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學角度來說 宇宙(也就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的三種可能結束方法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中體現過 分別是:

1.坍縮模型。

在弗裏德曼的宇宙模型中所有的星系一開始都相互離開,宇宙一直膨脹到他的最大尺度,然後被收縮回到一點。首先需要解釋的是這一點究竟是什麼,在現在基本公認的宇宙模型中,大爆炸是宇宙的開始,而爆炸則是從奇點處開始的,奇點的時空曲率無限大,因此人們無法得知大爆炸前的事件及其之後的事件,簡而言之,可預見性在大爆炸處崩潰。所以第一種宇宙模型則是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最後經過大擠壓回到奇點。 這種模型的前提是宇宙膨脹足夠慢,不同星系的引力使膨脹減慢,最終停止並擠壓。

2.開放模型。

開放模型是現有科學發現所暗示的一種理論,其內容是引力永遠不可能戰勝星系的運動,而宇宙就會永遠膨脹下去。正如其內容所言,這個模型的條件是宇宙膨脹之快使引力只能使之減緩而不能使其停止,最後星系將以恆定的速度離開。為什麼說現有理論暗示這個理論呢?因為我們將所有星系的可見恆星質量加起來,再加上星系中應該包含的暗物質,它們所產生的密度只能達到停止膨脹的密度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們無法保證沒有其他物質能減緩宇宙膨脹,但就現有觀測而言,宇宙可能會永遠膨脹。

3.平坦模型。

在我看來這種模型是一種特殊解,它可能存在偶然可能性,但也可能在宇宙的發展過程中,兩種極端都區金魚這種模型而最終穩定。其內容是引力吸引剛好與星系運動平衡。宇宙避免坍縮,而星系的運動越來越慢。但永遠不會完全停止。

以上三種理論就是時間簡史中提到的三個宇宙終結模型,在我看來,因為存在守恆,所以永遠膨脹不太可能,但也就因為守恆,在宇宙膨脹過程中,星系之間新產生的空隙無法被更大質量的物質所填充,故無法減緩膨脹。在我看來,宇宙爆炸產生的只是初速度,其中星系的填充在不斷給宇宙一個負加速度,但現在觀測宇宙的膨脹速度是在加快,這些矛盾也就告訴我們我們對宇宙的瞭解還遠遠不夠,就物理學而言,前方的道路還很長。世界的終結性從物理學而言現在尚無法確定,但就哲學而言,世界的有無終結性應該還取決於個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思想差異。


不知道你所謂的終結是什麼概念?是指人類終結嗎?還是全體生物的終結?是指地球的終結?亦或是整個宇宙的終結?而且終結這個定義真的很難定的準 是指死亡亦或是另一種形態的轉換?


反正我們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


這個世界,始終是會終結的。但對於人類的時長而言,又是不會終結的。


至少沒那麼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