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o 4 SE:試圖用充電上的強勢,掩蓋整機上的弱勢

  • 某芳那營銷號又參數都抄錯,他說:

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後置超廣角:索尼IMX708。

如今營銷號這麼懶的么?Reno 4 Pro的超廣角直接抄過來都不帶驗證的么?

Reno 4 Pro的IMX708可是1200W,這貨你自己不是都寫了800W像素?

  • 先上配置:
  1. SoC:D720[1]
  2. 屏幕:60Hz的三星E2屏,萊恩低藍光認證
  3. 相機:48MP主攝+8MP超廣角hi846+1湊數+32MP前攝OV32A
  4. 存儲:2*16bit的LPDDR4x+雙通道UFS2.1
  5. 供電:65W+4300mAh
  6. 其他:轉子馬達,單揚聲器,塑料中框後蓋,正面GG3玻璃,169g
  7. 價格:8+128/8+256分別2499/2799

OPPO Reno4 SE(8+128)京東¥ 2499.00去購買?

  • 輕薄在越接近配置的情況下才越有意義,如果核心硬體相對價位出現嚴重短板
  • 如D720這種:要放在1K級別,65W和輕薄都成為加分項,加到1K5+都湊合
  • 2K5價位不僅有S765G/D800(U),也有K820/D820,還有D1000+/S865
  • 這價位屏幕有E3/120Hz,馬達有線性,揚聲器有聽筒雙揚,NFC也常見

看得到這個提問的基本線上用戶,那買這個不如買Realme X7/X7 Pro[2]

2020年9月1日發布的realme X7手機配置怎麼樣,是否值得購買??

www.zhihu.com圖標
  • X7是大體相同的配置,SoC/相機得到一級的升級,價格還便宜[3],略重7g
  • X7 Pro無論SoC/相機/屏幕/存儲/正反面材質/馬達/揚聲器全部提高,還有NFC

Realme X7(6+128)京東¥ 1799.00去購買?

最該買6+128,但人不上架:Realme X7 Pro(8+128)京東¥ 2399.00去購買?

如果不太追求碎片充電和輕薄,買來也想用久一點的,還可考慮這幾款

Redmi 10X 5G(6+128)京東¥ 1699.00去購買?

不急著換機的等現貨更好:Redmi K30 Ultra(8+512)京東¥ 2499.00去購買?

+200能買Android最強S865:Redmi K30 Pro(8+128)京東¥ 2699.00去購買?

X7的8+128不值得推薦,更貴還更差的這貨當然也進不了榜:

瘋狂包包:2020手機推薦個人版(上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瘋狂包包:2020手機推薦個人版(下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

PS:純個人向瞎扯,不辯不爭,蒙面著草o( =?ω?= )m

參考

  1. ^D720這顆晶元的信息參考這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932266/answer/1381200145
  2. ^如果並不追求輕薄和碎片充電:下面這篇回答內其實還有更適合長期使用的推薦
  3. ^不要拿8+128作為標準說僅便宜100:實際上這貨8+128的2G內存賣600是被批評的,只推薦6+128~~


我不否認這款手機有其受眾,但與此同時,這手機溢價也是真溢價。

這兩者不衝突。

Reno4就是一部「利用流量勢能,靠一個核心賣點搭配外觀和手感建立第一感知,直接完成轉化」的典型的R系列手機。

所以,它是否成功,和其參數與配置並不直接相關,更多的是要看這條已經規劃好的路徑到底能實現多少的獲客和轉化。

所以你要問我值不值得購買......別問,問就是別的手機無法觸達,線下服務體驗好。


比起單個機型值不值得購買,我們不如看一下OPPO最近出的一系列中端手機都是什麼形態:

  • Reno4pro:輕薄、65W、90Hz、拍照、晶鑽工藝
  • Reno4:輕薄、65W
  • Reno4SE:輕薄、65W

這個保留最大賣點的同時,靠外觀和拍照拉開檔次的操作,真·回歸初心。

但這就是線下的典型邏輯。

首先,由於手機性能重量之間天然的矛盾,一部手機總是不太可能兼得,而是要不斷的做取捨。功能齊全的頂配旗艦們全員厚重,而一眾輕薄手機性能上乏善可陳。

但是,隨著網Soc逐步升級,而主流App需要兼顧高中低端手機以及舊機型,中端Soc已經足夠保證用戶在日常使用中的流暢度,而旗艦手機的性能可以保證用戶能夠流暢使用更長時間,但如果沒有重度使用的需求,這個優勢短期內幾乎無法感知。

這意味著,相對於旗艦機的豪華配置,輕薄手機在手感上的優勢在線下更容易被感知,而參數黨們最在意的性能,是很難以一個實際使用場景進行直觀展示。

而在這種更易被感知的buff加成下,打扮的美貌妖艷輕薄機型們,可以用更低的BOM成本和一眾高端手機打個五五開,因此他們完全沒必要自降身價顯得低人一等,於是他們就有了更大的溢價空間。

而在線下坪效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銷售人員自然會優先選擇高利潤的產品進行推廣。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唯一的問題就是:

