上不存在多面手這個情況——前面的答案也都說了,不信你想,只要是你第一時間能想到的一個演員,肯定都是套路固定的那麼幾個,他們幾個優秀的人物深入人心。

別管中國的張國立,吳秀波,黃渤,徐崢。歪果的阿爾帕西諾,小羅伯特唐尼,威爾史密斯——你看他們基本上都是那個形象在出鏡,甚至角色的風格也都沒有大的變動。

因為決勝點不在風格固化,在於形象。

演員本身的形象和角色的形象是否具有同一性,以及角色形象是否有代表性,這才是決定演員發揮的決定性因素了。

角色形象有代表性,才可以站在劇本的第一線,站在c位的演員才好出道——一部電影的c位可以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很難是五大三粗的莽夫。

說到底,還是演員是否符合c位角色的形象需求最重要,別的都可以靠後稍咯~


但是放眼全部演員,有幾個是表演風格多變的呢?演員多但是角色少,所以是角色挑演員,不是演員挑角色。

而對於多如牛毛表演系學生和演藝圈剛摸爬滾打幾年的四五六線演員,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表演風格固化,要不然連自己都不知道能演什麼。


要看階段,以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演員需要在前期固定風格,以便於觀眾辨認,培養資源。等成名了再突破風格,自我實現。前期一般來說必須要固定表演風格,對於大眾來說,它們喜歡熟悉的事物,你變來變去實際上也在消耗大眾的腦力,原理和好萊塢敘事一樣,和京劇的程式化表演一樣,甚至角色上場就帶著黑臉,白臉這樣的標籤,便於觀眾認識。如果要在開始就突破,必須以大眾熟悉的語言系統為基準小心慢慢地過渡,但這效果就不明顯了,所以這是很難平衡的事,也是藝術家與大眾在思維上的不同,藝術家的思維更跳躍,更非線性,而大眾就循序漸進的線性思維。


謝邀。

這個問題需要劃分一下。表演風格和表演固化,是兩回事。

表演風格,每個演技成熟的演員,其實都會形成自身獨特的表演風格,這種風格是他區別於其他演員的個人特色,也是演技登堂入室的表現。

表演固化,有一些演員,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不能遊刃有餘的把握角色,為了應對,只能藉助於固化的表演,達到不出大錯的一種消極工作態度。

比喻來說,前者就好像武林高手,已經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已經不需要藉助武功招式套路對敵,看似最簡單的一招,其實蘊藏著千變萬化;而一些學武不深的菜鳥,雜而不精,千招萬招也如同一招。

其實區別也很容易,只要看能不能讓你覺得好看,有意思就行了。再細一點分析,那就需要看錶演細節。演技好的,看起來好像風格沒有變,但是每個角色細節還是不同,具體到每一種情緒變化,語氣神情動作都有細微差別,更會做出很多出人意料的表演,但是卻絕不違和,反而更能夠體現不同的角色當時的不同心態。反之,不管什麼樣的角色,背景如何性情如何,一律相似的情緒變化,相似的語氣神態動作,每一場表演都在意料之中,甚至你可以預料這個演員下一秒的表情,這樣的演員,很顯然演技不夠成熟,這才叫表演固化。


謝邀。不太懂這些專業的簡短舉個例子說吧。我是楊洋粉,楊洋演的劇不用看我就知道是什麼類型的了,沒什麼新意。別說我是楊洋黑,滿世界黑楊洋的時候,我把他的三生三世在電影院一個人坐那刷了11遍。

真心希望他以後可以給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他吧


能讓別人記住你就行了,多面性是火了的事情。

我比較同意吳秀波的觀點,演員演戲是一定要帶著真情的,就像唱歌,技巧作用的出神入化,唱功毫無瑕疵,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情感也只會覺得有膩感。我記得那時好聲音有一個很厲害的歌手關喆,大概就是這樣的歌手,而那時相對金志文,就是坦白而深情的唱歌反而讓人更有感觸。

所以我覺得演員在熟練運用技巧的同時,要更加帶著自己對這個角色的信念感,就是章子怡一直強調的,你要相信這個角色。

但我也真的我覺得任素汐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演技很厲害,只是如果多看幾遍,我會比較傾向左小青眼睛裡的東西。