這個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始終存在且被人為放大。

當我沒有能力建立跨過品牌的價值坐標時,我就不能去做一個周全的對比,而做不出周全的對比就意味著我連它溢價與否都判斷不了。

  • 這個拍照不錯,充電也快,這個已經是咱們這兒比較優惠的產品了。
  • 貴有貴的道理,你看這個外觀比這個好看這麼多。
  •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外觀更好看,屏幕也更順滑,拍照還厲害,肯定划算。

但實際上,哪怕是他們自己家的realme,能給的東西都要比這個系列多的多的多。每一個升級都用不了這麼多錢,起價都高的太離譜。

當然,按照很多人的思路,拿線上的產品和線下對比是不合理的,線下渠道要賺錢,要活下去才能更好的服務線上觸及不到的人群。

而這個場景我們其實完全可以用線下銷售的一句話概括:

真不賺你錢。


作為OPPO親兒子,竟然這麼丑,無論是相機模組設計還是後殼調色,都散發著濃濃的城鄉結合部泥土的氣息

本來169g的輕薄機身我很饞的,弱也就算了,竟然還這麼丑???

丑拒!!!


熟悉的辣個OPPO回來辣。


從產品和定價角度來分析這款手機是否值得購買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因為結論是必然的,毫無爭議的:2499的Reno4 SE,不值得購買,這不會因為65W快充或者169g的機身重量而改變,因為如果如果你喜歡這個,realme X7 Pro不香么?

當然,你能不能原價買到realme X7 Pro就是另一回事兒了。真香機總歸是要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的,紅米K30U如此,realme X7 Pro自然亦如此。

我突然想起之前大家在群嘲華為暢享20的時候所說的,比如這個:

你看,現在OPPO Reno 4 SE來了。

OPPO:天璣720給你賣到2499,開心不?要不要來誇我?(狗頭保命)

我們在討論線下渠道機器,會討論渠道的價值,反對的聲音里,最經典的是這麼句話「既然你這麼認可渠道價值,你這麼不在乎錢,那為啥你不原價買手機,要跑去找渠道商原價拿?」

這裡其實有一個誤解,我們所說的渠道建設對於消費價值的實現,指的並不是某一家店和某一個消費者,而是說一整個體系的運轉,這裡包括消費者,包括渠道體系,包括廠商體系,包括供應鏈體系,這是所有參與者織出來的一張網,在商業社會,每個人都是服務的消費者,也同時是服務的提供者。

我們作為服務的消費者所花的錢,恰恰就是作為服務的提供者所賺的錢,而賺錢的基礎是利潤。對於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咱們作為服務提供者的時候,能夠賺錢的利潤越多越好,而作為消費者的時候,為別人提供的利潤越少越好。

所以,我們對一件事兒的好惡,本質其實決定於你是利潤提供者還是利潤獲得者,也就是說,取決於你是工作,還是消費。

所以你看,OPPO Reno SE在發燒友眼裡就是垃圾,但在渠道商眼裡,就是好東西呀,指著這個吃飯呢。

所以,賣手機這個職業高尚嗎?我覺得不高尚。

但這個職業羞恥嗎?我也沒覺得羞恥。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而這個職業要賺錢,靠什麼?靠K30U肯定是不行的,靠X7 Pro也不行,得靠Reno4 SE,或者暢享20,當然,更是Reno4 Pro、或者P40 Pro。

面向不同的渠道,採用不用的產品策略,其實並不只是說不同用戶群體需求不同,這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廠商產品規劃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保證產品能夠賣出去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產品賣得出去才是關鍵,所以在線上,OPPO就老老實實地推realme X7 Pro:

realme 真我X7 Pro 120Hz柔性屏 僅184g 65W閃充6400萬京東¥ 2399.00去購買?

其實不只是OPPO,vivo也是呀,線下推S7,線上就是iQOO Z1了:

vivo iQOO Z1 6GB+128GB 星河銀 天璣1000Plus旗艦晶元京東¥ 2198.00去購買?

小米線上賣的是K30 Ultra,線下賣的那就是小米10青春版了:

Redmi K30 至尊紀念版 雙模5G 天璣1000plus旗艦晶元 1京東¥ 2199.00去購買?

你看,二者8+128版本小米10青春版還貴了100塊錢,這事兒從BOM成本角度能解釋得通么?肯定解釋不通。

當然,華為也是如此。

我們常說,沒有錯誤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價格,而Reno4 SE之所以被大家所批判,根本其實不在於產品本身,而是在於2499這個售價上,如果是1799呢?對比目標變成紅米10X,天璣720相較於820是劣勢,65W超級快充和超薄機身設計就是優勢,這就有來有回了。

同時,發布售價只是一個價格錨點,這不等於實際成交價。

因為在商業競爭足夠激烈的時候,降價永遠都是商家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線下渠道,一台手機一台手機地賣的時候。

當數碼發燒友習慣於對著定價狂噴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咱們自己去商店買東西,真正決定我們是否購買的,是吊牌價,還是成交價?

買賣嘛,自由市場,沒有霸王條款,沒有強買強賣,這就是正常的,沒有壞了良心。

信息自然是不對稱的,如果信息全對稱了,又何來「買賣」呢,買進賣出,圖的本來就是利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