對於演員來說,是需要通過不同的角色來訓練演技的,但是往往會出現,名氣不大的演員沒有機會挑劇本,導致風格固化。名氣大的呢?塞給她的都是同類型劇本,她們本人為了流量等考慮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飾演類似角色,導致風格固化。

任素汐,現在因為電影,話劇以及綜藝節目的熱度,名氣真的是提升了很多。我相信未來找她演戲的人,尤其是大導,也會越來越多,如果她能保持初心,在挑選劇本的時候多加考慮,再加上一些運氣,未來風格轉化的機會實在太多。

其實對於演員來說,不止是表演風格固化,還可能出現因年齡,長相,性格帶來的固化。放眼整個娛樂圈,能飾演完全不同類型角色的演員,能有幾個?但能在有限的資源里演到極致,讓她在這個類型角色中,至少有很多年無可替代,那就是一種成功,屬於演員的成功。

所以,目前對於任素汐來說,風格有些雷同不是壞事,恰恰就是憑著這點她能被大家認識。至於未來她的風格是否會變化,一切看她自己,希望能保持初心,因為對演戲懷有敬畏之心的人,才能走得長久。


不是有一句話叫:一招鮮吃遍天嘛


演員能把某一風格發揮好,已經了不起了,多風格化的演員畢竟是少數,而且被吐槽沒演技的明星還少嗎?不說要求演得多好,不要讓觀眾覺得尬對他們來說都那麼難...


個人觀點,行外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各抒己見。

在我看來,首先表演,不管是誰都會一點,只談表演風格,不論優劣的話(這是我下面要說的話的前提),表演風格固化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只會演一類角色,就像那些全程面癱臉,說話不帶感情的高冷機器人。

一種是個人風格,外貌氣質不允許他們去演一些特定的人物,他們只能演反派或者長的很兇的正派。代表人物有計春華。

至於說他的外貌,氣質能適應更多角色,而他卻還是因為自己的表演方式的匱乏,肢體語言的重複,表情的單一,無法靈活改變自己的語速語氣等,這完全是個人問題。

就像有的人能夠「本色出演」某某角色,但也可以去顛覆觀眾對他的認知,他就是好演員,而且不是所謂表演風格固化,比如王傳君。

在演員去適應角色的同時,角色也是挑演員的,希望有一天國產影片不是為了流量而讓角色去適應演員,而是角色與演員能夠完美契合,這樣每個人才有自己的領域與成就。


我很喜歡胡先煦,感覺他的表演風格很討喜,國民兒子(??),但是我認為他雖然經常演小男孩這種,但是起碼這一種形象就塑造的很好非常好特別好,也許等年齡大一點就可以嘗試別的風格了呢,但首先把自己適合併且演的完美我覺得沒什麼不對,如果一味地追求突破,反而會有些吃虧。比如關曉彤,她在好先生 大丈夫 一仆二主 中飾演的都是心直口快,小叛逆的角色,我周圍的老一輩的都非常喜歡她,很討喜。但之後演的別的角色就很emmmm。所以我認為把一種角色演好何嘗不是一種成就呢。

我覺得對於每個演員來說,風格固不固話要看自身的形象潛力張力和團隊的定位在哪裡。

有的人可能因為形象或某一原因而限制了戲路。有的人可能給自己的定位為多元化而去磨練演技,創造不同的自己(當然,這也要一定的能力,演技)。

雖然我個人更喜歡可以演繹不同風格的演員。那樣可以讓我覺得眼前一亮也讓我自身對ta的未來有更多的期望。

固話的演員也不是說不好但是對我而言,固話了之後我覺得沒有了新意。我想想都知道他演什麼類型。

但是有的演員是需要被貼上標籤的。


有請王剛的扮演者和珅和大人來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不太好,畢竟人物是多樣化的,如果一直模式單一的話就會影響戲路,畢竟演員演的是人物的人生而人物又是多樣化的,認為真正的好演員是可以代入各種角色的

阿米爾汗算不算戲路比較廣,小李子呢?我不懂,瞎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